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李開復 |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聲音課程 7小時28分42秒 親子教育 59集

你一定嘗試過跟蘋果Siri 對話吧?你是不是還經常被它比較靈活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當你在手機應用裡看新聞,用淘寶、亞馬遜購物,你會不會覺得它很了解你,總是向你推播你感興趣的內容,就像是你的私人「管家」一樣;你一定用過美圖秀秀,點擊它的一鍵功能,你可以瞬間變成各種有趣的樣子;你一定使用過手機地圖,只要輸入目的地,就能獲取各種路線到達目的地⋯⋯。


這些神奇的魔術都是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人工智慧已經無處不在了。


類似於Siri 這樣的人工智慧助理應用,還有微軟小冰等,它們的語音辨識能力、語音合成技術、基於龐大語料庫的自然語言對話引擎,都有非常獨到的地方。雖然它們的智慧程度遠遠比不上人類,更多時候是在事先積累的人類對話庫和互聯網資料庫中,查找最有可能匹配的回答,在一些複雜的上下文對話中,它們甚至答非所問,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智慧助理程式已經展現出了初步與人類溝通的能力。


看熱門新聞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像「今日頭條」這類的新聞分類應用之所以普遍,也是因為採用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程式可以聰明地歸納每個人看新聞時的習慣、愛好,然後給你推播相關的內容。這些智慧推薦功能做得愈好,你愈會覺得它懂你的心思。而且,現在相當數量的新聞內容是由電腦上的人工智慧程式寫的。自動撰寫的新聞稿件不僅可以節省記者和編輯的大量勞動,而且在應對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電腦的「閃電速度」。


比如2014 年3 月17 日的洛杉磯地震,地震發生後不到3 分鐘,《洛杉磯時報》就在網上發布了一則有關這次地震的詳細報導,該新聞之所以能在如此快的時間裡發出,可以歸功於不眠不休工作的人工智慧新聞撰寫程式。在地震發生的瞬間,電腦就從地震台網的資料介面中獲得了有關地震的所有資料,然後飛速生成英文報導全文。剛剛從睡夢中驚醒的記者一睜眼就看到了螢幕上的報導文稿,他快速審閱後用滑鼠點擊了「發布」按鈕。一篇自動生成並由人工覆核的新聞稿件就這樣在第一時間快速面世。


2016 年年底,亞馬遜宣布了一個幾乎震驚整個科技界的大新聞:亞馬遜開辦了一家不用排隊、不用結帳、拿了東西就可以走人的小超市,名字叫Amazon Go。這是一家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管理的小超市,你走進去,拿你想拿的東西,不用付帳就可以走出去。超市的每個貨架都布滿攝影機等感測器,它們利用機器視覺技術記住每個顧客到底都拿了哪些商品,顧客出門時,再根據人臉識別辨認出顧客的身分,自動用顧客預先設定的結帳方式(如銀行卡)結帳。顧客的整個購物過程,完全可以不用排隊,不用親自結帳。


2017 年春節前夕,阿里巴巴在公司的西溪園區,展示了一個能夠自動創作春聯的機器人——阿里雲人工智慧ET。這個阿里雲人工智慧ET 可不簡單,它不但會根據之前學習的書法風格現場揮毫潑墨,而且它寫出來的春聯內容,也是由人工智慧演算法根據人類體驗者的具體要求,現場創作出來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既可以寫出很有傳統意味的春聯,如「九州天空花錦繡,未央雲淡人泰康」,也可以根據體驗者的要求,寫出頗具調侃意味的詞句,如「貌賽西溪吳彥祖,才及阿里風清揚」,真是妙趣橫生。


也許你正在為垃圾分類頭疼,在實行垃圾分類規定的初期,很容易出現垃圾誤投的情況。針對手動分類效率低、投放錯誤等問題,研究者已經研發出了一些在垃圾分類領域應用的機器人。


比如,一類機器人基於視覺分析系統對垃圾進行分類,獲取物品的視覺資訊,然後利用人工智慧進行鑒別,根據物品的化學成分、大小、價值和位置來確定分揀的優先順序,確保取得最優結果;判斷完畢後,機器人便可以進行分揀。


另一類機器人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區分紙張、金屬和塑膠,在垃圾分選的過程中,機器人對物體進行掃描,並用感測器測量物體尺寸;機器人使用其手臂上的兩根柔軟的手指擠壓物體以完成抓取,而手指上的壓力感測器能夠測量抓住物體所需要的力,並以此確定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最後,將掃描結果與壓力感測器獲得的資料相互對比匹配,分辨出物體材質後,機器人會將其投入正確的垃圾箱。


除此之外,人類正在努力開發一些人工智慧系統以便使人能夠從局部視覺線索識別垃圾。比如,一個人拿著可樂罐或者洋芋片時,系統可以對人手中的垃圾進行識別。根據識別和分析結果,系統能對使用者的投放行為進行指導,並與用戶形成互動。如果成功完成分類,螢幕上會撒滿五彩紙屑或分享一些福利、折扣條碼。如果分類錯誤,機器人會提出批評,還會在螢幕上顯示一個暗紅色的標誌,提醒使用者犯了錯誤。


有的人工智慧除了自動分類、消除人為的垃圾分類錯誤外,還能監控垃圾流向,對回收情況進行分析。這些人工智慧系統用於垃圾分類的執行雖較為初級,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與創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幫助人類完成更複雜的工作,在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在垃圾回收與資源再利用方面,對於其他環境問題,我們同樣需要更加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AI 時代湧現的新技術和新思想,在高效解決環保問題的同時,能夠幫助我們提高環保意識、培養環保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