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西元678~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今廣東韶關),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的子孫。詩風剛健,文字質樸,託物言志,改變初唐詩風,其〈感遇〉詩在《唐詩三百首》中排名第一首。今存《曲江集》。
在古典詩詞中,描寫月亮的詩作很多,我們先來聊聊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因為這首詩將月亮的意象與思念的情感那樣緊密結合,既壯闊又細微。
在這遼闊的海平面上,誕生了一輪明亮的滿月,不管是在天涯海角,都能共同享有這樣的時刻。有情人卻怨嘆夜晚太長,整晚都得忍受相思的折磨。因為愛惜明亮的月光,於是吹滅了蠟燭;因為感覺到滋生的露水,於是披上了外套。如此美好的月光卻不能盛滿在手中送給你,只好回房去睡覺,希望在夢中可以與你相會。
這是一首深情的詩,刻畫的是思念,卻把月亮寫得那樣美,月光普照全天下,也照亮了詩人的相思,詩人對月光的愛惜,也像是對思念的人的那份貴重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