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與言行在《論語》裡面記載得最完整。我們如果想學習中國文化,瞭解中國思想的精華,首先要讀的一本書就是《論語》。在與大家一起探討《論語》的內容之前,我們先把孔子的生平與他的歷史地位做個大概的介紹。
中國歷史上,在孔子前面有三皇五帝,五帝最後兩位是堯、舜,接著就是夏、商、周三代。夏朝大約四百多年,商朝大約六百年,周朝大約八百多年。周朝分為兩個時期:西周與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與戰國。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是一個亂世。但是,人無法選擇所生活的時代,也很難選擇所處的社會。所以,面對亂世、面對挑戰,就要設法激發自己的各種能力,也要用學來的各種知識、心得應付各種挑戰。孔子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代表。
孔子的生卒年是西元前五五一年至西元前四七九年。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當我們放大視野,通觀整個人類歷史,就會發現,在孔子誕生之前大約十年,釋迦牟尼在印度出生了,他是佛教的創始人;而在孔子死後大約十年,蘇格拉底在希臘雅典誕生了。可見,世界各個地區,都在非常接近的時間,出現了各自的文化偉人。
這一現象在歷史上有個定義,叫做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經過軸心時代,人類的理性、人文思想全面展開。那時的中國,根據司馬遷的說法,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比孔子大約年長三十歲;而孔子創建了儒家學派。這兩個學派,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中國人心靈的塑造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本來是宋國的王室,後來逃到魯國去了。按照古代禮制,宋國的王室成員,傳承五代之後就要獨立出來,而這個人是孔父嘉,所以,孔子後來姓孔。孔子的父親年紀很大才與他母親結婚,孔子三歲時父親便過世了,母親把他帶回娘家撫養成人。孔子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困,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地位,所以,他確實是一個從平凡走向偉大的人。孔子如何磨練、造就自己的呢?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
孔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好學。他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是沒有資格念大學的。他和一般的鄉下小孩相同,只能念書到十五歲,也就是完成鄉村教育而已。所學內容只有兩方面:第一是文化常識。比如說,魯國人要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周公的後代。而魯國旁邊有齊國,齊國人的祖先是姜太公的後代。文化常識就是讓人知道自己國家的背景與傳統。
第二是基本武藝。古時候,男孩子到十五歲以後就要服兵役,去保家衛國,所以他要學會騎馬、射箭這些基本武藝。十五歲以後,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沒地方念書了。孔子特別好學,到處請教各方面的專家,並且能夠集各家之大成,對知識精益求精,不斷發展,成為當時有名的博學之人。
當時,在魯國有三家貴族的勢力特別大,分別是孟孫、叔孫與季孫。其中,孟孫氏在參加國際活動的時候,行為失禮。他說,我堂堂貴族居然不懂禮,實在是不像話。聽說孔子懂得禮儀,於是,他就讓子弟向孔子學習。所以,三十歲的孔子,因精通禮制而得以在社會上立足。
在這之前,孔子做過倉庫管理員和牧場管理員。孔子不但為貴族子弟講授禮儀,同時也教鄰居和一些年輕人,並逐漸開始創辦民間學校。教書成為他的工作之一。但是,他主要的收入,還是靠他的專長,譬如,替別人辦喪事。古代的喪禮極其複雜,要請專家操辦才行。孔子就是當時這方面最好的專家。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他曾經向老子請教禮儀,又向很多人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最後融會貫通,集各家之所長。更重要的是,孔子掌握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亦即從夏到商,商到周,一個國家究竟如何才能興盛?又是什麼因素導致衰亡?孔子通曉了這道理後,就產生了一個偉大的抱負,也就是他所謂的「五十而知天命」,知道自己有特別的使命,要讓整個社會走上正軌。
當時的亂世在史籍中被稱作「禮壞樂崩」,也就是人間的規範、秩序瓦解了,所以孔子非常憂慮,他希望重新建立一套價值觀和行為規則,讓每一個人都受教育,啟發內在真誠的心意。任何一種行為,一定要由內而發,才有道德價值;否則只是外在的,應付別人而已,不管做多少都改變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貴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個人的成就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所以,儒家思想非常重視人的社會責任,因為沒有人可以離開社會而成就自己。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學習孔子?因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幾個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點:第一,溫和的理性主義。孔子非常強調人的理性。人可以學習,通過學習不斷增長見識,不斷提高對人生的認識,知道人應該何去何從。
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懷。我年輕的時候讀《論語》,最受感動的是《論語·鄉黨第十》裡面的一段話。孔子在魯國做官的時候,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跑來報告說,馬廄失火燒了。這時候,孔子的只說了一句話:「有人受傷嗎?」他完全沒有問有沒有馬受傷。
要知道,馬在古代非常貴重。那時候看一個人的富有程度,就看他有幾匹馬。而在孔子看來,財產是不能與人相提並論的。馬廄失火,受傷的可能是馬車夫、傭人,這些人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地位,不受重視,生命也不值錢。但是,在孔子的心目中,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價值,所以人人可以成為君子,甚至再往上成為賢者、聖人。所以,孔子的思想裡有溫和的理性主義和深刻的人道情懷。
此外,還有樂觀的人生理想。學習孔子,最好是在初春時節,最好是在年輕的時候,這樣會感到自己的生命充滿希望。所謂的樂觀,是說一個人只要願意,可以透過真誠由內產生的力量,要求自己行善避惡。也就是說,在德行上可以實現人人平等,達到至善的高峰。這是非常樂觀的態度,而且,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快樂。
我們學習儒家思想後就會發現,人的價值主要在內不在外。人的內在價值展現出來,一定會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瞭解孔子,不但是認識傳統的開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向的起點;而且還是正確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論語》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編訂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學生負責編輯,所以在《論語》中,他們也被稱作「子」。「子」就是老師的意思。
《論語》中的材料其實非常淩亂而簡短。往往背誦時很容易記住,但卻不明白何以要這樣說。本書將從《論語》著手,系統地介紹孔子的思想。我們將把《論語》裡適合青少年朋友、適合初學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紹。
完整課程目錄如下:
1. 嶄新的開始
2. 學而時習之
3. 君子務本
4. 巧言令色
5. 三省吾身
6. 餘力學文
7. 君子原則
8. 慎終追遠
9. 禮之用,和為貴
10. 敏於事慎於言
11. 切磋琢磨
12. 知己知人
13. 為政以德
14. 思無邪
15. 刑與德
16. 三十而立
17. 從心所欲
18. 無違之孝
19. 色難之孝
20. 人無所藏
21. 溫故知新
22. 君子不器
23. 先行後從
24. 人我互動
25. 好學深思
26. 批判與包容
27. 求知的態度
28. 言行與成功
29. 推己及人
30. 諂媚與怯懦
31. 表裡如一
32. 如何競爭
33. 審美原則
34. 誠敬祖先
35. 謹慎敬天
36. 和諧情感
37. 度量與修養
38. 孔子的角色
39. 盡善盡美
40. 里仁為美
41. 仁者安仁
42. 仁者的好惡
43. 富貴與貧賤
44. 用力行仁
45. 走向完美
46. 道的境界
47. 立志於道
48. 道義並行
49. 君子懷德
50. 一以貫之
51. 見賢思齊
52. 真正的孝順
53. 一起成熟
54. 認識自己
55. 德善相隨
56. 領導和朋友
57. 善於知人
58. 全人教育
59. 無所取材
60. 仁的層次
61. 聞一知十
62. 聽其言 觀其行
63. 慾望的尺度
64. 八字箴言
65. 力行實踐
66. 君子之道
67. 善與人交
68. 潔身自愛
69. 三思後行
70. 君子固窮
71. 不念舊惡
72. 直爽的標準
73. 真誠交友
74. 最高志向
75. 對待過錯的態度
76. 愛好學習
77. 面向光明
78. 不遷怒 不貳過
79. 雪中送炭
80. 心不違仁
81. 為政 執政 從政
82. 貧而樂道
83. 能力與努力
84. 公正與勇敢
85. 承禮啟仁
86. 文質彬彬
87. 真誠而正直
88. 好之樂之
89. 上進之心
90. 明智行仁
91. 智者與仁者
92. 仁的挑戰
93. 順天做人
94. 立人達人
95. 自我要求
96. 仁者不憂
97. 孔子的理想
98. 道德仁藝
99. 教學理想
100. 舉一反三
101. 職業操守
102. 哭笑由心
103. 好謀而成
104. 財富與快樂
105. 聖人的謹慎
106. 求仁得仁
107. 樂在其中
108. 樂以忘憂
109. 求知之道
110. 面對歷史
111. 擇善而師
112. 天人合德
113. 人貴有恆
114. 君子無隱
115. 獎掖後進
116. 隨處行仁
117. 由人入聖
118. 天佑人文
119. 生活的態度
120. 德行的規範
121. 任重道遠
122. 成就一生
123. 才華與美德
124. 有道無道
125. 三種毛病
126. 學習的秘訣
127. 聖人大禹
128. 利益與命運
129. 減法的哲學
130. 天佑斯文
131. 君子不多
132. 學會思考
133. 循循善誘
134. 孔子的信仰
135. 待價而沽
136. 形式與理念
137. 生活的規範
138. 大自然的智慧
139. 自我與個性
140. 持續奮進
141. 學習要扎根
142. 後生可畏
143. 批評與讚揚
144. 立志不奪
145. 更高的期許
146. 真正的修煉
147. 君子三達德
148. 交友的階段
149. 廟堂與江湖
150. 美食原則
151. 專心做事
152. 生活禮節
153. 養生原則
154. 人道主義
155. 朋友之情
156. 誠於中,形於外
157. 生命的時宜
158. 人才選拔
159. 孔門弟子
160. 無差別的修養
161. 顏淵之死
162. 生與死
163. 升堂入室
164. 過猶不及
165. 鳴鼓而攻之
166. 學生的性格
167. 言行合一
168. 因材施教
169. 師生情深
170. 輔佐的方式
171. 讀書為學
172. 各言其志(上)
173. 各言其志(下)
174. 克己復禮
17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76. 如何行仁
177. 四海之內皆兄弟
178. 明見與遠見
179. 無信不立
180. 文直君子
181. 崇德辨惑
182. 名實相符
183. 正義的理想
184. 以德為政
185. 察言觀色
186. 何以不惑
187. 胸懷與境界
188. 以友輔仁
189. 模範的力量
190. 名不正則言不順
191. 志向選擇
192. 學以致用
193. 身正為範
194. 教育為本
195. 一言興邦
196. 欲速不達
197. 不一樣的正直
198. 恭敬忠善
199. 士的境界
200. 有所不為
201. 和而不同
202. 道義與交情
203. 人性的根本
204. 剛毅木訥
205. 正面的積極
206. 仁者無懼
207. 君子日新
208. 愛有智慧
209. 理想的人
210. 三個優點
211. 管仲之仁
212. 管仲的功勞
213. 讀書人的風骨
214. 為誰而學
215. 完善自我
216. 在其位謀其政
217. 夫子自道
218. 慎重批判
219. 賢者先知
220. 修飾有理
221. 以直報怨
222. 何為知己
223. 命運與使命
224. 知其不可而為之
225. 順應趨勢
226. 修己安人
227. 福德一致
228. 欲速不達
229. 君子固窮
230. 一貫之道
231. 無為而治
232. 首忠信,行篤敬
233. 說話的藝術
234. 殺身成仁
235. 工具的重要
236. 遠慮近憂
237. 遠離怨恨
238. 反躬自省
239. 道義交友
240. 君子的人格
241. 君子與小人
242. 終身行之
243. 小不忍則亂大謀
244. 人能弘道
245. 過而能改
246. 思不如學
247. 君子憂道
248. 全民行仁
249. 當仁不讓
250. 教育與人生
251. 生活的細節
252. 治國的憂慮
253. 益者三友
254. 益者三樂
255. 君子三愆
256. 君子三戒
257. 君子三畏
258. 認知的層次
259. 君子九思
260. 善的追求
261. 孔門家教
262. 認識權力
263. 人性向善
264. 弦歌聞道
265. 堅守節操
266. 天下五仁
267. 六言六蔽
268. 興觀群怨
269. 禮樂與情感
270. 不真誠的人
271. 嚮往古人
272. 順其自然
273. 不做三種人
274. 子生三年(上)
275. 子生三年(下)
276. 無聊的時候
277. 君子所惡
278. 女子與小人
279. 殷有三仁
280. 人的尊嚴
281. 來者猶可追
282. 入世與出世
283. 聖人與隱者
284. 無可無不可
285. 不求全責備
286. 堅定信念
287. 交友之道
288. 君子有不為
289. 學習心得
290. 學而優則仕
291. 感恩生命
292. 老師的責任
293. 包容之心
294. 聖人無常師
295. 孔子的偉大
296. 孔子的境界
297. 百世之師
298. 五美四惡
299. 人生的使命
300. 走向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