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傅佩榮 | 《論語》300講
聲音課程 45小時14分42秒 藝術人文 300集

《論語·學而第一》的第九章,原文是: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就是曾參。這段話內容很簡單,曾子說:喪禮能慎重,祭祀能虔誠,社會風氣就會趨於淳厚了。

 

一般講「終」,就是生命的終點,一個人生命結束了。我們替前輩、長輩辦喪事要慎重,因為人死為大,孟子也說過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因為人只有一次這樣的情況,要隆重、要慎重地舉辦喪禮。所謂的「遠」是指遠祖,祭祀遠祖,說明一個人不忘本,能夠飲水思源,這時要虔誠。「民德」就是指老百姓的社會風氣,「歸厚矣」,就趨於淳厚。

 

這裡要特別瞭解的是「德」字代表「社會風氣」,不見得是指好的,因為如果都是好的,哪裡有歸不歸於淳厚的問題呢?這裡的「德」是中性的詞,代表風氣,就如同「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德」也是代表風氣。

 

一個社會的風氣是慢慢形成的,尤其是由上而下慢慢形成的,所以注意到慎終追遠,注意到喪禮與祭禮,就會使社會風氣歸於淳厚。

 

西方人看我們中國人,整體來說,會覺得中國人是祖先崇拜。當然也有人說中國有三大宗教,就是儒教、道教、佛教。我們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進來的;道教是東漢末期中國本土發展的,內容比較複雜一點;儒教是與整個國家結合在一起,國家的政治領袖天子就是這個宗教的教主,讀書人好像僧侶階級,負責傳這個教的。

 

這種說法,我們會覺得有一點過時了,但是外國人有個觀察是對的,就是祖先崇拜。中國人對於祖先有特別的情感,總覺得我的生命不是我一個人的,上有祖先,下有子孫,我們都在生命長河裡面的一個階段,所以曾參說的「慎終追遠」是非常好的一個觀念。

 

中國人對於家的觀念和西方也確實不同。一般而言,西方比較重視個體,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一個主要的考慮焦點,父母生我只是偶然的機緣,我自己要負責自己的生命;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把家當作單位,像《易經》的坤卦就提到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家庭,如果經常做好事,後代子孫就會有喜慶,會有很多福報。如果這個家族做很多壞事,子孫恐怕就倒楣了,會有遭殃的事情。這種觀念當然是比較浮泛。真正行善避惡的主體還是個人。但是,個人與個人之間,還是有其特殊關聯,譬如一個家,就是一個單位。在這一方面而言,西方與中國各有特色。

 

中國人太重視人際之間的網路,重視家庭的血緣關係,以致於很多時候會忽略了法律或者社會的制度。無可諱言的,這可能是部分的事實,但是如果像西方社會,人從家庭裡面完全孤立出來成為個體,問題更嚴重。

 

今日的西方社會,人們精神官能症方面的情況日趨嚴重,因為很多人變得無依無靠,他上不著天,沒有宗教信仰;下不著地,與自然界之間也有距離;中不在人,在人群中也找不到一個歸宿,連自己的家庭關係都慢慢瓦解;內在,又不在自己,就連自己也不認識了。所以西方社會人們的精神狀況,一般來說是比較差。

 

而今天中國社會也在慢慢現代化,也慢慢傾向西方化,所以要特別注意到這樣的問題。家庭是一個群體組成的,它有血緣關係,很多時候我們重視家庭是好的,但同時不要忽略個性。在學業方面,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有很好的表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子女也希望努力奮鬥去光宗耀祖,同時自我也得到完善和發展。

 

古希臘時代在希臘地區不講國家的概念,講城邦,像雅典、斯巴達,都是一個城邦,它是獨立的經濟體,也有自己的武力。有一個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完全不管城邦,只顧自己,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白癡」。我們今天聽了會覺得很奇怪,希臘人講「白癡」就是說:「你以為你是個體嗎?如果沒有城邦,個人根本什麼都不是。」所以在希臘時代的西方,個人是與城邦連在一起的,每一個人見面都要問你是哪一個城邦的,你來自於哪一個家族的背景。

 

我們中國人是有家族背景的,但是同時在和西方接觸時,我們的個體也慢慢受到重視,講究人權,講究每一個人的個性發展。我們很難說哪一邊全對或者哪一邊全錯,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兩邊能夠兼顧,但是兼顧時,我們有時候又覺得許多事情你一講兼顧,就變成好像沒有力量,不容易把它的重點凸顯出來,這也是我們要避免的。

 

我覺得沒有一個人是完全隔絕的個體,西方有一句詩說得很好,沒有人是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從家庭裡面成長,進入社會,將來還要回歸家庭的。對個體而言,家可以成為幫助他成長的力量,不見得都是限制。如果做父母的都能瞭解這一點,對孩子的個性便比較能尊重,而做孩子的也能夠尊重父母親的期盼,雙方面便比較容易相處。

 

我記得有一次,有位記者訪問一位五代同堂的最年長的老太爺。問他:「能夠五代同堂,有什麼秘訣啊?」老人家不講話,拿一張紙來寫了一個字:「忍」。「忍」是一把刀插在心上,這說明一大家人在一起時,真的要互相忍讓,替對方設想,有時候難免委屈自己。但不論如何個人在心靈上、在精神上,還是需要家庭的支柱,在外面若有了困難,還是要回到家裡面尋求安慰,得到再出發的動力。

 

所以曾參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是有深刻含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