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傅佩榮 | 《論語》300講
聲音課程 45小時14分42秒 藝術人文 300集

談到「論語」兩字,有些人認為讀音是「論(ㄌㄨㄣˋ)語」,也有念成「論(ㄌㄨㄣˊ)語」,意思不太一樣,讀入聲時,「論」代表討論,「語」代表對話;讀陽平時,「論」代表編輯,「語」就是對話,即把許多對話編輯起來。對這兩讀音,我倒不太堅持說一定要念成哪一種。

 

《論語·學而第一》的第二章,原文是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在《論語》裡面表達了很多見解。我先把這句話的意思做一個簡單的說明。有子說:一個人能做到孝順父母與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司,那是很少有的。不喜歡冒犯上司,卻喜歡造反作亂的,那是不曾有過的。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穩固了,人生的正途就會隨之展現開來。孝順父母與尊敬兄長就是做人的根基呀!

 

這段話講得非常合情合理,其中有些辭語現在成了成語,比如「犯上作亂」就是一個例子。犯上作亂是不守規矩、造反,故意造出許多事端,我們都覺得這是不對的。同時,也提到「本立而道生」,把根本、根基穩固了,路就出來了,這個路代表人生的正路。我們會看到在《論語》裡面「道」這個字出現很多次,「道」就是路,「人之道」就代表人應該怎麼走路,應該走什麼樣的路,如何做人處世才正確。因為宇宙萬物裡面只有人有自由,人的自由表現在能做選擇,既然選擇,就有對錯,唯有受到好的教育,才知曉人應該如何過這一生。所以,我們談到儒家的教育,一定會強調「做人處世」這四個字。

 

有子強調孝悌,「孝」是孝順父母,「悌」是尊敬兄長。一個在家裡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到社會上對他的長官、他的領導,卻要唱反調,這不可能。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在家裡面有好的生活習慣,到了社會上,也會保持並推廣出去。人能夠從在家裡對待父母兄長的態度,延伸到社會上做事的態度,那自然沒有問題。所以儒家強調教育要從根本做起。

 

至於說不好犯上,卻喜歡作亂,那更是不會有的。有子這段話有其根據,表明人活在世上要先把基礎打好。現在很多人重視兒童讀經,希望青少年從小便開始接觸古代好的思想。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有自己的傳統和價值觀,與西方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我們如果不瞭解自己的傳統,就去學別人的文化,一方面不見得學得透徹;另一方面,恐怕本末輕重掌握不了。學到最後,忘了自己的根本何在,就非常可惜了。所以,有子講「本立而道生」是很有道理的。

     末句「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仁」字,與古代的「人」可以通用,所以這句話我們傾向於解釋為:「孝悌是做人處事的根本」,而沒有特別提到仁義的「仁」字。我們學《論語》最困難的是要認清孔子的核心思想究竟何在?因為做為一個哲學家,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代表他的思想有一個貫穿的核心思想,這個核心思想很難把握,我們慢慢會發現,把《論語》都念完了,就一定能瞭解孔子嗎?未必。因為在後面的《論語‧憲問第十四》,孔子曾經說過:「莫我知也夫。」就是沒有人瞭解我呀!孔子教了這麼多學生,他最後也還在感歎沒有人瞭解他,所以我們在學《論語》時,一方面要把這些材料儘量做一個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保留一個空間,知道有很多地方學生記錄得並不完整,或是他沒有講得很清楚。所以對於孔子學生說的話,包括有子、曾子,還有別的學生,都要持有一些保留的態度。

 

《論語》一書的材料來源,大致分為四種:

第一、孔子自己說的,那肯定是沒問題。

第二、孔子與第一流學生的對話,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也包括宰我、子貢,他們都是第一流的學生。

 

第一流學生與第二流學生怎麼分呢?瞭解《論語‧先進篇》裡的一段資料就知道了。孔子的學生分為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他每一科列了幾個最好的同學,德行科列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就是口才表達方面特別好的,是宰我、子貢;第三科政事科,就是適合從事政治業務,從政做官的,有冉有和子路;第四科文學科,是書本的知識,古代的文獻瞭解得特別好的,就是子游、子夏。名列德行與言語科的算第一流學生;名列政事科和文學科的算第二流學生。我們這樣分當然是有點冒險了,因為很多人對古人都比較崇拜,認為是孔子的學生都了不起。其實不要那樣想,孔子的學生和我們一樣,也都是從小慢慢長大的,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孔子和第一流學生的對話就值得注意了,尤其是顏淵,這是最好的學生。

    

第三、是孔子和第二流以下的學生對話,因為第二流以下的學生想的是比較具體的問題,有達不到老師的期望。會坦白說:我力量不夠,做不到。老師就有點失望了,因為孔子總認為還沒有嘗試,怎麼知道做不到呢?

 

第四、是孔子的學生自己發表意見。譬如本章,有子就自己發表他的心得,他的話說得不錯,所以後來在孔子過世以後,曾經有人建議請有子站上講臺,同學們聽他講課。曾子反對,認為不恰當,好像大家對老師遺忘得太快了,而且有子與孔子實在不能相提並論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也常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在《論語‧子張第十九》,整篇都記載孔子學生所言,他們各有各的見解,有時候還互相爭辯,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對,有的學生不太對,這一次說對的,下一次不一定說得對。

 

所以讀《論語》要記得有這四種資料,我們要特別學習孔子的思想。當然這種區分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讀書要有重點,否則,每一句話都一樣重要,等於是沒有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