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50+ | 50+Talk
聲音課程 13小時31分2秒 共 10 集

以下這篇文章,摘自蜜雪兒著,《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由幸福文化出版。

 

身邊有太多雜物時,就難以掌握空間內到底有什麼東西?數量有多少?沒辦法一眼確認,哪些東西重複了?哪些已經不用了?如此一來,就難以判斷該丟棄哪些物品。結果,就算是想好好整頓衣櫃,卻因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最後就想著「今天先算了吧」,然後乾脆放棄。

 

也有人完全相反,在還沒確定「有什麼東西」的情況下,大丟特丟之後,才因為「連需要的衣服都丟掉了」而懊悔不已。看來,想要從一開始就一鼓作氣地捨棄大量物品,也是需要精力與能力的。

 

因此,作者蜜雪兒便決定執行「持續天天丟掉一件東西」的計畫。想要一次清理完所有的雜物,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行,但是每天只丟一件東西的話,似乎就能輕鬆持續下去。蜜雪兒認為,這麼低的標準,應該連懶散的人,都能輕易養成習慣。

 

計畫的做法非常簡單,一天只要丟棄一個「不需要」的物品即可。找不到東西可以丟的時候,從錢包中找一張收據來丟也可以。

 

一開始,蜜雪兒也曾煩惱過「該丟什麼才好」,但是持續3周之後,不必特別思考,也能輕易找出該丟的東西。當「找到適合丟棄的物品」逐漸變成一種樂趣,看到該捨棄的物品時,就會自然伸出手。隨著家中雜物愈來愈少,心中「捨不得丟」的想法,也會逐漸淡去。

 

不刻意思考、身體也會自動執行的話,就代表成功養成習慣了。習慣是會跟著我們一輩子的,現在的蜜雪兒,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雜物減量。

 

有句禪語是「時時勤拂拭」,意思是,不要將每天會累積的灰塵放著,必須每天勤加擦拭,而這句禪語比喻的就是人生。

 

雜物少,就不必花時間尋找

 

減少了雜物,省下的不只是空間,還有時間。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時間更珍貴的事物了。當家裡堆滿大量雜物時,成天被家事、育兒與工作追著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雜物太多的時候,需要某種物品就得花時間尋找,要做事的時候就得清出空間,無形間損失了許多時間。如此一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總是匆匆忙忙。

 

雜物少一點,就能夠清楚掌握家中每件東西的位置,不需要花時間去找。空間變得井然有序,不必特別整理或清出地方,也可以立刻開始做事。當你不再因為雜物過多而耗費時間與工夫,一整天的生活就會變得流暢有效率。所有人都在費盡巧思節省時間,然而只要雜物減量,就能讓時間更有餘裕。

 

清空了雜物之後,就連最講究速度的洗碗,現在也可以靜下心來仔細去做,有時還會邊洗碗,欣賞餐具的花紋。省下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甚至還能好好地喝杯茶放鬆一下。

 

雜物多,雜念也會變多

 

據說雜念與雜物的量會成正比,當空間裡擺滿物品時,放眼望去盡是繁雜的物品,會有許多不需要的資訊進入腦中,讓人心浮氣躁,讓人有種「總是坐不住」,或是「一直被做不完的事追著跑」的感覺。

 

生活在髒亂的環境裡,就會充滿雜念,對於自己的喜好也會逐漸迷惘,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一顆心就像處於迷霧中,總是煩躁得靜不下心。為了紓壓,又開始購物,雜物越堆越多,陷入了惡性循環。

 

在經過雜物減量的清爽空間中生活,腦袋就逐漸變得清醒,心情也慢慢沉穩下來。在減少了雜物之後,蜜雪兒比以前更樂觀,少了雜念的干擾,終於看見自己應有的模樣。那就是,「我的人生不需要那麼多物品,真正期望的是在清爽的空間中,與家人一起過舒服的生活」、「我想讓更多人知道這種生活的想法和技巧」。

 

就像修行一樣,和尚不會在雜亂的場所修行,禪寺教會人們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保持身邊的清淨。在打坐之前、在早餐之前,首要之務都是打掃。瑜珈也有類似的觀念,在開始練瑜珈之前,也必須先將周遭環境整頓乾淨。

 

由此可知,在雜亂的場所,想要靜心不受雜念干擾,是非常困難的事。

 

執行家中雜物減量,打造出容易整理、清潔的環境,除了能讓生活更有餘裕,心靈也不再那麼緊繃。這樣的餘裕能夠讓人撥雲見日,看見真正期望的人生,並成為努力實現的動力基礎。

 

(本文摘自蜜雪兒著,《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讓生活7分滿,最剛好!1天斷捨1件東西,只要2週,就有明顯改變》,幸福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