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李開復 |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聲音課程 7小時28分42秒 親子教育 59集

過去我做了許多場關於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演講。講到AI將在未來10 年取代人類去做許多簡單、低效的工作時,很多同學好奇地問我:「AI 時代,我們到底該學什麼,才不至於被機器『搶』了工作?」在人機相互協作、各自發揮特長的人工智慧時代,過去填鴨式、機械式的學習,已經不能滿足激烈競爭下對人才的要求。在這封信裡,我想跟你們分析人工智慧的弱項,以及你們應該怎樣學習才會發揮人類的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我的小女兒德亭曾經說過一段讓我特別尊重、特別讚許的話。德亭很早就喜歡攝影,她5 歲的時候得到了人生第一台相機,並從幫姊姊設計出來的漂亮時裝拍照開始,逐漸拓展拍攝物件,很早就成了一個小攝影愛好者。


她中學時很想以攝影作為自己的專業,但我擔心她喜歡攝影只是為了逃避功課。申請大學前,我反覆跟她討論,並提醒她:「你必須想清楚喲!專業攝影師很快就會被淘汰,現在攝影工具愈來愈方便,大家都可以輕易拍出好照片,專業攝影師的優勢會漸漸消失。」


可我沒有料到,德亭很鄭重地說了下面這段話:「我做過調查了,目前在美國,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薪水比記者還要低,而記者的薪水相比其他各行業也愈來愈低了。可是爸爸,我願意賺比較少的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每次背著沉甸甸的相機出去拍照,回來的時候雖然筋疲力盡,我卻總是心花怒放。我非常慶幸生活在高科技時代,可以輕鬆擁有數位攝影以及低成本、大容量的存放裝置,還有無處不在的網路,這些讓我像一個裝備齊全的獵人一樣,捕捉我所有的感動,然後用心將圖像提取出來。未來的攝影絕對不只是按下快門,而是要用新的眼光,讓影像產生新的意義,那絕對不是科技可以取代的。」


每當我思索人和機器共存的未來時,就總會想起德亭的這段話。的確,攝影技術再先進,照片畫質再好,也取代不了攝影師內心因拍攝物件而產生的感動。這種感動可以賦予風景、人物、靜物、街景新的意義。即便以後有了人工智慧照相機,可以自動幫助人完成捕捉美景、紀錄美好瞬間的任務,人的感動、人的審美、人的藝術追求也是機器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