學一件事 | EP6-學送禮 Host 劉宥彤、許皓宜
送禮的TIPS
先分析送禮者與收禮者的關係(心意是否等重)
利害關係:目的是討好。(不等重,有上下關係)
情感關係:目的是要維繫關係。(等重)
利害關係的送禮技巧:
應要投其所好。
要跟對方的狀態相得益彰。
利害關係的送禮地雷:
過重的心意,使收禮者過於負擔無法承受。
情感關係的送禮地雷:
想要主宰對方,希望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
沒有用心EX.贈品、轉送物品
送禮心理學觀點
「互惠原理」-心理學家丹尼斯.雷根(Dennis Regan)曾經用可樂做過一個實驗。
一開始,雷根先以「藝術調查」為由,把實驗受試者集合起來,請他們在個別的特定時間點抵達展覽會場。會場中安排有一個假裝是一般參加者的實驗助理。在助理和受試者對會場畫作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助理會在過程中提出稍作休息的請求,然後走向可以拿到免費飲料的地點。
當助理回到受試者身邊時,會有以下兩種情形—1.助理兩手空空回來;2.助理手上帶著一杯可樂給受試者喝。
不論是哪種狀況,助理都會接著向受試者提出要求說:「其實,我是賣彩券為生的,今天還有幾張沒有賣完,一張只要二十五美分。如果我能夠把彩券全部銷出去,就可以獲得五十美元的獎勵,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幫我買個幾張呢?」
結果顯示,拿到可樂之受試者的購買率,是沒有拿到可樂的兩倍。明明只是一杯不用花錢就能取得的可樂,卻對受試者發揮了巨大影響力。
從其他類似的實驗中也同樣可以發現,只要對受試者施加小惠,就可以期待他們帶來遠超出小惠以上的回報。
(參考資料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Y0z5KP)
從以上實驗發現是兩個送禮技巧:
先發制人
不著痕跡的送禮
管理學送禮觀點:好的送禮可以在職場中幫你大加分。
適當性
時機
時間/地點
主持人劉宥彤實際送禮事件:韓國大公司在台灣發生一件大事,落幕後就需要至韓國匯報,當時主持人的老闆就把鳳梨酥當伴手禮帶去,並當成匯報的開場白,讓韓國的主管快速知道台灣人的角色及看事情的角度,才能夠了解此次事件為何會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
形狀-方方正正:做事有條有理
口感:外表剛毅,內心柔軟
鳳梨內餡-酸酸甜甜:台灣人內心溫暖,也因國際局勢處在一個尷尬地,故充滿酸楚。
送禮必須要依照各國不同的風土民情 EX.在上海送住院的朋友蘋果是萬萬不可的,因上海話「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