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50+ | 50+Talk
聲音課程 13小時31分2秒 共 10 集


知名作家吳若權,這幾年多了好幾個不同身分:企管顧問、心理諮商師、靈性療癒的導師、專業的咖啡烘焙師、吧檯手。在此同時,還是照顧中風的母親長達20年的居家照顧者。


14797.png

 

「我們都說他不只是斜槓中年,根本是粗槓。」遠流出版公司企劃副理鍾曼靈形容。和吳若權一起工作過的人,往往會佩服他對學習的熱情和自律的能力。「他57歲,我40多歲。我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追劇,可是我從沒看過他偷懶。」

 

所謂「斜槓」,意味著一個人擁有不只一項身分,藉由不同的興趣、專長,獲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被稱為「粗槓中年」的吳若權不只樂在學習,還學得非常認真:學心理諮商,就去考中國諮詢師執照;學靈性療癒,讓他拿到一張美國療癒師證照;開始研究咖啡的這兩年,他已經通過世界精品咖啡協會的7項認證。

 

和吳若權同輩的作家,有些消失,有些產量大減,也有些人轉移寫作的主軸,開始書寫熟齡生活的心情。但吳若權仍對新的事物興致勃勃,並維持一年12本書的頻率。

 

學習,會串聯起過去的好奇,給中年的生命帶來很多年輕的活力。」吳若權笑說,他並不覺得「斜槓」是個特殊的概念。因為,人本來就不需要被單一的身分框架呀!

 

懂得自律,永遠不會沒時間學習

 

持續學習,一直是吳若權過去的勵志書寫常見的主題。曾有讀者質疑:「他可以學這麼多東西,想必是因為他很早下班或者時間很多吧?」

 

其實,剛好相反。自從20多年前媽媽中風倒下、罹癌以來,吳若權的行程一直很緊湊。每隔12天,他必須陪媽媽看醫生、針灸。每日三餐,他盡量回家料理,和媽媽一起吃飯。不管行程多晚,一定趕回家幫媽媽打胰島素。吳媽媽的病況時有變化,每隔3個月,他會親自帶媽媽回醫院追蹤。再忙,都不願假手他人。

 

在照顧媽媽以外,他還每天晨泳、上健身房,週末固定上書法課。寫作上,他也從不拖稿。鍾曼靈說。「他真的把時間管理做到極致。你不得不佩服他怎麼擠得出時間?」

 

這種自律的個性,和他的成長歷程有關。吳若權回憶,5歲那年,他因為父親工作因素從台北搬到台中。2個姊姊留在台北念書,父母又忙於工作,常將他託付給鄰居照顧。寄人籬下的日子,讓他必須學會照顧自己。上了國中,又因課業跟不上被編入放牛班,度過了一段黑暗的青春期。

 

「上了高中,我不想再過那種被霸凌、看不起的生活了。」吳若權說。高中時期的他非常認真,大學聯考沒有補習就考上政治大學,跌破眾人眼鏡。這段時間的經歷,養成他日後面對人生的態度:「我會自律到不用任何人管我,希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更重要的是,媽媽罹癌,讓他更懂無常即日常。把握當下,不該只是嘴巴說說的口號。吳若權說。「媽媽每3個月回診一次,我都很擔心她的病況會有新變化。所以有想做的事,我不會等,我要在她回診前完成。」

 

他也愈來愈清楚人生的優先順位,哪些該捨、哪些該留。例如,至今仍然常常有人邀約他參加活動、上電視節目、做廣告代言。也有不少朋友想找他一起旅行。年輕時的他,不排斥累積財富、享受人生。但現在,他更想把時間留給對自己和家人有意義的事。

 

沖咖啡很像坐禪 學會不躁進

 

一直對咖啡很有興趣的吳若權,3年前開始了咖啡的學習之旅。他學會分辨生豆的好壞,進一步烘豆、研磨、萃取、沖煮……。54歲時甚至考取了咖啡師認證,偶爾還會到朋友開的咖啡館打工,精進自己的拉花技巧。

 

從種子到杯子,學習咖啡的過程聽起來辛苦,之於他卻是一種療癒。每天早上他都會為自己磨咖啡豆,手沖一杯咖啡。拿著手沖壺控制水流,看咖啡粉陷落,水柱慢慢往下流。手腦協調的過程,就像開始一天的靜心儀式。他笑說。「沖咖啡其實滿像坐禪的。你不能躁進,必須穩定。

 

學習,也讓人跳脫原本糾結的煩惱,替日復一日疲憊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以往心理諮商的經驗中,吳若權常目睹當事人為了工作、情感上的不順,或者他人的看法所苦。這些個案讓他反求自身思考,如何不被當下的挫敗所牽絆?

 

他認為,走出泥濘最好的方法,就是豐厚內在,讓自己脫胎成為更好的人。他說。「當你有更遠大的目標時,就不會受困於現在的憤怒。你不會在意別人,因為知道自己志不在此。你會長出自信,變得無懼。」

 

不只學技能,還有對生命的反省及體悟

 

中年後的學習,也會和生命相互啟發。在中南美洲的產地,吳若權看見農民悉心栽種咖啡樹,不同地區的陽光、雨水,造就了產地獨特的風味。每杯咖啡和人一樣,都是因果的累積。

 

今日的雨,可能會影響多年以後咖啡的甘苦。一件不經意的小事,也許在無形當中塑造了一個人的個性。吳若權說。「理解之後,你會喜歡每個遇見的人,覺得每杯咖啡都很好喝。」

 

他長期修習佛法,以前只知道要放下執念,卻沒有太深刻的體悟。但在學習咖啡杯測時,他發現每個人對於同一杯咖啡的味覺描述大大不同。同樣是酸味,有人覺得像檸檬,有人喝起來像藍莓。生命經驗的差異,決定了一個人能品嘗到的滋味。

 

「也許我可以放下對檸檬的堅持,去體驗藍莓的味道。或者,試著去吃一顆藍莓,讓我的生命更加寬闊、成長。」吳若權感慨地說,如果不是親身體會,怎麼能懂放下執見的重要?

 

有了人生經歷後,學到的不只是技能,還有對生命的體悟。走過生命的幽谷,對現在的吳若權而言,人生就像一杯咖啡淬鍊的過程。生豆經過日曬、水沖、高溫烘烤並研磨,最後才化成琥珀色的滴滴涓流。曾經粉身碎骨的激烈變化,最終都會成為苦中回甘的美好風味。

 

以前,他總是習慣把每件事情都規劃好,凡事按照計畫來。但人過中年,看過了生命中太多不可控的事物,愈來愈懂得隨遇而安。

 

2019年出版新書《療心咖啡館》後,他受邀擔任咖啡店的一日店長。站在吧檯前沖咖啡、洗杯子,他笑說心中有個開咖啡館的夢,突然具體了起來:「想像自己有一個空間、一個團隊,為一群喜歡咖啡的人服務。這種感覺好幸福喔。」

 

學習也好,有天開咖啡館也好,他慢慢懂得讓自己歸零、放鬆,放手去做不在人生藍圖中的事情。看似偏離生命的主要幹道,卻總有意料之外的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