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如果懂得把時間留給自己,而非浪費在滿足社會對自己的評價與意見上,信念將自然而然的產生。
無論是一棟透天民房、一座百年古厝、一處斑駁的鐵皮屋、一條常民街區,或者一個地方小鎮,從台灣地方發展經驗來看,場域價值與魅力的建構,不能僅局限於有形的空間呈現。最重要的,是空間承載的意涵內容、隱含的無形價值,以及背後的一切象徵。
場域猶如載體那般存在著,活動於其中的人、事、物,共構而生的自然環境、文化生態、地方產業到風土資產等,匯聚成獨特的個性。當造訪者進入場域,便會接收到強烈的訊息,進而被感動、被觸發,產生認同、關心與互動,甚至進而參與並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因此,在場域經營的長期過程中,信念確實扮演著關鍵角色,影響經營者的決策與處事態度。如果無法深刻理解,那麼,即使延請國外知名建築大師來蓋一棟美輪美奐的建築,也不過是移植大師的理念與作品,硬生生扎在這塊土地上,成為一處傲然卻孤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