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謝金魚 | 野生唐代史
聲音課程 4小時34分9秒 藝術人文 24集

如果說到大詩人,你們心中的大詩人有誰呢?

通常李白一定會上榜,然後才是白居易或誰誰誰,原因在於,大家小時候都讀過「床前明月光」這首詩,不管你背的是「低頭思故鄉」還是「低頭吃便當」,起碼你都記得這首詩。

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李白這麼會寫詩,他一定是個漢人,或者受過精英教育。事實上這完全不對,李白之所以特別、被稱作「天上謫仙人」,就是因為他對於盛唐時代的人來說,擁有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才華,簡直像個外星人,所以才令人驚艷。

 

天上謫仙,降於碎葉

 

在前面我們談到柳公權的時候曾經說過,李白最高的職位並不是翰林學士、而是翰林待詔。換言之,他並不是正式的官員,是一個民間的詩人,那麼李白到底是誰?

課本的說法是太白學士、青蓮居士,民間傳說他是太白金星轉世。事實上,關於他的出身有很多種說法,目前比較被認可的是,他童年時生長於碎葉城,現在中亞吉爾吉斯共和國的托克馬克市的阿克貝西姆遺址。

碎葉,Suyab,唐代也翻譯成素葉水城,在突厥語裡其實就是水的意思。在玄奘法師的紀錄裡說,碎葉城周大概六、七里,這個地方是古代的西突厥汗國的首都。

不過,一個遊牧民族的國家,其實不需要定居的城市、也不需要城牆,所以這個地方其實是蓋給突厥境內的商人們交易使用的。碎葉城的位置,也剛好在遊牧民的草原與綠洲農業民的交界。

李白的爸爸可能是個漢人的商人,他自己說他是隴西李氏,其實沒有人能證明。但他媽媽就不確定了,也有學者認為,李白的爸爸可能都不是漢人,說是隴西李氏是捏造出來的。

 

不走傳統路

 

不管怎樣,他從小在碎葉城,往來各國的商旅很多,大概在四歲左右,李白跟爸爸一起回到唐帝國的四川,在四川長大。

從唐代的商業路線來看,四川的貿易相當繁盛,而且跟西南與河西走廊的往來都很密切,李白就在四川作為一個富商家的少爺被養育長大。

因為他是商人的兒子、不是士族,所以他從小就不是走科舉的路子。聽說他喜歡一些復古的玩意,比如漢代的辭賦、樂府詩,然後覺得自己行俠仗義很棒棒,所以會去市集上跟人家嗆聲,也喜歡去求道想當神仙,聽起來就是個8+9小屁孩。

不過,他後來曾經跟一位擅長於《易經》跟韜略的老師學習,由此稍微走上正軌,大概在25歲時,他決心離開四川,去外面追逐他的夢想。

他順著長江而下,在湖北認識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許氏。許氏是宰相的孫女,雖然家道中落,還是個體面的千金小姐,跟這個商人家的兒子成親,總顯得門不當戶不對,因此有人認為,李白可能是入贅了。

許氏後來去世,李白離開了妻家,到山東找親戚,在親戚的協助下再娶。而後跟這個妻子離婚後,似乎又有一個女朋友。分手之後,李白入長安,多年之後才又再跟一位宰相千金宗氏結婚。

李白目前知道的孩子有三人,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明月奴、小兒子叫頗黎。頗黎這個字可能來自突厥語的böri,意思是狼,這也顯示了李白的突厥出身。然而,這些孩子後來也都散落各地,並不顯赫。

 

詩作巔峰:清平調

 

在頗黎出生後不久,李白離開了山東,前往長安,在長安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甚至來到了唐玄宗面前,成為翰林詩待詔。

他人生的高峰,就在那三首〈清平調〉,這三首詩可以說是他的傑作: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台大的歐麗娟教授曾經分析過這三首詩,這三首詩分成天界、歷史跟現在,像是一個電影的長鏡頭,說有一個女人,她的姿態如同瑤台的西王母一樣優雅豐艷,她的美麗讓巫山神女都不足為道,在漢代的皇宮中,也只有可愛的趙飛燕在剛化好妝的那一剎那可以相比。

這個人是誰呢?這個傾國美人站在名花旁邊,皇帝看著她的眼神都帶著笑意,誰能讓皇帝放下世界上所有的遺憾呢?只有沉香亭北倚著欄杆的那個女人,也就是楊貴妃。

這三首詩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們輕巧纖細得像是信手拈來,但是沒有一句是不工整、不仔細的。

比如「可憐飛燕倚新妝」,為什麼不說是「可憐飛燕素顏時」?那是因為在剛化好妝的時候,一定是最美的,過了幾個小時可能就開始掉漆。這句隱含的意義是,如果飛燕不是剛化好妝的時候,也未必能跟楊貴妃相比。

 

流浪、漂泊,擺盪的人生路

 

這首詩的字字句句都在捧楊貴妃,也難怪唐玄宗龍心大悅。而玄宗與貴妃也是有水準的人,說李白以趙飛燕比楊貴妃是不可能的事,他們也不可能看不出來,還需要有人挑撥。

反過來,一直在李白的故事中擔任反派角色的高力士,在前面我們說過,他是個謹慎的重臣,在李白的墓誌上也說,高力士曾經奉命照顧過醉酒的李白。所以李白的貶謫,跟他尷尬的出身與過高的才華、很嗆的個性,比較有關係。

尤其,李白不是個心裡藏得住話的人,在宮中的見聞也難免因此洩漏,所以玄宗等人雖然喜歡他的才華,卻沒有打算重用他,而後就讓他離開長安。

從那之後,李白又開始流浪,人生極其漂泊,像是盪鞦韆一樣,一下子極高、一下子極低,一下子萬人擁戴、一下子攜酒獨行。在漂泊中,唯有頭上的一輪月明,映照他幽暗未明的人生路。

 

愛月、詠月,也因月而死

 

李白一生留下的詩近千首,日本學者松浦友久曾經初步統計,有關於月亮的詩將近四分之一,李白對於月亮的鍾愛可見一斑。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首〈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這首詩從小時候開始寫起,寫自己小時候的無知與狂想,從中也可以看見李白對於神仙世界的嚮往。月中的一切看起那麼親切,有一個仙人垂腳坐在桂樹下,那隻白兔搗完了藥,要給誰吃呢?

蟾蜍吃掉了月影,明亮的月夜已經衰敗,后羿當年射下了九個太陽,世界才安穩,月亮象徵著陰的極致,如今也已經淪落至此,還是離去不要再看了,憂嘆又能如何呢?這淒涼哀愴簡直摧折了我的心肝。

小時候的快樂與單純,對襯著長大之後的憂傷,不管李白憂的是國家或者他個人,月亮都不曾為之動搖。

李白晚年因為支持錯了對象,曾經一度下獄幾乎要處死,在妻子跟老朋友的營救下逃出生天。而後,也與妻子分別,獨自前往江南一帶,傳說,因為酒後想要撈月,失足落水而死。

那一個晚上,太白星墜下的時候,想必也有一輪清輝映著他的歸途。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來開創一個時代的,從他以後,詩走進了另一個方向,他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永恆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