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Terry,這是用打電玩創造沉浸式英語學習環境的第一課,你準備好和我一起打電玩學英語了嗎?
既然是第一課,我想先用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你打電玩能夠怎麼學英語,又能學到怎麼樣的地步。沒錯,打電玩能幫助你的,絕對不只是基礎的語言學習,即使你已經有一些英語基礎,甚至算得上是流利精通,打電玩依然可以讓你更上一層樓。
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先看看以下這三個單字:
Tinker / Dastard / Covetous
以上三個英文單字,你認識哪一個呢?我想大多數在台灣長大的朋友應該都沒有看過或聽過這三個英文單字,就算留過學、長期住在國外的朋友,可能也沒看過,而這三個單字我國中的時候就已經學會,而且一直記得,就算是20年後的今天,我都沒有忘記。這三個單字分別代表著修補、懦夫,以及虎視眈眈的意思,並不是什麼冷僻的用字,反倒相當實用,所以在大家都不會而我會的情況下,我很容易就能夠靠著這樣較為與眾不同的用字選擇,顯出我的語言能力。
你一定很好奇,大多數人都不會的單字,我怎麼會在國中就學會了呢?答案就是透過電玩,那是一款叫做 Ultima Online,台灣翻作《網路創世紀》的遊戲,我得坦白說,這遊戲啊,即使玩了20年我都還玩不膩,這稍晚我會再多聊一些。
回頭說到英文的單字量,在這方面,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絕對不輸給任何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或英國人,就連在美國留學時,我也常常訝異為什麼有些單字我的美國同學或朋友居然沒聽過,像有一次我在報告裡用了 inculcate 諄諄教誨 這個字,我的好友 Susie、一個成績頂尖的美國人卻問我說:「你這什麼字啊?我沒看過耶。」
有很多台灣人都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英文,但不在英語系國家長大卻有這樣的單字量,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而我可以很篤定地告訴你,這都是從打電玩學來的,你很驚訝嗎?事實上,真正讓我掌握英文的關鍵也是電玩,如果追本溯源的話,我成為多語達人的關鍵其實是電玩。
我開始打電玩可以追溯到我3歲的時候,當時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我保母家,保母家就是我的天堂,那邊除了有任天堂紅白機之外,我保母的兒子,當時是台大的學生,他還有一台286的電腦,可以用 DOS 系統玩各種神奇的遊戲。
說到打電腦遊戲,保母的兒子是一個很有品味的人,他只玩來自歐美、有品味的遊戲作品。他看我在他家無所事事,也會帶著我玩這些一般台灣人也不會玩的作品,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電玩人生。
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非常不可思議,當時我連 abc 字母都不認識,保母的兒子就教我玩一款極端複雜的經典遊戲《 Civilization 文明帝國》。我再強調一次,當時我三歲,連自己的母語可能說得不太好,當然完全不會英文,那要怎麼玩呢? 首先,他先陪我玩了幾次,他一邊解說,我就一邊把每個英文選項用「圖像記憶」的方式記下來,比如說遊戲裡有個選項是 temple 建造廟宇 ,那麼對我來說 ,temple 就不是 t-e-m-p-l-e這些英文字母的組合,而是一個形狀,我只要看到這個形狀,就知道那是廟宇,並且知道在遊戲中,廟宇有減少暴動的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順利進行遊戲了。
有了這個完全不會英文,卻可以玩「全英文」遊戲的經驗,加上我在保母家那個哥哥的耳濡目染之下,發現很多美國的遊戲大作,是真的比國產遊戲好玩,所以一直到12歲正式學英文前,我都是用這種圖像記憶式的方法,玩了不少遊戲史上的經典遊戲,也因此搭上了最早的「電競」列車。小學5-6年級的時候正是 《Commander & Conquer 終極動員令》 和 《 Warcraft 2 魔獸爭霸2》 的全盛時期,雖然當時的電競規模還不大,我也還在讀國小,但還是在台北車站站前的NOVA廣場參加 這兩種遊戲的電競比賽,甚至在《終極動員令》的比賽中拿到了冠軍。國中之後,我也和同學組隊參加《Starcraft 星海爭霸》的團體賽,一路打到四強。
我的正規英語教育和大家一樣,是在12 歲上國中前才開始的,我終於認識了 abc之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才知道,原來 temple 這個單字不是一個形狀,而是 t-e-m-p-l-e,而且如果把這個單字輸入到電子字典裡,就會跑出單字翻譯,內心感到非常驚奇,從此玩各種遊戲的時候,我就會順便把遊戲裡出現的英文字,輸入到電子字典裡看看會有甚麼結果。
邊打電玩邊查電子字典,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單字,但英文能力真正起飛,是從我開始玩一款叫做 《Ultima Online》 的遊戲開始。《Ultima Online》,這款遊戲台灣翻譯為《網路創世紀》,簡稱UO,可以說是電玩史上第一個線上多人遊戲,現在大家熟知的 Massively Multiplayer RPG, MMORPG 這個字就是 UO 的製作人 Richard Garriet 創造的詞彙。這款遊戲讓我的英文不只停留在單字的層次,更進階地透過跟其他玩家的互動,以及大量閱讀遊戲內容的需求,我的英文漸漸發展成文章和完整語句的層次,大概半年的時間我就覺得學校的英文課變得異常簡單,一年後就覺得學校沒有我可以學的東西。開頭提到的 tinker、dastard、covetous 這些單字也都是在玩 UO 的時期學的。
這一切在今天看來可能是理所當然,但如果回顧當時90年代末期的時空背景,其實是很不可思議的。怎麼說呢?當時網際網路還不普及,能上網的家庭都是用數據機撥接,中華電信以秒計費,上網的人同時要付電話費和網路費,記得國中的暑假,我每天幾乎都是打UO打一整天,兩個月下來我可以打掉總計一萬多塊的網路費和電話費,各位可能會問:「你家長怎麼會允許你做這樣的事情?」。
我媽媽的職業是老師,她當時是這樣說的:「你沒有補習,這個就當你的補習費。」或許是因為看我從小打電玩長大,並沒有什麼不良影響,好像還學到很多東西,除了英文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知識,所以我媽媽並沒有像其他大人對電玩有刻板印象,反而是走在時代尖端,把電玩看成一種「教育工具」。
這一段青春期的電玩史,讓我了解到電玩是一個很棒的語言學習工具,只要你不要用中文去玩電玩,基本上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之後,我也把打電玩學英文的方法,運用到其他語言學習,奠定了成為「多語達人」的基礎。
2000年之後,電玩世界風起雲湧產生了許多變化,歐美的經典遊戲都有了中文化版本,網路普及讓更多人可以上網玩線上多人網路遊戲,對喜歡玩遊戲的人來或許是好的,但對我這種想要透過玩遊戲順便學語言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不方便,甚至可以說是在挑戰我這種人的毅力,畢竟一切都有中文版可以看,為什麼非得看英語不可?因此現在想要透過玩電玩學英語的人,必須更刻意的去規劃,刻意取得不同語言的遊戲版本,這也是我想開這堂課來幫助你的原因之一,之後在課程裡也會陸續提到。
但這樣的變化也有好的地方。比如說,以前除了英文和日文之外,若想要透過電玩去學習其他語言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現代的電玩都有翻譯完善的多國語言版本,這讓學習者可以很自然地去接觸平常接觸不到的語言,至少,這就讓我在學習法語、德語和俄語等語言的路上輕鬆不少。
2010年之後,電玩進入了手遊和電競的黃金時代,現在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要靠電玩去學英語,可以說更容易也更難了。更容易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媒介和方法,透過電玩達到「沉浸式學習」,也就是類似學母語環境的方式學語言;更難的部分,則是因為學語言有效的電玩變多,但無效的選擇也變多。如何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慎選電玩,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模式,就是我們接下來課程的內容。
從我的個人經驗講到電玩趨勢,都是為了讓你可以全面了解現在透過電玩學習語言,所要面對的優點與挑戰,接下來,我們就以學英語,甚至其他外語為目標,走進電玩世界吧。我是多語達人Terry,我們下一堂課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