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羅鈞鴻 | 聽懂人心的共好溝通課
聲音課程 6小時2分39秒 自我成長 29集

你好,我是小虎老師,歡迎來到我們的第十課。這個單元,我要跟你分享,如何對你的大腦下訂單,讓「你的大腦」可以為你工作得更快,也更好。 

我們在上一課談到,若要在充滿各種情緒干擾的狀況下,讓你的意識仍然專注在重要的目標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它們命名,我採取的方法是,把重要的、自己決定的想法叫做大聲音,而來自外在的刺激或干擾都叫做小聲音。這個方法的原理,是讓腦中的意念具象化,你就容易記得它們,並且做出區分。 

讓腦中的意念具象化

聽出來了嗎?關鍵就是「讓腦中的意念具象化」,凡是較為複雜的行為,在行動之前,你的意念都會自動轉換成具象化的畫面,我稱之為「意象」,這些意象就是你對大腦的指令,像是你要把球投到籃框裡,這個複雜的行為,你不可能單靠語言來思考細節,例如:我的手肘要彎幾度,用百分之四十三的力量來丟,丟的過程中哪裡的肌肉要先收縮等等,越是在乎這些語言,動作反而越不靈活。其實,我們在投籃之前,腦中會有一個球被丟進籃框的意象,而我們的身體會隨著這個意象去行動,並且為了越來越接近這個意象的結果而修正,這才是我們與大腦溝通的方式。 

腦袋裡意象的產生,除了跟行動的意念有關,也跟你的注意力有關喔,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性的對外界事物產生認知。比如說,當你對智慧型手機還沒有產生任何興趣的時候,走在路上,你只會看到路人們拿著手機低頭滑呀滑。但是如果你忽然很想買某個廠牌的手機,腦中就會閃過這個廠牌手機的意象,你在路上走著,就會覺得「從來沒發現,使用那個廠牌手機的人真的好多喔!」。不過,其實那只是因為你對特定廠牌的手機產生了興趣,於是大腦就會選擇性地注意到該廠牌的手機,讓你產生錯覺,誤以為「大家都在用那牌子手機」。 

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非常主觀,導致我們會本能性的產生盲點或偏見,不理性真的不全是你的錯。不過,若能利用大腦的受到意象控制的機制,也能應用在自我溝通上,讓「自己」變得更加好用喔! 

用正確的方式對大腦下指令

之所以一開始先講這個「從意念到意象」的過程,其實是為了回應這一課的主題:「如何對你的大腦下訂單」。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對大腦下訂單,明明就是想做什麼就去做,哪有那麼複雜呢? 

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一定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大腦下的指令,大腦可不一定全盤接收喔。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要控制飲食,但最後卻沒有控制成功,甚至在控制一陣子之後,報復性地大吃特吃,反而讓身體更不健康。我們之所以無法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去運作,是因為人無法單純地依賴意志力,當我們有了「努力忍住」的想法,那麼就會有個聲音默默的冒出來:「忍過去之後就可以多吃一點了!」簡單來說,依賴意志力是一種忍耐的行為,沒有人可以長久的忍耐還能保持精神健康的。 

意志力確實對於改變習慣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找到自己內在的運作規則,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那麼每次在使用意志力禁食的時候,都會覺得越來越吃力,想要補償自己的慾望就會用來越強大。 

沒錯,良好的自我認識,你大腦下達的指令,才會有正確的作用。 

想將自己改造得更好,先從「自我認識」著手

在《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有兩個人要戒煙,當別人把煙遞給他們的時候,第一個人說:「謝謝你,我在戒煙。」另一個人說:「謝謝你,我不抽煙。」你覺得哪個人戒煙成功的機會更大呢? 

雖然兩句話聽起來很類似,但說自己在戒煙的人,從自我認識上,他覺得自己是抽煙的人,但現在不可以抽煙,這是使用意志力的思考方式。而說他不抽煙的另一個人,則是從自我認識上,已經將自己定位成一個不抽煙的人,所以不抽煙是理所當然,沒有必要去忍耐。同樣的目標,但因為對自我的定位不同,很可能就會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 

我們換一個溝通的例子來看,我有位朋友在結婚的時候,他的岳父告訴他,男人若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就是老婆說了算,無論如何都要讓老婆,這樣才會幸福。可是朋友照著岳父的建議,在跟太太吵架的時候,忍耐不生氣,就算不合理,也要讓對方開心,結果忍著忍著,就忍出躁鬱症來,後來跟太太說話沒兩句就酸對方,言語總是充滿抱怨。 

對岳父而言的婚姻成功心法,對女婿來說完全不適用,因為岳父原本的自我認識,就是一個很柔軟的人,對於事情的處理都是大而化之,只要稍微忍耐就能帶來和平的話,就能為他帶來極大的成就感,那麼忍耐一事就根本不算什麼了。 

不過岳父的自我認識和女婿並不一樣,女婿本來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喜歡跟別人辯論,對於不清楚的事情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然後找到一個彼此都可以真正認同的共識。所以當他採納了岳父的建議,這些忍耐帶來的和平,並沒有為他帶來岳父所感受到的那種成就感,反而是更多委屈累積到心裡。 

聽到這裡,相信你也能認同,認識「你是誰」,無論是對於生活方式,還是與人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的改變不符合你的自我認識,那麼你的意志力就會很容易遭到自己的背叛,最終半途而廢。而強硬地堅持下去,則會讓自己消耗殆盡,最後失去所有正能量。相反地,透過正確的自我認識,對你的大腦下達一個符合「你是誰」的訂單,將會讓你在一路上走得更順暢。 

對自己下訂單

自我認識其實也是一種腦中的意象,我們在即將與他人開啟對話的時候,我們的腦袋會依照過去的經驗,自動對自己下訂單,也就是創造過去習以為常的意象,幫助它的主人——也就是你——去進行溝通對話。 

如果我們在進行溝通對話以前,能產生一個更理想的自我意象,而且也在溝通過程當中,得到符合這個意象裡預先期待的結果,你將會很有成就感,因為你會感覺到自己成長了,與自己更理想的樣子更邁進一些了。 

有兩種很有效的作法,可以幫助你早點體驗到成功改變的快樂,一是反省,二是模仿。 

反省的意思,就是在每次溝通的經驗過後,反思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但這邊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要挑自己的毛病,而是去想像,如果未來更理想的自己來到這個當下,他會怎麼做,會說些什麼,在你的腦中去進行這些想像情境的預演。這種腦中預演,會一次一次地增加熟練度,讓大腦在產生相似的意象時,用更快的速度完成。而這種幾乎不假思索的速度,會幫助你在下一次進入對話以前,透過這些新的自我意象,讓溝通模式更加理想。 

另一種有效率的方式,是模仿,這也是我們從小到大建立自我的原始方式。只是當我們變成大人以後,模仿的對象可以自己選擇,而不是像小時候一樣隨機。當你有一個很欣賞的人,你覺得他的一些說話模式真的很棒,不妨常常在心裡想像,如果他的模式放在你身上,會怎麼運作,你會怎麼說話、怎麼回應別人等等。 

模仿對你造成的改變,有時候會比反省來得快,是因為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範本,所以在腦袋產生意象這件事就沒有太多難度。但要注意的是,模仿對象的選擇,必須是自己相信可以成為的樣子,如果模仿對象好過頭了,反而會對自己造成壓力,變成自卑感喔! 

讓我來為你總結這一課的內容,我們的大腦接受指令的方式是意象,因此,你的想像越具體,腦袋對身體發出的訊號就越精準。這個大腦運作的邏輯,運用在學習成長上,可以夠透過一個好的意象設定,讓行動和行動後的回饋,都能符合自己的內在動力。 

過去不擅長的溝通情境,就是改寫自我意象最好的實驗場,透過反省和模仿,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努力,可以幫助自己更快看見自己的改變。 

希望這一課,讓你對自我覺察和掌握自己的內在動力能有更多的收穫。我是小虎老師,我們下一堂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