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喊涵,歡迎你來到《打造長銷型學習產品的必修課》的第四集。這一集,我想跟你談談近年很夯的「微學習」,並與你分享微學習產品的常見設計迷思。
近年來,不管是在做線上教學的平台,或是企業內訓顧問,都在提倡「微學習」。這個名詞是由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提出的,英文是 Microlearning,宗旨就是把課程內容做成「一口即食的份量」,在短短 3~7 分鐘內,讓學生學到一個知識,然後直接應用到生活中。也有人將這個概念稱為「碎片化學習」,但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在這一集當中我會統一使用「微學習」這個說法。
雖然定義是「3到7分鐘」以內的學習長度,不過,如果加總起來整個課程有好幾個小時,但每一集都只有5分鐘,並且內容是可以完整學習並應用的,那也在微學習的範圍裡。不過,如果每一集有10到15分鐘,或者每一集的邏輯連貫性很強,不能單看其中一集就學到一個完整概念,那麼就是系統性學習。
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提出微學習,是因為現代人的可用時間太少。每人每天扣掉上班跟睡覺,大概只剩下 8 小時的時間可以分配給其他事務,聽起來8小時很多啊,但是通勤、做家事、吃飯、運動等等雜事,都會把這剩下的 8 小時切割得非常破碎,讓人們根本沒辦法從這8小時裡用完整的一到兩小時,好好坐在電腦前學習。所以才會想用微學習的方式,讓大家可以用短短幾分鐘就吸收一個知識,每天進步一點點,總比完全沒進步來得好。
可是,現實跟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微學習的理想很美好,但我在協助各種不同領域的講師製作課程時,發現很多人在設計微學習產品時,都只做到表面功夫,沒有把握住核心精神。也就是說,他們往往只是把課程內容以 5 分鐘為單位,直接切成好幾個小單元,就標榜自己是微學習,沒有注意到課程內容也需要做調整。這兩者之間具體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呢?以下,我直接舉兩堂相同主題的課程作為範例跟你解釋:
第一堂課叫做「五步驟學談判」,課程內容是教你一個五步驟的 SOP,當你之後在生活中遇到要談判的情況時,就可以依照五步驟來釐清目標、分析情勢、制定對策。這堂課每一集都是 5 分鐘,但有些步驟比較複雜,就得分成多集來講解,比如說,可能第五個步驟:制定對策,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講解,所以步驟五就得分成(上)(中)(下)三集。
第二堂課叫做「用案例學談判」,課程內容直接擷取生活中常見需要談判的情境,直接拆解遇到那個狀況時該怎麼做,例如面對奧客怎麼處理、如何跟老闆爭取加薪。這堂課一樣每一集都是 5 分鐘,而且因為情境設定得很明確,每一集只會專心講跟某個情境有關的談判,所以都可以在 5 分鐘內完整講完,不會有需要拆分成上下集的狀況。
這邊我想請你思考看看,你覺得這兩堂課,哪個才有把握住微學習的精神呢?
答案是第二堂課,「用案例學談判」才是真正適合微學習的產品,因為用案例來拆解,每一集的連貫性不會很強烈,花 5 分鐘就能完整學會一個知識,而且因為是以案例情境為導向,聽完之後可以很明確知道在生活上該如何應用。
那麼第一堂課「五步驟學談判」的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堂課每個步驟要花的講述時間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所以為了「5 分鐘為一集」這樣產品格式,硬是把同一個步驟打碎成兩三集,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完整,同時也降低了知識的連貫性,本末倒置,學習效果反而更差了。
所以微學習並不只是把知識做成短短 3到7 分鐘的影片或有聲內容,而是要針對「一口即食」的核心精神去做內容調整,確保在 3到7 分鐘內可以完整傳遞一個可應用的知識,而不是一味將內容切碎。
最後我也想再補充一個產品設計上的建議,微學習產品比較適合用於「知識擴充」,而不是「從零開始建構知識」。對於某個專業領域完全是一張白紙的學生,適合透過比較長時間、高密度的「系統性學習產品」把地基打好,例如 8 小時公開班,或是 3 小時線上影音課程。
這種長時間、高密度的前期系統性學習產品,可以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起對特定專業領域的基本了解,在建立知識體系之後,才是利用零碎時間的微學習,來加強相關領域的知識。前期的系統性學習,有點像是電影或小說裡的世界觀,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看電影或小說前,編劇沒有先跟你交代世界觀,就一直零散地出現新角色、新劇情,你一定很容易看得霧煞煞,不懂編劇想傳達的意思,更別說要把這些資訊記起來。
學習也是一樣的,必須先透過系統性學習產品先把世界觀建構好,往後才方便利用微學習做知識擴充,這樣一來,在既有的知識地基上疊上磚塊,才能讓你的知識扎實成長,不僅可以更快記憶,也可以更快做出應用。這樣的思維,你不妨回扣到剛才使用過的兩堂談判課範例,這麼一來你就會發現,其實「五步驟學談判」比較像打基礎的課程,做成 1~2 小時的系統性學習產品才是最適合的,學生可以透過「五步驟學談判」課程先建立起談判的基本知識,然後再使用「用案例學談判」這樣的微學習產品來做知識擴充,了解不同情境的談判應用,相輔相成才會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就是這一集的分享,請記得微學習並不是把內容切得越短越好,而是要把握住「一口即食」的核心精神,針對內容去做調整。而且不是每個課程主題都適合微學習,如果是幫助學生從零打基礎的課,其實更應該做成長時間、高密度的系統性學習產品;如果是幫助學生做知識擴充、延伸情境學習,才會適合用微學習的方式來處理。我是喊涵,我們下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