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智慧才可分辨對錯
楚懷王與鄭袖夫人,「掩袖工讒」的成語典故。鄭袖夫人善於取得兩方信任,以合情合理不露痕跡言行達成目的。
武則天男寵薛懷義枕邊讒言。
做人要保持心性,以瞭解人性,辨是非。
《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累積許久,若對你起不了作用,才是真正的明白之人。
不輕易被讒言影響,懂得人心隱微處,也是一種成功術。
二、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篇〉十三篇兵法。
戰爭的破壞力極大,動員軍隊打仗是國家一件大事,關係人民生命的生死,也直接影響國家的安危存亡,所以,未戰之先,必須冷靜、客觀、周詳深入的評估作戰的利益得失,絕不可輕啟戰端。
l 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l 《孫子兵法・始計篇》開宗明義即強調戰爭的嚴重性:「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武」會意字:止戈為武。
垓下之戰。
l 項羽:「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是老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的作戰能力不如人!」
l 太史公司馬遷《項羽本紀》「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l 太史公司馬遷以項羽百戰百勝的事實證明:項羽雖然百戰百勝、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以武力征伐天下」、妄想「以武力解決問題」的錯誤思考。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心悅則邦本,眾志成城是也。」
康熙不修築長城的態度印證《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最下攻城,攻城為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