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50+ | 50+Talk
聲音課程 13小時31分2秒 共 10 集

「我退休後要到鄉下買一塊地,悠閒地種田!」近年來,描述自給自足鄉間歲月的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塔莎杜朵,一個人的田園生活》在台灣上映,引發熱烈迴響。不少中年人心生嚮往,希望在鄉下買塊地養老,過遠離都市塵囂的寧靜生活。但,搬到鄉下,真的適合你嗎? 

 

54歲的50+讀者李聿善,46歲時和伴侶一起在新北市的雙溪買了一塊1,500坪的農地。2人的日子,就像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春耕夏耘、整地種菜,秋冬自己做果醬、蜜餞、提煉蜂蠟。浪漫嗎?她直言:「田園生活被報導的往往是很美的那面。辛苦邋遢之處,很少有人看到。」 

 

曾在日商公司工作的李聿善,48歲退休。她笑說自己原先規劃的退休生活是在台北「當貴婦」,和朋友聊天、喝下午茶、看書。沒想到伴侶提議到鄉下買地,讓她開始了「當農婦」的生活。過程有甜蜜,但付出的勞力也不在話下。 

 

15524 (1).png

 

要過田園生活,哪些準備功課不可少? 

 

儘管和伴侶都是農家子弟出身,李聿善和伴侶在買農地前,仍做了許多功課。兩人光是看地,就花了快2年的時間,從新竹、苗栗,看到桃園、瑞芳、宜蘭。最後才決定落腳新北市的雙溪山區。 

 

如何決定在哪裡買地?李聿善建議,要先考量自己習慣的生活型態。相較於平地,2人更偏好山邊的環境。另外,她和伴侶都喜歡看電影,加上孩子們要在都市過生活,田地的位置不能離市區太遠。最後選擇雙溪,正是看中它距離台北市區只要12小時的車程。 

 

其次,是考量土地的條件。若想種菜自給自足,水、土質和好的氣候缺一不可。李聿善以自家的農地為例,作物種在黏土裡,生長速度就不如朋友買的沙地。加上雙溪雨季長,作物收成量不大。 

 

此外,一塊適合種菜的地,周圍至少要有山泉水、河水或溪水其中之一。她看過有朋友打算用自來水澆灌,但菜園的面積和一般住家的陽台或盆栽完全不同,每個月的水費相當驚人。買地之前,也要考量未來每個月的維護開銷。 

 

即使事前已做了許多調查,李聿善說,實際整地、種植時還是可能發生沒預料到的狀況。例如,前地主請師傅開怪手整地,土壤的營養成分被翻到下層,原本深埋的小石頭反而全都集中到上層。「我們前3年都在撿石頭、割草,慢慢把地養健康。」她回憶。3年下來,2人總共撿了將近100噸石頭。 

 

她再三強調,買地的人一定要做足功課。在相關論壇或社團內向前輩請益、到社區大學上種植課程都很好。或者先租一塊市民農園,看看自己是否有耐心經營農地。8年來,她看過許多人滿懷希望而來,最後失望離開。退休金沒了,土地也被嚴重破壞。「你的田園夢碎了,土地也被你玩壞了。」 

 

田園夢很浪漫?認清現實才不會理想破滅 

 

外人眼中美好的田園生活,看不見的是大量的體力勞動。李聿善笑說,有次朋友站在她家門前的草地,感受到微風輕拂、陽光照耀,忍不住脫口而出「好棒喔!」。「他們不知道,為了這10分鐘的『好棒』,我要忙一整天。」 

 

山上的一天是這樣的:吃完早餐就下田割草、修剪果樹。如果夏天不想曬太陽,早上45點就要起床。水塘的雜草要撈、蓮花要梳苗。晚上回家,還要繼續做家事。下雨天過後得整理菜畦流失的土壤,颱風天前要趕快採收作物。且颱風天過後,花架和樹都可能會倒榻,整理更是大工程。 

 

許多人覺得山間的蟲鳴鳥叫很宜人,但李聿善指出,傍晚蚊蟲多,若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很容易被叮咬的全身是包。此外,她剛到山上的前幾個月,好幾個晚上難以入眠。因為,山間的夜晚也是青蛙的「約會時間」。青蛙叫聲不僅此起彼落,還有些聽起來就像狗吠! 

她建議有田園夢的人,先想清楚自己種菜的目的是好玩,抑或是想自給自足?若是後者,農家的一年非常忙碌。89月種葉菜類、紅白蘿蔔等冬季蔬菜,隔年初採收。3月整地,準備種瓜類、豆類、番茄、茄子等夏季作物。一路忙到5月,7月再次整地,重複新的一年循環。 

 2019-08-02-1564745498.jpg 

 

為了不傷害土地,李聿善和伴侶採用較費勞力的自然農法。不施農藥,菜畦邊種蔥、香菜、九層塔等氣味強烈的作物,驅趕愛吃菜的蟲子。土壤以草和落葉覆蓋,像是幫土蓋被子般,保濕兼施肥。偶爾在菜園裡撿到蝸牛,就輕輕把牠放到隔壁休耕的田地裡。不因蝸牛會吃菜,就加以殺害。 

 

她笑說自己當上班族時最怕流汗、曬太陽,連午餐時間都只願坐電梯到辦公室樓下的美食街。務農8年,她皮膚變黑、手變粗,完全變了一個人! 

 

鄉間的鄰里關係和城市不同,請做他人的好鄰居 

 

從城市搬到鄉間的人,往往有件事特別不習慣: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人際關係。 

 

「鄉下的社區結構相對封閉,很多事情不是你付了錢就沒事。」李聿善舉例,有位朋友田地的對外道路經過鄰居的土地,但因為雙方交惡,鄰居故意縮減道路面積,以至於車輛無法通行。在這樣的限制下,朋友不只無法蓋房子,連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資都要自己扛進貨櫃屋。 

 

她指出,在鄉下地方生活,很難獨善其身。例如,從溪邊牽一條水管到家裡,沿途可能會經過好幾位農人的田地。平時她和伴侶總是主動和鄰居打招呼,逢年過節也會送禮。鄰居閒聊時說起街坊八卦,也要謹記「品人不評人」的原則,千萬不要跟著附和。「否則,你可能哪天就變成別人的眼中釘了!」 

 

緊密的鄰里關係看似動輒得咎,其實換個角度想,也是種人脈資源。李聿善回憶,伴侶的母親生前中風又失智,和他們一起住在山上。有日兩人到台北辦事,老人家突然過世,外籍看護又緊張得不知所措。幸虧有里長幫忙聯絡救護車、警察,協助處理後事。「如果我們平常誰都不理,這時候是沒人會幫我們的。」她說。 

 

付出心力勞動,接受大地母親的滋養 

 

田園生活究竟值不值得?李聿善指出,維持一塊地確實要付出很多心力。但當你全心投入時,也會無時無刻發現自然的美好與驚喜。 

 

例如,忙了一整天,坐在走廊上和伴侶喝一杯茶。微風吹動汗珠的涼爽、遠觀白雲聚散的清幽、雨天滴答的雨水聲,都會讓人感覺自己確實活在當下。她最喜歡踏在土壤上,打開感官,嗅聞土壤四季不同的芬芳。即使只是一個人在菜園裡忙一整天,都能自得其樂。 

 

她形容,大地像母親。在她懷裡,會得到深深的安全感。不管人類做了多過分的事,大地母親仍默默地包容、療癒她的孩子。因此,她也把田裡的作物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整理農地時,她常向植物說話:「幫你修一下,長得更漂亮喔!」、「給你營養,要頭好壯壯喔!」,衷心感謝土地的力量滋養了萬物。 

 

田園生活的喜悅,不只是自給自足。因為經營農地,李聿善和伴侶認識了一群同樣喜歡「玩地」的朋友。大家會互相購買彼此種植的天然農產,米、水果、放牧雞蛋等。每年,2人也會在山上辦一次朋友聚會,號召大家一起種下樹苗,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2019-08-02-1564745547.jpg 

 

她提醒嚮往田園生活的人,一定要思考自己和土地的關係:是要消耗大地的資源,或者和土地融為一體?若是前者,你可能會感到挫折,覺得美好的田園生活變成勞動服務。甚至因為收穫不如理想,感到氣餒、消耗熱情。但後者的心態會使人謙卑,身心煥然一新。 

 

「每一次彎下腰時,我都覺得很踏實。」李聿善說。她在田間感受到土地的愛,成為一股穩定內心的力量。不管外界如何紛擾,都能泰然自若。為此,田園生活再怎麼辛苦,仍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