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冀劍制。
談到哲學家,大家一定會想到蘇格拉底。如果我們去問蘇格拉底,當一個哲學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想,蘇格拉底應該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哲學家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自我。」
我想你應該都聽說過「認識自我很難」、「認識自我很重要」之類的話。但是,對這些話有什麼感覺嗎?
其實,就算在哲學課堂上,當哲學老師說認識自我很重要的時候,一樣很難引起學生共鳴。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感覺上認識自我比較像個口號,說得一副很難、很了不起的樣子,但這究竟有什麼了不起呢?基本上大多數人很難體會,而且就算已經拿到博士學位的哲學老師,也不見得都能發覺其重要性。因為,這不是光是念念書就可以體會的事情,必須要身體力行,追求各種真相。但現代教育只重視理論研究,缺乏實踐精神。
眾人之所以無法體會「認識自我」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很少有人覺得自己不認識自己。所以,內心裡大多會有個疑惑,關於對自我的認識,難道不是不用學習就可以知道的東西嗎?
當我們聽人說,自己未經學習就已經會的東西很難又很重要時,怎麼可能會有共鳴呢?就算有人內心真的很,不過度自信,不立即否定他人想法,頂多也只能做到心存疑惑而已。
假設有人說,學會騎腳踏車很難很重要,只有不會騎腳踏車的人會對這句話有共鳴,對於從小就會騎腳踏車的人來說,大概不會有什麼感覺吧!頂多會想,「大概有些人覺得騎腳踏車很難吧!」或是,「這個人說的騎腳踏車說不定是別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會騎「獨輪車」,你應該會覺得好厲害。因為不會騎的人連想像都覺得這種技能很不可思議。但如果有人懂得品嚐不同紅酒的等級,我們通常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雖然自己不懂,不太分得出紅酒的好壞,但因為實在不了解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也不了解其中的難度,所以也難以感受到任何厲害之處。
對於認識自我來說,由於多數人根本就不覺得自己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這難在哪裡,也就不覺得這有什麼好學習的了。
但是,在認識自我的學習過程中,這一個關卡,大概就是最難通過的,也就是必須先能意識到我們實際上並不認識自己,只是不知道自己不認識自己而已。知道自己不認識自己,才能真正走向認識自我之路。
舉例來說,你前方的桌上清清楚楚放著一個錢包、一支手機、還有一支筆。如果有個大哲學家說,「認識這張桌子上有些什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當你看著桌上清清楚楚擺著的三樣東西,大概會覺得很莫名其妙。這時你可能會猜測,或許這對多數人來說是件很難的事情吧!但是,這個答案當然很荒唐,不要讓這種荒唐的答案給說服了。或許你會猜測,「是這位哲學家講錯了吧!」這雖然並非不可能,但仔細想想,這句講錯的話為何會成為這位大哲學家最重視的一句話,為何後世許多大哲學家這麼推崇這句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覺得這句話是錯的、沒什麼意義、沒什麼價值,那可能就對自己的想法過度自信了。但是,又看不見桌上還有些什麼奇怪的東西,該如何想才能重視這句話呢?
很簡單,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猜測,這個桌上還有其他東西,只是自己看不見。如果有這樣的假設,我們就不再輕忽這句話,而是開始思考,我要怎樣才能看見這個桌上目前我看不見的東西呢?有了這樣的想法,就開啟了認識之路了。這樣的想法,就是一種無知之知,也就是知道自己在某個方面實際上是無知的一種知識。
「不認識自己」可以說是一種無知,而缺乏對這種無知的了解,就是缺乏這種無知之知,換句話說,這也就是「我知道我不認識自己」的一種智慧型知識。蘇格拉底認為,學習無知之知就是學習哲學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智慧的源頭。而了解了自己在各方面的無知,也就更能了解自我了。
我想,說到這裡,或許還是無法打動人,這個說明的用意是要大家在心裡埋藏一個可能性,說不定你並不認識自己,只是自己看不見而已。有了這個心理準備,就等於先打開了一扇窗,允許新觀念流入。有了這個心理準備,才能搭上這班蘇格拉底列車,讓我幫你導覽新的世界。
首先,好好想一下,當你思考自己是否認識自己時,你在想些什麼?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裡會浮現出自己的各種想法,觀念。就好像聽到桌上有什麼時,會直接尋找桌上的東西。然後,就像知道桌上有什麼一樣,我們就會知道自己認識自己了。事實上,每個人確實在許多方面是認識自己的,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認識自己時,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很好的理由這麼認為。
舉例來說,當你感到肚子餓的時候,你確實了解你肚子餓了。當你想要發大財的時候,你確實了解自己想要發大財。當你想要亂丟垃圾的時候,你知道你想要亂丟垃圾,只是可能不會去做,也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想亂丟垃圾。說不定還會說謊自己很愛護環境絕沒有這種念頭,但不管怎麼說,只要自己心裡知道,就是認識自己。在這些對自我的了解中,我們確實認識自己。所以,我們至少認識部分的自己,這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當我們說人們不認識自己時,並不是說人們完全不認識自己。當我們說要學習認識自己時,並不是在說這個已經認識的部分。而是在許多方面,自己其實並不認識自己。只不過我們很習慣的誤以為自己所認識的自己,就是全部的自己,就像我們自然會認為桌上看到的東西就是桌上全部的東西一樣。
所以,由於習慣性的忽略有某個屬於自己的部分,是自己並不知道的,就讓我們難以發現自己原來並不認識自己了。這些部分包括自己很難發現的內心世界,有些甚至就像房間裡的大象一樣,明明就清楚擺在那邊,但是就是看不見。
另外,針對我們已經認識的自己來說,也有某些部分是錯的,但通常自己很難發現。
舉例來說,我認識許多老師覺得自己很愛護學生,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為最重要的考量。但是,就我所觀察,「學生利益」常常只是用來捍衛個人利益的藉口,當學生利益正好符合個人利益時,就大力支持。但當學生利益和個人利益衝突時,往往就忘了學生利益了。
我原本覺得他們這些人很虛偽,但是,仔細觀察好像也不是,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是很為學生著想的人。後來,我慢慢發現,他們其實只是不了解自己而已。而且,他們確實有顆關心學生的心,也的確在某些時候很關心學生,只要不要和自己利益衝突,或是不要衝突太多,大體上就沒問題。但利益衝突時,就會往不同的方向思考,完全忘記這樣的行為其實已經違背教育本意了。然而,我看得見別人如此,是否代表我就不是如此呢?這其實很難說,有很多時候我們是看不見自己內心這種矛盾的。所以,由於許多認知上的缺陷,讓我們無法看見真正的自己。
這是屬於錯誤認識自己的部分。另外,有許多層面的自我是很難看見的。例如,我們知道人都有私心,這種私心不只是讓人想要貪污、貪小便宜、貪特權、貪圖方便而已,就算在做公益時,也一樣可能會有私心在運作。但是,人們常常在這種時刻裡遮蔽雙眼,看不見自己的貪念,往往會用其他說詞來掩飾,無法和自己赤裸相見。
這個部分的自我,雖然很清楚的擺在那裡,但就是看不見。也因為看不見自己的貪,對於他人的貪便會非常鄙視,甚至使用難聽的字眼批評他人,每當看見這些言詞,我都只能微笑以對。人們就像看不見自己的眉毛而嘲笑別人有眉毛一樣。
除了這種只要願意就可以看得見的自己之外,還有許多是難以看見的自我,有許多研究指出,人的行為其實受到各種因素干擾,當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是一件壞事,背後的成因有很多,不是一個簡單動念就可以解釋的,但這許許多多背後的因素,需要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時才有辦法瞭解。
另外,人還有一種隱藏的自我,是只有當我們進入某種特殊的人生境界時,才能認識的部分,許多古聖先賢、得道高僧,都會去描繪人的本性或是所謂的佛性,那種自我又是另一種難以看見的層面了。
踏上尋找的旅程,去發現更多的自我,是哲學家的宿命,是一種永遠屬於現在進行式的追尋。好,那麼,讓我們一起做個哲學家,探詢真實的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