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李佳蓉 | 現在開始美好
聲音課程 4小時47分58秒 自我成長 25集

第一部 穩當安全的財務


要為美好的退休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首重務實的財務規劃,

不必發大財,

就能安穩度過人生下半場。



1-1 完整的保險規劃,撐起財務安全網


從小,我生活在一個不虞匱乏的環境中。


我的阿公(外公)是在戰亂中出生的孤兒,年輕時跑船,四海漂泊,攢了一點錢,便回到陸地上做個小生意,慢慢地發達起來。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歷程,阿公對於同樣孤苦無依的孩子,總是傾力幫助。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後院住了五十幾位他帶回來的孩子。如同照顧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阿公不但供他們吃住,還教他們人生道理,直到他們長大,可以自力更生了,才讓他們離開。


我的母親,也是阿公、阿媽收養的孩子。她先天性聾啞,遭親生父母棄養。雖然阿公、阿媽當時已有一個女兒,仍然收養了我母親,而且對她的照顧、疼惜,沒有差別。


從天之嬌女到扛起債務


我是這個家裡第一個出生的孫女,雖是養女的女兒,阿公、阿媽對我卻寵愛有加。曾經在吃飯時,餐桌上擺了八菜兩湯,但是我搖頭說想吃魚翅羹,阿媽立刻為我準備一鍋專屬的魚翅羹;上學需要文具,我直接到文具行挑選,家裡自然有人去結帳;我甚至沒有自己洗過頭髮,只要往對面的髮廊一坐,就有美髮師幫我服務,讓我神清氣爽地回家,至於誰來付錢,我不關心,幸福到甚至不知道洗頭髮是要付錢的。


做為被阿公、阿媽捧在手心裡呵護的天之嬌女,我不曾為金錢所苦,卻在婚後遭遇財務的壓力。


大學畢業沒多久,我就嫁人了,當了台南人的媳婦。相對於娘家慷慨、不計較的作風,夫家就比較傳統、保守。


婚後,我搬到高雄,跟丈夫的家族住在一起。當時我從事國際貿易,收入還不錯,然而夫家的經濟出現狀況,婆婆頻頻要我幫忙。四處調頭寸的結果,竟是不知不覺間債台高築,在三十二歲那年揹上兩千萬的債務,而且金額還在持續累積。我心中焦慮難安,不知何時會出現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解決問題,我向夫家提出到台北打拚還債的要求,婆婆答應了,於是我帶著兩個孩子離開那個大家庭,重新出發。


剛回到台北,我身上沒什麼錢,然而不論是租房子或是辦公室,都需要一筆押金。親戚朋友已經借過我一輪了,我只好求助於大學同學兼閨密阿敏。阿敏想了想,說:「我聽說用保單可以借錢,妳不是有好幾張保單,要不要去問問看?」


因為阿敏,我才知道,原來保單可以用來借錢。


因緣際會買保險


我會買保險,其實也跟阿敏有關。阿敏的大姊廚藝極佳,大學時代的暑、寒假,我常跟阿敏到她大姊家,陪她打牌,順便蹭飯吃。大姊頗有威嚴,打牌時,如果其他人出錯牌,她還會罵人,所以我有一點怕她。


大姊本身做保險。大學畢業後,我剛到台北一間貿易公司上班,阿敏便打電話來說:「大姊說,妳開始領薪水,應該要買保險了。」


我心想,畢竟在大姊家吃了好多頓飯,受了她不少照顧,又懾於她往日的「威嚴」,就聽話地跟大姊買了保險。


當時我月薪七千元,保費就要六千八百元,每個月只有兩百元可以花用,但我從沒想過要跟大姊討價還價,只是每天走路上下班、回家吃飯來默默省錢。所幸半年後我加薪了,繳起保費也不會覺得負擔太大。


之後,我自己開貿易公司,難免跟一些官太太打交道。那個時代,官太太們很流行做保險,為了打好關係,我多少也跟她們買保險。不過,在我心中保險是「支出」,若是對方要我買一百萬的保額,我就買五十萬;若要我買五十萬,我就砍到二十萬,能少買盡量少買。然而幾年累積下來,身上就有了十幾張保單。


經過阿敏一提醒,我立刻向保險公司詢問,原本心情還有點忐忑,沒想到,光是一家保險公司,我就能借到二十幾萬。靠著這筆保單借款,我付了住家、辦公室的押金,也添購了簡單的家具,得以在台北開始新的人生。


保單借來起家金


坦白說,過去每次繳保費時,我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特別是在薪水只有七千元的那半年,天天省吃儉用,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賺來的錢都放進保險裡,真有種不知人生所為何來的困惑。


然而,自從用保單借到「起家金」後,我發現保單竟然這麼好用,因此之後每次遇到生意需要周轉,我就用保單借款,不但手續簡單,而且早上借、下午錢就撥下來,趕三點半絕對沒有問題。連我在台北買的第一間房子,也是用保單借款來繳頭期款。


一開始,我們租的房子在三樓,兩個孩子年紀還小,總是蹦蹦跳跳、跑來跑去,樓下鄰居來抗議我們太吵,影響他家的孩子準備聯考。孩子被抗議後,走起路來躡手躡腳,我看了十分心疼,開始另尋住處,後來我看中一間位於一樓的房子,心想:這樣一來,孩子再怎麼跑跳,都絕對吵不到人吧!


當時我還揹有債務,沒有足夠的現金繳頭期款。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的思維會是「守勢」,就是還完債再買房子,但是我的做法是「攻勢」,先買房子,然後鞭策自己更努力賺錢還債。


我認為,如果被債務困住,什麼都不能做,反而更不利於改善財務。


靠著保單借款,我以攻勢策略,二話不說買下那間房子。


懂得使用保單借款後,對我來說,保險不再是「支出」,而是最重要的「理財工具」,因此我買了更多保單,如今成為我經濟上最大的後盾。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如果不是阿敏的大姊要我買保險,每個月繳六千八百元保費,我的薪水大概也不知不覺就花掉了,保險形同逼著我儲蓄。咬牙繳完後,我就開始領錢,經過多年,至今每五年還可以領二十萬。


不做自己不懂的投資


後來我轉戰保險業,曾經拜訪一對夫妻。這對夫妻開發了一套計算公式,用撒網的方式四處標會,再拿標會的錢投資房地產,他們跟我同齡,當時已經身價非凡。我向他們介紹保險,自然接受度不高,甚至還勸我:「佳蓉,做保險賺錢太慢了,妳應該參考我們的做法。」


他們透露了那套發財的計算公式,但是我實在看不懂,而我的原則就是,絕對不做自己不懂的事,因此沒有追隨他們的腳步。


這對夫妻投資的規模愈來愈大,除了標會、買賣房子,也開始操作股票。證券行視他們為大戶,特別開了VIP室方便他們看盤。沒想到,後來股市突然崩盤,他們的財產大幅縮水,人也不復之前的意氣風發。


他們的遭遇給了我很大的警惕。我提醒自己,投資一定要謹慎、考慮風險承受度,以至於到如今我從來不買股票,連績優股都不碰。


倒不是認為投資股票不好,只是比起大起大落的股票,穩扎穩打的保險更適合我。


理財時談資產分配,通常會畫個「理財金字塔」,以風險高低來區分,最底下一層是保險、儲蓄,風險最低,第二層是績優股、房地產,第三層是基金、股票,最上面的第四層則是期貨,風險最高。


我有很多客戶,把大部分資產放在風險較高的第三、四層,只要市場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們立刻就會繃緊神經。而我自己則是以保險、儲蓄為主,再加上一點房地產,或許沒辦法賺到很多錢,但是卻可以很放心,把全副心力投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


繳不出的遺產稅


投入保險業半年後,有一天,一位客戶告訴我他朋友的遭遇,讓我又開始反省自己的財務規劃。


這位朋友的母親過世後,在鬧區留下了三角窗店面的房子,這是一筆不小的資產,朋友卻陷入困境:這個房子的地點絕佳,遺產稅當然很可觀,但是他手上現金不夠,如果繳不出遺產稅,房子就得法拍;一旦法拍,房子的價值一定大幅降低,母親留傳店面的美意也會打折扣。因此,他十萬火急地籌錢繳稅。


之前我買的保單以儲蓄險居多,加起來保額也不過五百萬元。聽到這件事後,我不禁重新思考,五百萬元的保險真的足夠嗎?一旦我不在人世了,是否有足夠的理賠金讓孩子繳遺產稅或過生活?


一生最正確的決定


我認為,一個人拚搏大半輩子,經濟上大概有三種結果:富有、貧窮,以及普普通通。


如果我很富有,就會留下很高額的遺產稅,五百萬一定不夠;如果我很貧窮,就必須把自己照顧好,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五百萬應該也不敷使用;如果我的經濟狀況普普通通,除了要把自己照顧好,也想留一點錢給孩子,五百萬還是不夠。


總之,現有的五百萬保險,都不足以解決我老後、身後終究要面臨的問題。於是,我規劃了一張二十年繳完、五千萬元的終身壽險。


回到我預想的三種狀況:如果我老後非常富裕,身後留下巨額遺產,五千萬的理賠金足以讓孩子繳遺產稅。


如果我老後經濟陷入困境,在保費已經繳完的前提下,可以將保單每年「部分解約」,固定領回一定的錢做為養老金;若是在繳費期限內就繳不出保費,則可以要求「減額繳清」,之後不必繳費,雖然保額會跟著減少,但是仍然可以每年「部分解約」,領回一定的錢養老。一旦啟用「部分解約」,保額會跟著縮水,如果每年領,領到最後保額歸零,身後就不會有理賠金,等於這張壽險保單都用在自己身上。


如果我老後經濟狀況還過得去,但是想留一點錢給孩子,在急需用錢時可以動用單次的「保單貸款」,不管能否償還,身後仍然可以留一筆理賠金給孩子。也就是說,無論我老後處於哪一種狀況,不管是做為個人養老之用,或是留給孩子繳遺產稅或其他用途,這張終身壽險都能發揮相當的價值。


五千萬元的保額,每年要繳的保費自然不低,繳錢的時候也是很煎熬,不過,熬著熬著也就繳完了,而人生下半場的財務安全也有了保障。


現在回頭看,買這張保單,應該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之後,我又補充了一些其他類型的保險,零零總總算起來,已累積了四十八張保單。可以說,這四十八張保單,撐起我財務自由的安全網。


從小不識匱乏滋味的我,雖然遇上千萬債務的考驗,反而因緣際會認識了保險的價值,進而投入這一行;也因為有保險做為財務的後盾,五十歲之後的我,可以更自由、更安心地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