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尤虹文,這堂課,讓我為你打開「直通哈佛的十二枚親子錦囊」中的第一枚: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還記得,離開家鄉到美國讀書那年,我十五歲,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卻清楚記得那時的每個細節:高雄小港機場,西北航空,十五歲的我背著大提琴,前一刻還含著淚對爸爸與弟弟告別,望著高雄港縮成世界地圖裡的一小角,一下飛機,我搬進兩人一間的宿舍,跟來自佛羅里達的小提琴室友同寢室。漆成白色的房間裡,小小的單人床上鋪著新買的碎花床單,而木頭釘的書架上放著高行健的《靈山》。
那時,只要媽媽的一通電話,就足以讓我想家想得可以立刻放下一切衝回去,媽媽在電話裡說:「虹文,你一個人在美國,自己要勇敢。」而我只能硬生生吞回嘴巴裡來不及講的話。
這樣的經驗,讓我認為,為孩子建立安全感,這個課題應該是這系列課程中,我首先想與各位分享的錦囊。
當孩子決定單飛的那一刻,父母的心中,有多少牽掛?飛機起飛的這一頭,有孩子最親愛的家園;飛機降落的那一端,孩子一無所有。要怎麼樣才能為孩子建立心中的安全感,讓他們即使在異國,還是能夠克服心裡的不安與環境的不適應,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新頁?
以下,是給爸爸媽媽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四個小訣竅:
第一個訣竅是,陪孩子建立一個自己的啦啦隊。
美國心理學家布瑞尼布朗,在他的著作《脆弱的力量》中十分推薦這個啦啦隊(square squad) 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候在國外遇到困難,都可以向啦啦隊求助。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啦啦隊的成員有哪些人。凡是關心孩子,願意給孩子提供誠實建議和正向反饋,值得信任的人,都可以考慮列入啦啦隊名單,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作練習,在一張2.5公分 乘 2.5 公分的小紙片上,盡可能的加上這些人的名字。
我自己,就可以在這張紙片上寫下8位我的啦啦隊員。
孩子總會有感到困惑的時候,甚至是被批評、受挫的時候,無論遇到任何難題,孩子都可以打電話給啦啦隊裡面的成員,向他們尋求協助和支持。我在哈佛參加CEO領導力社團時,也曾經得到類似啦啦隊的建議:假如把孩子比喻為一個剛起步的新公司,那麼,每家公司都會有的董事會,就是這家公司的「啦啦隊」,這些啦啦隊董事,會同心協力來協助這個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以及迎接在未來不同篇章會面臨的挑戰。
第二個訣竅是,讓家成為最安全的港灣,對孩子保持「不評不判」的原則。
不評不判,就是不評價也不批判,只做好父母引導的角色。
我記得在一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上台來簽書。她很憂慮的問我說,她的女兒就要到美國去念大學了,她很擔心,應該怎麼辦才好?我跟她說,妳要讓女兒知道,家是最安全的港灣,隨時她都可以回來。這位媽媽聽我說完,眼眶一下子就紅了,她說,就是擔心女兒好強,如果在外面受委屈卻什麼都不說,那怎麼辦?
我告訴她,你一定不要批評孩子,她如果打電話回來說什麼,妳就靜靜的聆聽,不要急著說你做這樣不對,應該怎麼樣怎麼樣。
不評判,這話說來簡單,卻是美國家庭治療大師兼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高曼博士,維持美好家庭生活的第一原則,為什麼?安全感從何而來?如果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總是支持他,信任他,願意傾聽他的心事,那麼,他的心就不可能離家太遠,即使身在遙遠的地方,他都知道有一盞燈,為他亮著。
評判與不評判,這界限究竟在哪裡呢?以下讓我來舉例說明:
評判的語氣是:「你總是愛抱怨老師,這樣是不對的。」
不評判的語氣是:「我聽到你今晚的談話中,對老師有很多不滿和需要發洩的地方?要不要跟爸爸媽媽說一下發生了什麼事?」
即使不對孩子的行為加以評判,我們依然能夠做好身為父母的職責,也就是傾聽,以及引導他去思考自己的行為。
第三個訣竅是,幫助孩子建立恆毅力,也就是GRIT,這指的是一種即使遭遇失敗,仍然對自己的長期目標保持信念並堅持努力的心理素質。
在深入解釋GRIT之前,我先說一段自己的經驗。
我到美國前,以為在美國能夠跟在台灣一樣風光,完全沒料到自己和世界的菁英相較之下,所有曾經驕傲的能力竟然像徹底歸零一樣,絲毫派不上用場。心灰意冷之餘,我問自己是不是該打道回府了?爸爸媽媽犧牲付出,讓我跑了半個地球來到美國,難道,最後只證明了自己是個失敗者嗎?
當孩子面臨困境,對自己所有的信心都消失殆盡的時候,他們需要相信,絕對不能放棄自己,知道「承受成長的陣痛時, 最可靠的人是自己」,他們要相信,即使好像全世界都拒絕他,沒有人相信他可以做到的時候,他也不能放棄自己,永遠不能失去希望。
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而這之中的核心信念,就是GRIT。不管孩子在美國或世界哪個角落,不管多麼痛苦沮喪的時候,如果有這個核心信念一直伴隨著孩子,那麼孩子再遠也不會走丟。賓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 曾經在她的TED 演講中談到GRIT,她和團隊經過跨年齡、跨行業的大量調查研究發現,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功的最佳指標,不是我們以為的智商IQ,也不是情商EQ,而是GRIT 堅毅。GRIT, 指的是對於一個長期目標的激情,持之以恆,以及抗壓性。
這個研究成果,其實就是我常說的那段話:
「人生沒有對的路,只有你決定的路,特別崎嶇艱辛的路,更要勇敢走下去。」
如果孩子知道這點,他就準備好可以單飛了。
第四個訣竅是,建立生活規律,尋求身心靈導師。
當孩子初來乍到新的國度,人生似乎蘊含無限的可能,可以向上爬,也可以往下走,勇敢出走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教會孩子怎麼在陌生的環境存活下來,怎麼去開啟「從零開始」的人生。因為生活會有強烈的變化,在單飛之前,如果能先幫孩子建立一套生活運行的規律,對他將來應對改變與衝擊,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許多國外學校會免費提供當地的心理諮商師,還有家庭醫師等,確保孩子的身心靈都有保障,這是我之前沒有接觸到的。這些心理諮商師與家庭醫師,可以視為新環境的身心靈導師,甚至可以列入第一點提到的啦啦隊名單中。
我記得剛到美國時,我住在宿舍四樓,一樓就有一間心理諮商師的治療室,每個學生不論種族或科系,隨時可以去諮詢。可是我那時才十五歲,每次走過那個小房間,看到裡面鋪著地毯,暗暗的,有盞小燈,都覺得有點害怕,甚至鄙視,感覺只有很弱的人、連自己都處理不好的人,才會去找心理治療師諮商。我好得很,為什麼要尋求幫助?但其實我那時面臨生活巨變,其實非常需要心理諮商。
後來我在哈佛的時候,因為親人在台灣過世,加上情傷,終於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後來我才知道有些哈佛同學,十歲時,爸爸媽媽就帶他們開始看心理醫師。我認為,一定要讓小孩子知道,對諮商師表達脆弱,尋求幫助是很棒、很勇敢的事,一點都不可恥。當然,前提是必須非常信任那位醫師。
最後,我再總結一次今天這枚親子錦囊的重點:第一,陪孩子建立一個屬於他的啦啦隊;第二,讓家成為最安全的港灣,不要用批評趕走孩子的心;第三,幫助孩子建立GRIT堅毅的心理素質;第四,建立生活規律,並尋求身心靈的導師。
希望今天的錦囊對你有幫助,我是尤虹文,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