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50+ | 50+Talk
聲音課程 13小時31分2秒 共 10 集

0603-1.jpg

 

93歲畫家塔莎‧杜朵的山居歲月,勾起許多人對退休後鄉間生活的嚮往。而50歲之後,定居在台中后豐鐵馬道旁,住在小屋大庭院的65歲謝東興,他和許多50世代一樣,年輕時為工作從故鄉移居都市,中年後,創立了以木屋為居住型態的OnOnNature泱泱自然園區,再度追求心中理想生活——回歸自然。

 

過去是經營辦公桌椅和家具設計事業的謝東興,40幾歲時面臨產業出走的關卡,最後,他選擇留在台灣的原因是:「步入中年後,該思考的是人生為什麼要這麼拚,生活才是最基本的,賺錢可以放在其次了。」

 

以往因工作常赴歐美考察,當時他就發現,重視生活的歐美人住的屋子都小小的,讓周遭自然大大的,那種「小屋大自然」(Tiny House, Big Nature)的居住概念讓崇尚自然的他著迷不已。因此,決定把這樣的小木屋綠建築,結合農食住的生活精神在台灣實現。

 

泱泱自然園區的50後實驗:復育環境也療癒身心

 

我們走進謝東興創立的OnOnNature泱泱自然園區,1,300坪綠地上只有8棟行動小木屋,其餘都是綠地與自然田。小木屋介於13至15坪之間,一般人可預約參觀或體驗入住,有適合露營短住的單院,以及可長住的3院木屋,皆以大窗引入周遭綠意與自然光,室內房間、浴室、廚房、餐桌俱足。

 

其實,當初打造出全台第一棟北美紅檜行動木屋後,謝東興就是第一個體驗者。連原本自認生活圈離不開都市的太太,也和他一起長住下來,徜徉大片自然。「早已獨立的孩子們也常來探望小住,一起感受跟以前住在都市裡不一樣的生活。」

 

「小屋大自然」有什麼好?

 

親身體驗多年,謝東興表示,「最強烈的感覺,是自己和大自然產生很真實的連結。閒暇時坐在自然涼的小屋裡吹著風、望著屋外園藝農作和飼養的雞鴨鵝,這些平凡的日常很平靜,卻給我許多能量。」

 

如果50世代擔心退休後生活失去重心,謝東興非常鼓勵把目光放回大自然。像是平時多吃在地自然食物,也接觸自然、環境、生態等知識,不僅會愈讀愈有趣,又能帶動自己往自然走去,身心都獲得療癒。

 

他說,「50後的我們,是最適合復育環境、同時療癒自己的一群人,兩全其美,也讓自己充滿生機。」

 

入住鄉野小木屋,居家、農務都要用減法

 

為了把心思放在自然,「減法」也是謝東興享受鄉間生活的秘訣。千萬別大費周章地裝修,或是搬很多東西進屋裡,那都會徒增疲憊,反而忽略了屋外的天地變化才是最精彩的!

 

50後既然想過新的生活,就要懂得捨棄不要的,留下真正想要的;如果過往生活的物品(模式)全都擠了進來,反而會被過往的慣性僵化,就不容易找得到新的可能。因此,對謝東興來說,不到15坪的小木屋,住起來反而覺得舒適剛好。

 

0603-2.jpg

↑謝東興(右)住在園區裡舊款13.5坪行動木屋,有2臥1客1餐1廚1衛,臨窗大餐桌是他搜尋網路演講和音樂的進修處。(出自On On Natur泱泱自然FB)


0603-3.jpg

↑廚房區也以大窗引入光線與戶外景色,小居家也有開放感。(劉煜仕攝)

 

同樣的,就算第二人生想開始體驗務農生活,也該用減法。「太過刻意地從事農務,會變成勞心勞力的農奴。」熟齡族群務農大多不是為了謀生,那麼,就該著重在心靈和智慧上的收穫。不必急著想方設法想讓土壤肥沃一點,也別太在乎收成,或是急著自給自足。

 

謝東興從事自然農法,都是在向土地學習,一邊務農,一邊藉此了解自然與農作之間的平衡,進一步了解生態與生活間的和諧共處之道。

 

如果50世代想體驗農事,謝東興分享,一開始可以種點像是甜菜根、洛神、芋頭等「強勢作物」讓它們自然生長,在不用藥、不施肥的情況下,給土壤恢復生機的同時,又能保有收成的成就感。

 

0603-4.jpg

↑園區裡的自然田種了一些洛神花,正是謝東興所謂比較不須費心的強勢作物。(出自On On Natur泱泱自然FB)

 

預約理想老後,別一味擔心生病

 

當前對於老後生活的規劃風向,往往分成2派,一派熱愛回歸鄉野,一派則擁抱生活機能好的都市。青菜蘿蔔,本來就各有所好。

 

很多人考慮老後要住在離醫院近一點的地方,就醫才方便;謝東興倒是覺得,這樣的安排固然未雨綢繆,但會不會有些灰色、也對自己太沒信心了呢?

 

與其擔心老後,而不敢去過當下想要的生活,似乎有點本末倒置。謝東興對於實現鄉野夢很有行動力,相對也要求自己,積極掌控的身體健康,並透過學習不斷激活腦力,並在生活中時時提升自己的感受力。

 

因此,他在OnOnNature園區籌劃「人生回村」的退休準備學校,以「回村」的態度,尋找「回春」的生活,「在一次又一次感受美好生活的練習中,一定能指引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老後。」謝東興說。

 

0603-5.jpg

↑2018年另蓋了RC辦公室,謝東興也輪翻試住更新款的行動木屋,推廣「藉木屋親近自然」的生活理念。

 

家不是圍城,而是往外看世界的起點

 

中文「家庭」2字,本意是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在建築領域很有想法的謝東興,倒是衍伸出謝氏解讀—家是屋子,庭是大自然;有家有庭,才是幸福。

 

很多人一生打拚只為了「家」,甚至宅在家,把自己圍起來。但如果只看到家的價格和坪數,看不見家的內涵、庭的大自然,是非常可惜的!

 

台灣地小人稠,「小屋大自然」,並非人人可實現的夢想。但如果心中常有屋外天地,願意常往山林、郊野、田間走去,或是利用園藝將大自然請進家裡,何嘗不是與天地萬物連結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