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張志龍 | 好好說畫
聲音課程 4小時24分6秒 藝術人文 24集

1號課堂的朋友,大家好,你今天心情好嗎?我是張志龍。


過去,我長期在外商服務,也曾在台灣的上市公司,負責品牌管理與產品國際行銷的工作。2011年,我和朋友發起一項絲路長跑,從土耳其伊斯坦堡出發,每天跑70公里,沿路經過土耳其全境、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新疆、甘肅、到陝西的西安,用150天跑完了一萬公里。在那個活動中,我總共邀請了15個國家的朋友,成員包含國際探險專家和無國界醫師組織在內,參與了這項史無前例的國際長征。


之後,我投入一直以來都有濃厚興趣的西洋藝術研究,目前我擔任敦南藝術講堂的負責人,主講關於西洋藝術史和藝術賞析。我的著作有《擁抱絲路》和《繁星巨浪》兩本書。


這一次很開心受到邀請來這裡開講,介紹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的代表性畫家,和他們劃時代的畫作。奧賽美術館在塞納河的左岸,與羅浮宮遙遙相望。


奧賽(Orsay)名稱的由來,是18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名字叫做奧賽的商人,在塞納河岸,蓋了一座碼頭。到了1900年,為了迎接法國第五度的世界博覽會,碼頭旁邊又蓋了全新的「奧賽火車站」。


這座火車站是鋼構的建築,但為了要讓這座地標式的建築和對岸的羅浮宮能夠呼應,所以在外牆上鋪了跟羅浮宮類似的文藝復興石材牆面,整體線條呈現俐落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既有傳承的意味,同時顯得大氣磅礡。


原本這座火車站,是一棟含有車站大廳、飯店,以及餐廳的複合式建築,而且是為了迎接火車電氣化所設計的。哇!這比台灣的鐵路電氣化早了將近八十年。但是火車的技術發展很快,到了1939年,奧賽火車站的規格就已經跟不上新型火車車廂的需求,所以逐漸沒落,最後停止營運。


原先,政府要拆除整個車站,但是當時民間保護文化資產的呼聲漸起,經過一番討論,政府決定將車站大廳的主體建築轉型為美術館。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熟悉的奧賽美術館,就在1986年落成開幕,其實距離現在也才過了三十多年。


當時根據法國文化部的規劃,1848年以前,也就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統治時期之前的藝術品,包括拿破崙一世從埃及、義大利及中東掠奪的文物,都由羅浮宮收藏了起來。


而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也就是在1918年以後的藝術品,由我們所熟悉的龐畢度藝術中心來保存,龐畢度中心的正式名稱是「法國現代美術館」。而介於其間,也就是1848年到1918年之間的藝術品,就放在奧賽美術館。這也就是為什麼奧賽美術館這麼受到世人喜愛的原因,因為1848年到1918年這段時間,看起來不算長,卻是現代藝術運動最蓬勃發展的時期。


現代藝術運動的興起,要歸功於一群前仆後繼的藝術家,他們想擺脫官方文化藝術的傳統與框架,不再重複古希臘、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流傳下來的藝術風格,譬如畫希臘羅馬神話、聖經故事或者是義大利山水。在工業革命的風潮下,他們想挑戰現有的成規、展現個人的理念與色彩。


這是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對不少人來說,這段期間的藝術比古典風格活潑,但是看了比頭昏眼花的當代藝術,要來得和藹可親許多。


而這一系列的奧賽美術館課程裡,我將為各位介紹奧賽美術館最具代表性的五位藝術家。他們分別是稱霸於1860與1870年代的馬奈,他是揭開現代繪畫序幕的代表性畫家。同時我也會介紹與馬奈同期,一起為現代繪畫並肩作戰的好朋友竇加,他以描繪現代巴黎的都會萬象著稱。


接著,我會介紹印象派的畫家,莫內與雷諾瓦;最後,是19世紀結束前,最重要的畫家塞尚,他被馬諦斯和畢卡索,不約而同地尊稱為二十世紀藝術之父。


在奧賽美術館這一系列的課堂上,我們不但會一窺奧賽美術館最重要的收藏,同時也會帶你一起進入西方現代藝術最為璀璨輝煌的年代。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到第一集,印象派的開門者: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