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稱最樂活的理財專家施昇輝施老師,這一集的主題是「買保險是為了賺錢嗎」?
我在這一集將專門講保險這個主題,雖然在前面幾集,我或多或少都有談到一些關於保險的正確理財觀念,但為了講解的完整性,所以在這一集裡或許有些內容會重複,大家就當作再聽一次重點複習吧!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所以現在花一點錢買保險,萬一你以後生了重病、出了意外,都不會把自己的經濟狀況瞬間拖垮,甚至連累家人。這種「急難救助」的功能,就是保險當初設計的原意。
我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買了保險之後,你是希望自己健康平安呢?還是希望自己不要浪費保險費,常常去申請理賠呢?我想大家應該是希望自己健康平安吧?既然沒有人想賺保險理賠,那麼保費就應該付得愈少愈好。理賠金額愈高,保費相對就高,對小資族來說,一定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為什麼壽險顧問都建議你要提高保額呢?他們的理由一定是「萬一生了重病或出了重大意外,才有足夠的保障」。
話是沒錯,因為沒有人能否認這種情形不會發生,但我會建議你,在你經濟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再來提高保額,不然一定會排擠到你目前的日常開銷。
還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很多人買保險,是因為想用保險來強迫自己儲蓄。但是保險絕對不是儲蓄,因為一旦買了保險,資金就會被凍結好多年,如果有急用,解約要賠,如果想借貸出來,還要支付利息;但儲蓄卻是隨時可以提領的,就算解除定存,也不過只是少了利息而已。難道不買保險,你就沒有存錢的決心了嗎?
此外,萬一要繳保費的時候,你卻因為沒錢、繳不出來,那麼之前繳的保費和應該享有的理賠權益,就會完全泡湯了。如果是一般的儲蓄,沒錢大不了不存,一點關係都沒有,保險就不能這樣隨心所欲了。
還有很多人不敢去買價格波動很大的股票,就把保險當成投資工具,以為買了投資型保單,就可以又是保險、又是投資,豈不是兩全其美?
不久之前,有一則新聞提到,某家壽險公司賣的投資型保單「居然沒有保本」,害保戶還集體提出抗議。
關於這一點,我一定要提醒大家,誰說投資型保單一定保本?壽險顧問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多半都會提供一個「預定報酬率」來給你做參考。但請注意,這裡用的是「預定」這兩個字,也就是「假設」,而不是「保證」喔!
以往金融市場利差很大時,保險公司賺翻天,因此保費和理賠金額存在很大的差距,投保終身壽險就非常划算。但如今利差很小,所以就發明了投資型保單。因此你若想增加保障,就要好好挑選那張保單所連結的幾十檔、甚至上百檔基金。
理賠金額的高低,完全取決於你挑基金的能力,那麼這和你直接去買基金,有什麼差別呢?這時候,不只基金公司要收手續費、管理費,保險公司也還要賺一手。
再加上有很多人連買基金都不會定期檢視了,常常等到淨值腰斬,才驚覺事態嚴重。如果買的是投資型保單,我懷疑到底有多少人會經常去更換標的?一旦挑錯基金,將會嚴重影響你的理賠權益。
基金挑選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各家保險商品又差異很大,這樣不是讓買保險變得更複雜、更困難了嗎?
除了投資型保單,儲蓄險也是很受歡迎的保險商品。儲蓄險的報酬率雖然固定,收益也很明確,但真的只是比銀行定存多一點點而已。
如果你在買保險的時候,不把保險看成是「儲蓄」和「投資」的工具,保費一定會便宜很多,然後你把省下來的錢,去買接下來幾集要介紹的兩檔投資標的,報酬率一定遠遠超過這些投資型保單和儲蓄險。
還有些醫療險會標榜,就算你曾經申請理賠,但到期的時候,保證百分之百還本給你。聽起來很划算,因為既有保障,又沒損失,但這種保險一般都長達 20 年,請問,現在的 100 萬元,和 20 年後的 100 萬元會一樣嗎?當然是不一樣的,但這類還本險的保費卻非常的高,也會擠壓到你的日常生活開銷,以及可以拿來投資的額度。
醫療險一定要買,但別買我上面提的那種到期還本型,而且我建議,只買基本理賠額度的醫療險就可以了。例如,醫療險的理賠內容一定會包含到病房費用的補貼,因為補貼金額的不同,保費當然有所不同。
請問,有必要為了得到最高等級的補貼金額,而去支付高額的保費嗎?
以我為例,我只買 level 1,住院一天補助 1,000 元,也就夠了。如果你買的是 level 3,雖然一天可能可以補助 3,000 元,但保費一定會貴很多。說不定你一路健康,根本不會去申請理賠,那又何必去付高額的保費呢?
萬一你真的生病住院了,有部分的醫療費用讓保險公司來支付,其實也就達成當初買保險的目的了。
我建議小資族一定要趁年輕時投保,因為愈年輕買保險,保費就愈低,但要買的是「消費險」,而不是「投資險」。
什麼叫「消費險」?就是如果你一路健康平安到老,什麼理賠都沒機會申請,那麼所有的保費都像丟到水裡了,感覺很可惜。但換個角度想,你既沒生重病,又沒發生意外,開心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認為是吃虧了呢?
大家出國旅行,在機場常會買「旅行平安險」,花不到一千元,萬一飛機墜毀了,你的家人可以拿到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理賠。這時,你會追求最高的理賠金額,而付最貴的保費嗎?肯定不會的。因為這筆保費有 99.999 % 的機率都是白花的,當然是愈便宜愈好,這種旅行平安險就是最典型的消費險。
「旅行平安險」是一次性保險,保障你的飛航風險,但你每天的生活也有可能發生想像不到的意外,這時就需要買「意外險」了。
這種保費要看你的工作性質而定。有些容易出事的行業,保費就會比較高;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因為發生意外的機率低,保費也就相對便宜很多。
做人千萬不要鐵齒,花點小錢買個保險,是絕對有必要的。
那麼買保險還有什麼該注意的事情呢?
第一、保險公司規模愈大愈好。
規模比較小的保險公司一定會提出比較豐厚的理賠條件,不然怎麼吸引大家去買?但千萬不要被誘惑了,因為報酬高,風險就高,相反則是風險低,當然不能預期報酬高。
或許你會說,這幾年倒了好多家保險公司,政府都會找人來救,權益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你如果抱持這種僥倖的心理去投保,萬一這一次你投保的保險公司倒了,政府真的不救了,你該怎麼辦?
第二、優先找國內的大型保險公司。
國外保險公司的規模和專業或許勝過國內保險公司,但這幾年不斷看到國外保險公司撤出了台灣市場。雖然都有國內保險公司接手,權益不至於受到影響,但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造成人員的流動,或是系統轉換的問題,多少都會帶給保戶一些不便,我們又何必花錢擔這個心?
第三、盡量跟資深壽險顧問購買保單。
因為他們在這一行做得夠久,應該會一直做下去,服務就能持續而且穩定。
如果你跟新進人員購買,萬一他業績不好,只好自動或被迫離開,後續服務就可能中斷。
或許你有很多同學或朋友剛進這一行,希望你幫忙捧場,這時你最好挑那些有意願留在保險業深耕、而且業績已經逐漸穩定的人購買,這樣對彼此都好。
第四、一種保險只買一張保單。
很多人買保險常常是迫於人情壓力,結果就是買了許多性質相同、條件類似的產品。雖然多一張保單,多一份保障,但過多的保單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只是增加你的保費負擔而已。
第五、要注意國外保單的匯率風險。
因為匯率的波動可能對你的權益影響很大,尤其在這個全球低利的環境,可能到頭來,理賠金額還比你繳的總保費還低呢!
最後,我來總結這一集的兩個重點:
第一、讓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第二、保險公司要愈大愈好,壽險顧問要愈資深愈好。
這一集就講到這裡,下一集要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另一個常常被認為是具備投資功能的房地產,但我卻要大家先好好思考,「買房子是為了賺錢嗎」?
(透過1號課堂 APP點擊「分享按鈕」將知識分享給朋友,還有機會獲得額外的30點購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