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菱娟 |
影像課程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建立聲譽需要花20年,但是毁掉它只要幾分鐘。通常會毀掉它的時刻,都是危機發生的時刻,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或是處理危機不當,就可能讓我們辛辛苦苦建立的形象和聲譽功虧一簣,毀於一旦。

 

這一集要談的品牌危機管理,大概是品牌管理學中最困難的一課,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當然沒有人希望危機發生,但是危機又往往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冷不防的出現。

 

尤其是在社群媒體的年代,消息管道太多,一切都是透明的,品牌和個人都很容易遭受攻擊,你無法讓危機不要發生,你只能訓練自己在危機發生的時候,知道如何面對管理,將損失減少到最低,或是化危機為轉機,這才是因應之道。

 

所以危機的預防和管理,是品牌維護必要的防火牆,同時也考驗著領導人的智慧和應變能力。

 

無法不發生危機,但可以處理得當

 

最近一個經典的案例是,臉書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戶的資訊數據,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英國數據分析公司利用。受到這個醜聞影響,Facebook股價大跌,市值蒸發了360多美元

 

這個事件引起了全球的恐慌,但就危機處理的角度而言,我認為祖克伯的處理得當,至少他勇於面對、真誠道歉,並且採取補救措施。姑且不論對品牌後續的影響,至少他的行為可以為事件止血,而且一人扛下所有的責任。

 

祖克伯公開道歉,願意對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負所有責任,並且表示:「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的數據,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資格再為用戶提供服務。我努力想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要怎麼做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隨後可能是祖克伯近年來面臨的最黑暗和緊張的時刻。他不再穿著標誌性的T恤,而是西裝革履,在美國國會面對44位參議員、數百位記者,接受長達五小時馬拉松式的質詢。祖克伯展現出誠懇的道歉態度,和之前已經有所準備的回答,扛住了這次質詢。

 

我認為他處理得當有幾個要素:

1.      誠懇道歉,無論訊息、語言或態度都很到位。

2.      沒有卸責,縱使直接錯誤在於劍橋分析公司,他也願意負責。

3.      道歉的訊息符合了危機處理的要點,解釋了(1)為什麼發生,這是一個什麼問題。(2)現在正在做什麼,使用戶的損失不再擴大。(3)未來要做什麼,保證錯誤不會再發生。

 

對錯不重要,溝通才是王道

 

臉書的案例,可以做為經典案例來參考。另外,從這個案例,我也希望傳達幾個重要的思維給企業及個人,在面對危機的時候,一定要保有以下的溝通態度。

1.     無論有沒有錯誤,只要造成粉絲或大眾的不便或損失,可能都有責任。此時先考慮對消費者或當事人造成的不便或損害道歉,不要急著喊冤。

2.     如果你是公司高層主管,必須有概括承受的胸襟,縱使是小員工不小心犯的錯,此時撇清關係不會引起同情。

3.     即使真相還沒釐清,也必須先向大眾説明,就算不能說明真相,也要說明你的態度以及準備如何處理。這樣才能讓大眾知道你有心處理。

4.     真相釐清後的說明訊息,最好包括為什麼發生?以及你正在做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未來要如何改善,讓這樣的危機不再發生。

 

尤其是相較於傳統媒體,社群媒體發生的危機更難處理,因為太快太即時了,快到你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和查明真相之前,網友的撻伐和批判之聲已經鋪天蓋地,所有的人都期盼你出來說清楚講明白,中間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縱使你還沒有準備好,還是得快速回應,否則網友覺得你要不是在推卸責任,逃避,就是默認了。

 

現在很多企業主都是從別人的臉書上知道自己家的產品出事,或是內部人員發生問題。不管你有多生氣,心裡有多嘔,心想這些人為什麼不先打電話來尋求解決,為什麼動不動就在臉書上發洩情緒,讓你不得不面對大眾,還是只能接受。

 

溝通與行動同時進行

 

如果你已經是個品牌,也擁有眾多粉絲,那麼最好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訓練自己面對危機處理的技巧,解救自己不要身陷海嘯。

 

這些心理準備包括上面我所說的幾個觀念。遇到危機,最好一天之內先以官網或粉絲專頁回應,不要在社群媒體上筆戰,尤其是在對方的平台如臉書上叫囂。有任何澄清的訊息,在自家的粉絲頁,比較能得到支持。

 

在處理危機的時候,最好也是溝通和行動並行,一方面對外溝通說明,一方面也要跟當事人溝通或採取行動解決。

 

不過這又可以分兩種層次來處理。倘若這個危機是牽涉到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或形成議題了,必要的時候需要每天更新訊息,告知利害相關人你的處理進度,絕對不能行動完再溝通,或是溝通完再行動,否則將產生更大的誤解。

 

倘若是個別消費者的抱怨與不滿,同樣盡快與當事人接觸,了解原因和後續處理。最好的是結果是得到當事人的諒解,他願意主動刪掉自己的臉書訊息,或再PO文說明和解。

 

若發現是惡意攻擊,當然是可以考慮提告。危機發生時處理的過程,也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哪裡讓粉絲失望了,如果有的話馬上道歉,立即改正,還有機回重新贏回粉絲的信任。

 

檢討總在危機結束後開始

 

至於內部檢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缺失,應該在危機結束後再說,而不要當場追究責任,以免當事人不敢說實話。或許這個危機讓你措手不及,但你再怎麼不高興,還是得冷靜面對和處理,此時最好不要有情緒,以免內部員工報告得避重就輕,讓你誤判。

 

危機的產生往往都是內部所引起,有時候是公司內部控管做得不落實,有時候是員工教育訓練不夠徹底,總之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危機發生後反而是加強員工溝通和員工教育的最好時機,讓全員知道每個人都是公司品牌形象的大使。

 

倘若公司的管理風格和資訊比較透明,員工也比較敢說實話。以前員工最討厭的就是在媒體報導之後,才知道公司的訊息,而現在反倒是領導人常常透過臉書才知道公司的危機。我只能說時代變了,這是一個考驗領導者應變和處理危機的時代,領導者的溝通觀念和管道也要與時俱進。

 

另一方面,我經常告訴年輕人,不要在社群媒體上討論客戶的事情,或是抱怨公司的人事物,如果指名道姓,牽涉到個人隱私或毁謗等事宜,可能會吃上官司。

 

社群年代任何人都很容易發聲,個人在社群媒體抒發情緒的時候,多考慮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現在很多HR部門也會從臉書確認這個人的價值觀和態度,符不符合企業文化,而決定是否聘僱。我只能說社群媒體是刀的兩刄,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必須善用。

 

不要說謊

 

危機處理是維護品牌形象和聲譽的重要時刻,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危機則不但傳得遠,還傳得快,所以千萬不能沒有危機管理的概念。不要等危機發生了才來應變,最好平時就有危機意識,除了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記住對粉絲們的承諾之外,還要檢視自己的品牌最弱的地方在哪裡,最容易遭受攻擊或出事的點在哪裡,列出來,面對它,改善它,演練若危機發生時你如何回應,就能夠降低損害。

 

另外還要列出當危機發生時,有哪些利害關係人可以支持你,為你發聲,平常就要培養關係,取得信任,這樣危機發生時才不會孤軍奮戰,而有第三者為你出來說話。

 

最後最後,危機發生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卸責而說謊,你寧可不說,也不能說謊,說謊是大忌,一旦犯了,信任將毀於一旦,品牌的努力也沒了。

 

讓我們從這堂課開始,至少具有正確的危機管理觀念,這是我最基本的希望,希望大家勇於開創自己的品牌,也要堅信誠信的力量,這樣危機在你身上發生的機率就會減少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