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疫情帶來史上最長寒假,或許讓所有家長、老師頭痛,但這正好也是線上學習、遠距教學等新教育模式的破口。甚至許多資深大學教授們,最近學習開直播當網紅,翻轉教育界的破冰之旅,現在才要開始。

 

22日,當教育部甫宣布,高中以下學校全部延至225日開學,同一時間,全台家長們的群組,頓時哀嚎、慘叫四起。家有小六生的媽媽雅惠直言,「假期這麼長,小孩學習怎麼辦?」

 

台北市美國學校因平常就以線上數位、AI軟體,輔助教學,很快就啟動線上教育計畫因應。而平常在課堂上,就習慣結合均一、PaGamO等教育新創平台資源的老師們,也迅速以遠端教學,因應「停課不停學」。

 

甚至,平常沒接觸過的老師或家長們,也開始嘗試透過遠端教學,讓孩子們自主學習。一支由台北市濱江國中數學老師李記萱製作,如何使用均一的教學影片,在臉書上被大量分享、觀看上千次。

 

這場突如其來的「史上最長寒假」,竟意外凝聚學生、家長與老師,甚至主管機關,對遠端、多元教育的共識。一場台灣未來教育的革新,正在加速!

 

2月下旬,春寒料峭深夜裡,師大表演所所長夏學理的手機「叮咚」響個不停,來自學生、老師、學校、教育部的訊息不斷湧入。

 

事件,得從新冠肺炎疫情「轟然」炸開的1月底說起。

 

122日,台灣首例確診。月底,夏學理從歐洲返台,打算趁開學前,深居簡出調時差。130日,眼見即將開學,疫情卻愈來愈嚴峻,「萬一真的停課,學生怎麼辦?」「因應解方?」「先開直播吧……」

 

這些念頭,一個個不斷冒出來,夏學理敲鍵盤的手也沒停過,第一時間,探詢學校的訊息發出了;接著,發給教授們的群組,號召「線上教育」,停課不停學。一開始,回應少的可憐。群裡都是藝術教育界翹楚,不乏所長、副校長、校長們;遠端教育,看來熟悉又陌生的四個字,太遙遠。

 

手機螢幕上,一片靜寂,一如開不了學的校園。直至入夜,終於,人在海外,前台師大副校長陳瓊花爽快應聲力挺。情勢瞬間逆轉,包括陳瓊花、知名舞蹈家樊潔兮、國樂教育大師朱雲嵩……,響應的老師們不斷增加,課程也愈來愈多元。

 

教育抗疫前線 資深教授玩直播

 

「防疫總動員,大家『藝』起來」台灣藝術教育界,首次線上開課,24小時,動員26位「資深」教授,有人要從屏東趕來,也有人要從海外飛回來。夏學理回憶當時,48小時沒闔眼,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仍激動不已。

 

鏡頭轉往師大校園。延課期間的校園一片空蕩蕩,知音劇場卻異常熱鬧。多位資深藝術教授,從各地趕來這座黑盒子劇場,全新的防疫藝術課,準時開班。但這次,學生不在眼前,而是鏡頭外,回不了日常,數以千計的民眾們。

 

「三、二、……」倒數完畢,製播組長林泓宇按下直播鍵。正對鏡頭的教授鄭方靖,旋即聊起親子音樂遊戲,隨網路訊號流入觀眾的遠端螢幕。一旁忙著場控的夏學理,正是這起遠距教學計畫的發起者。

 

儘管隔著攝影機看不見學生,鄭方靖還是又唱又笑,不遜現場教學。偶爾在直播中凸槌,惹得現場製播團隊險些笑出聲。30分鐘後,直播結束。夏學理興奮分享,線上每堂課,都有20003000人,效果比傳統教室課程還大。

 

只是,對這群多已年逾半百的教授們來說,這是場既熟悉又陌生的挑戰,他們是身經百戰的藝術教育家;卻是遠距教學的生澀新手。


1.PNG


 家長老師被迫正視數位學習


陳瓊花就形容直播初體驗,「比上一年的課都緊張!」儘管她和搭檔教授丘永福兩人都有十餘年教書經驗,首次嘗試直播課仍難掩不安。尤其遠距教學看不見學生,而是要面對四組攝影機,有的教授不知如何收尾,還小心翼翼地問鏡頭:「這樣可以了嗎?」

 

夏學理樂觀其成,當一群最傳統,最資深的老師們,願意嘗試,甚至坦承對遠端、互動等新教育模式的不熟悉,並願意學習,代表喊了多年,翻轉教育界的數位學習,已不遠。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執行長呂冠緯形容,此次疫情「化危機為轉機」,成了數位學習的最好舞台。從數據來看,光是123日至210日之間,造訪均一平台的人次高達300萬,較去年同期成長50%。其中更有15萬來自新用戶。

 

疫情催化線上教育成全民運動。有些老師,更主動開放自己的線上教室,讓不熟悉的老師與學生,也能一同備課、學習。均一市場與內容發展組副組長方毓賢直呼,「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現象。」

 

濱江國中數學老師李記萱第一時間,迅速「上線」與家長、學生對接遠端教學,準時211日「開學」。全因平時就善用線上數位工具,像是Seesaw、均一、Google Meet等,來派發任務、考卷。

 

呂冠緯指出,此次轉機在於,數位學習成了「必須」,家長、老師不得不正視其重要性。政府也因應疫情,盤點並整合線上學習資源。25日,教育部更邀均一、PaGamO等平台,舉辦線上學習說明會。呂冠緯觀察,數位學習已不像過去是邊緣議題。

 

關鍵,則是疫情造成的停課危機,意外凝聚各界的共識。

 

PaGamO共同創辦人葉丙成表示,跨出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疫情讓老師、家長主動了解數位學習。

 

表2.PNG


表3.PNG

數位教育,台灣仍落後國際

 

其實,遠端、數位教育,早已是國際趨勢,但身處後段班的台灣卻沒跟上。

 

2018OECD的《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報告》便指出,台灣國中老師經常讓學生用ICT(資通訊)進行專題或課堂作業比例只有15%,遠遠不及OECD平均值的53%。

 

這次,冰凍多時的台灣教育革新雖已破冰,但要順利航行,還得面臨三大挑戰。

 

挑戰一:家長觀念。

 

葉丙成直言,很多家長視3C為洪水猛獸。寧可讓小孩去補習,也不願讓孩子接觸電腦。但呂冠緯提醒,相較「補習傳統被動學習」,數位學習反而是「永不停機的老師」,能更即時且客製化地替孩子解惑。

 

挑戰二:台灣教育新創面臨資源困境。

 

葉丙成指出,相較美國、中國同業動輒千萬美金募資,台灣鮮少有投資人願意投入,政府資源亦多用於硬體而非軟體。葉丙成擔憂,若缺乏良好的產業生態圈,扼殺教育新創,台灣很可能淪為他國的「數位學習殖民地」。

 

挑戰三:數位教育師培斷鏈。

 

呂冠緯觀察,師培系統缺乏數位訓練,像李記萱這樣的老師,多半只能靠自學或有志一同的老師們共同備課。李記萱也說,除了培訓,若老師仍不改考試、記憶導向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善用線上平台。

 

過去,挑戰猶如冰山,但這次疫情,竟意外凝聚各方共識,融出關鍵破口,未來教育革新,刻不容緩。

 

 

採訪撰文/林鳳琪、王昱翔

錄音轉述/邱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