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凱倫。歡迎來到《斜槓複利:個人商業獲利時代》的第一堂課,光聽課名,你可能會有點退縮,畢竟「斜槓」這兩個字太流行,「複利」兩個字又太專業,但是這兩個詞加起來究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有點搞不清楚,也不太確定這到底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不過,這兩者之間是很有關聯的。
你思考看看,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突然察覺,自己光領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完全不夠的?就算工作順利升遷、薪資微幅成長,但也因為社會地位提高,生活中的開銷,不管是吃的、用的、喝的、買的,這些原本單純的個人生活費,逐漸,通通都再往上拉了一個階級,心裡總覺得,都三四十歲了,絕不能再虧待自己。
不能虧待自己,那是當然的,但如果這些花費只是單純地支出,而沒有相對的產生槓桿效益,為自己加分,那似乎就有點可惜了。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如果將一部分的花費,投資在自己的職能上,是能夠產生「斜槓複利」效應的。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斜槓是什麼。所謂的斜槓,是源自2007年,美國的暢銷作家Marci Alboher 馬奇·艾波赫的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這本書所定義出來的斜槓Slash,指的是一位已經有正職工作的受雇者,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
這些具有多重事業的人可能同時擔任兩份或兩份以上的專業工作,也可能在某一行業得到相當成就時,轉往另一行業發展,為自己賺得額外的財富。
接著,我們來談談複利,大多數人對於「複利」這一個詞彙的理解,是停留在「財務金融」、「投資理財」的領域當中,定義上而言,就是將本金投入市場,產生利息,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產生利息,讓本金越來越大,所得到的利息也會越來越多,因而又被稱為「錢滾錢」,這樣的原始定義,也讓多數人認為只能用「金錢」才能產生「複利效應」。
但實際上,在多重工作的時代,投資不只能用在金錢,更能用在投資自己的職能、人脈、知識邊界和眼界,並將以上這些投資而來的能力,重複投入在個人興趣或你所專長的事情當中,讓每個資源彼此之間相互產生加乘效果,長期下來,原本只是興趣、專長的能力,便可以為你賺到額外收入,達到我們期待的「斜槓複利」。
因為這是用金融理財的概念應用在斜槓生活中,所以,你不一定需要商業頭腦,也可以做到。
斜槓的本質,在於將時間、心力投資在專業或興趣當中,只要當你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被自己內心所驅動,去為了這件事情,學習更深入的知識,並且精進自己的能力,這也稱為「微動力」,微小的微,意思是:不需要別人逼迫你,你也會願意付出時間,主動投入。
當你投入一件事情,長期下來便會在這個領域擁有一定的專業,且利用本身背景的獨特性、差異化,以及對產業發展的了解,為自己在市場上做出特殊的定位,找出不同的切角。
這件事情不需要想得很複雜,不像金融投資,我們可能要懂EPS、股利、股權等等,斜槓複利這種投資自己的方式,只要你在專業或者有興趣的領域,好好發揮,就會有人因為需要你這項專業知識,願意付費給你,並且透過每一次的案件合作,你可以慢慢從中篩選出,哪件事情是可以花到你最小的精力,卻同時能可以收到最大的回饋。
我自己走在這條路上,大約4年的時間。我原本的職能就是文字撰稿、採訪等內容產製,透過每一天的磨練,並精進媒體職能、了解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利基點,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市場縫隙,長期下來,我發展出15分鐘就能撰寫一千字文章的獨特性;我的單篇文稿收入,也因為學會串接資源,將文章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因此從原本的一篇500元,提升到現在,足足超過原本的200倍,於此同時,我還有正職工作,卻能因為掌握斜槓的核心理念,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
其實,就像我在一開始所說的,「斜槓」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為自己人生創造新選項的過程,從擁有實力,進一步磨練商業思維,抓準個人時代的潮流,搭上時間的加乘,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個人商業獲利」。
「斜槓複利」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再受限於一份被指定的工作,而是透過創造自己的價值,為生活找到更多可能性,我們要的,只是能夠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希望這一堂課能為你解開對於「斜槓複利」的疑問,下一集我們要談談如何篩選與創造出自己的斜槓。我是凱倫,我們下堂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