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 2 千公里的距離,您就能來到日本,體驗這個四季分明的國家。事實上我們與日本的實際距離不到 2 千公里,心理距離就更近了,台灣街道上有日式料理餐廳、電視上可以無時差觀賞當季日劇、《哆啦A夢》、木村拓哉與《東京愛情故事》陪著我們長大。我們喜愛日本、熟悉日本、親近日本,但是,我們與日本的距離有時真的有點遠,因為真實的日本藏在許多細節裡。
這門課程介紹許多日本社會的熱門事物,以及這些風潮背後的真實面貌。我們從「社會」與「職場」兩個面向切入,一方面從民生文化中的食衣住行,觀察日本民眾生活中的秩序;一方面從職場文化中的加班、辦公室戀情、主管請客等等大小事,窺見日本企業倫理與演化。
你是否與我一樣?對《東京愛情故事》念念不忘?從 1992 年至今,我喜愛日本、試著認識日本、直到在日本工作與生活、了解到日本社會不只有簡潔與彬彬有禮,知道日本是如何從戰後百業蕭條、進入經濟高度成長期、再進入了「日本錢淹腳目」的泡沫經濟時代、而後又落入了經濟衰退的「失落十年」。正因為我喜愛日本,所以更想了解日本,同時也想知道,彼此之間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台灣與日本,在多年後是如何形成了這麼多的相異與相似之處。
就拿課程中花了好幾集篇幅討論的加班文化這件事來說吧,日本的加班文化造成了什麼樣的社會影響?甚至間接衍生了許多媽媽在育兒時的孤獨感?曾經身處台灣資訊圈的我非常了解,在台灣電子半導體產業發展獨步全球的背後,也有許多太太一天沒有幾個小時能見到她們的丈夫,而她們同樣一天 24 小時都得面對剛出生的小寶寶。
而談到另一個例子,台灣許多年輕夫妻,在買房時也許會考慮購入有孝親房的物件,這樣可以與父母親一起同住。而這其實是來自日本建商早在 70 年代的創意。這樣所謂的「二世帶住宅」,40 多年來在日本社會有什麼樣的演進?它是如何受到歡迎?影響了幾乎全亞洲的房地產市場?而後又為什麼面臨衰退?導致二世帶住宅做出了什麼樣的改變?以上這些問題與現象,都能在「日本就在細節裡」找到答案與啟示。
我們用30個切入角度,去試圖理解更深入的日本,我會用真實發生的案例、新聞事件、以及歷史源流,帶領你進入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細節,每個澡堂裡都有故事、每個人孔蓋也有故事。許多有趣的、悲傷的、感動的、嚴肅的日本現象,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光鮮亮麗之下。不管你是哈日族、或是對日本不甚了解的朋友,這些細節裡的小發現,應該都能帶給你一點啟發與體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說「哈日不如知日」,那麼本課程將能讓你了解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以及許多能讓台灣借鏡之處。
那麼,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我們最喜愛又有點陌生的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