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50+ | 50+Talk
聲音課程 13小時31分2秒 共 10 集

在高齡社會的日本,準備身後事,就和張羅柴米油鹽一樣,早已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走在街頭、搭地鐵、逛百貨公司,隨處可見「生前相談」的招牌和市內的靈堂廣告,人們的態度也毫不避諱。在還能自主時預先打理自己的後事,包括決定喪葬儀式、挑選墓地、遺產分配和安排遺物等等,就如同年輕時求學、找工作、結婚成家一樣,成了日本人的最後一件人生大事。

生前對「死亡」的準備愈完善,心情愈輕鬆

開始準備自己的身後事,該從何處著手呢?日本已發展出一套相當成熟的產業,協助人們處理所有關於死亡的大小事。

第一步要做的是「生前相談」,諮詢業者過後,擬定身後事的詳細計畫。包括:決定自己的喪禮要採用哪一種宗教形式、會場的地點選擇、決定主導喪禮事務的喪主、病危時要和哪些親友聯繫,還有遺產繼承的法律問題等。

殯葬業者指出,以往年邁的父母多與子女同住、親屬關係緊密,平常自然會和家人談起身故後的安排。然而,在高齡獨居、核心家庭日益增加的今日,不少子女從未了解父母的想法,往往在父母失去意識的時候才手足無措。生前規劃好身後事,不僅減少家人的麻煩,更能確實掌握預算,省下不必要的費用。

此外,「生前整理」也是日本近年來開始流行的概念:鼓勵熟齡者趁體力還可以的時候,即早整理自己身邊的物品。不少人選擇在搬家,或是住進安養機構之前,請業者到府協助整理。

提出申請後,整理業者會到客戶家中,將各項物品分類、丟棄、有價物品轉賣兌現,甚至協助尋找家中遺失已久的重要文件,或是印章。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幫忙辦理保險、銀行帳戶過戶、終止等等手續。物品整理好之後,再進行空間的消毒除臭。身無雜物,心情自然輕鬆。

想要輕鬆地掃墓!流行美得像飯店的「室內墓」

在東京搭地鐵,時常可以看到車廂或車站內張貼了室內墓(納骨塔)的販售廣告。隱身市區巷弄內的室內墓,是日本社會獨特的風景之一。

傳統日本的墓地以土葬為主,但近年來,受到少子化、高齡化的影響,日本人逐漸意識到家族代代相傳的墓地,未來可能沒有子孫能夠維持。此外,墓地的位置太過偏遠,年紀愈長,每年掃墓逐漸變得吃力。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墓地價格愈來愈高,也降低了人們的購買意願。

在這些趨勢之下,「想要更輕鬆地掃墓」成了不少人的心聲,室內墓隨之而生。這些室內墓多由規模較大的寺廟經營,位於市中心的精華地段,例如東京的新宿、目黑、麻布十番等地,主打交通方便、容易到達。

為了擺脫傳統墓園的陰森氛圍,室內墓的設計,有如高級飯店一般明亮清爽。內部有冷、暖氣和無障礙設施,平時也有專人打掃維護。不論天氣好壞,隨時都可以前去參拜。寺廟也準備了鮮花和線香,家屬除了通行用的IC卡之外,不需額外準備任何東西。

例如,位於東京巢鴨、由勝林寺拈華堂經營的室內墓「時與燈火之間」,靈骨塔採純黑的設計,點上如燭火般的燈光,營造莊嚴靜謐的氛圍。寺方希望參拜者,在此可以暫時忘記日常的繁瑣,潛心祭拜,懷念與故人共處的時光。

位於新宿鬧區的琉璃光院白蓮華堂,則強調「掃墓不是特別的儀式,而是日常。」寺院與墓地合一,由國際知名建築師竹山聖氏設計,純白的外觀看起來就像美術館。內部不只有靈骨塔,還有佛教美術的展示藝廊以及茶室,不定期舉辦開放給大眾參加的茶會、讀經會、演奏會等。探望先人,就像去美術館一樣自然。

更重要的是,這些市內墓多強調「永久供養」服務,即使是沒有孩子的單身者,或者未來哪天沒有了後人,骨灰也會由寺方持續供養,不會讓被奉養者成為孤魂野鬼。近年來,日本也有女性專用的共同墓地,由非營利機構負責奉養。讓沒有孩子或是不想和夫家葬在一起的女性,可以選擇身後的「室友」,獲得真正的自由。

零葬、自然葬與島葬,讓人生的終點回歸天地

相較於精緻的室內墓,日本近年另有一股趨勢,提倡大眾簡化後事。不麻煩後人,讓人生的終點歸零。例如宗教學者島田裕巳提倡的「零葬」,鼓勵家屬將死者火化後的骨灰交給火葬場處理,不再取回。不用葬禮、不需墓地,是喪葬簡化的極致。

如果希望後事簡單不麻煩,但也想有個紀念親人的場所,那麼,自然葬會是很好的選擇。除了常見的花葬、樹葬以外,日本還有獨一無二的「島葬」。全日本唯一可實施島葬的場所,是島根半島附近的無人小島「蔓島(カズラ島)」。整座島嶼大約800坪,乘船3分鐘即可環繞小島一圈,整座島幾乎都被藤蔓覆蓋。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島葬一年只有春秋兩季各實施一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將骨灰灑在土壤上,而後逐漸被植物覆蓋。約莫一年的時間,骨灰就會完全分解滲入土壤,成為自然的養分。無人島對岸設有慰靈所,供家屬隨時參拜。這種安葬法的花費,大約是一般靈骨塔的一半,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相當受到好評。

不管是什麼樣的選擇,提早思考、安排身後事,才能讓自己和家人安心。即使哪一天突然離開這個世界,也不會給任何人帶來麻煩。不恐懼、不避諱,生與死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