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1.png

圖/1日剛落幕的東京馬拉松。@tokyo42195_org twitter

 

3月1日的週末過去後,到底今年暑假期間,東京奧運能不能辦的問題,顯得更急迫了。舉世聞名的東京馬拉松賽場,日本人見證了史上最冷清的運動賽事,讓日本人深深思索:如果奧運也辦成這樣,還有意義嗎?

 

號稱「奧運」資格考的東京馬拉松,沿路觀眾比去年少了足足八成,而且人人都戴上口罩。

 

離開道路來到東京巨蛋球場,場面更冷清,這裡正在舉辦職棒熱身賽,改為「關門」戰,不只是東京,從大阪一路到札幌,木棒揮擊棒球的聲音,屢屢在空蕩蕩的看台傳出清澈的回聲。

 

為了避免疫情散播,東京馬拉松當局撤銷一般跑者參賽,原本3萬8000人的參賽人數,僅僅剩下200人。僅管比賽成績算很不錯,日本馬拉松紀錄的長跑名將大迫傑,以2小時05分29秒將全國紀錄再推進21秒,不僅可獲得高額的破紀錄獎金,更搶下最後一張日本選手的東京奧運入場券。

 

不過,在加油線外,景象就完全不同了。每年都要吸引百萬民眾觀賽的東京馬拉松,今年的觀眾在東京當局強烈建議「不要在沿線聚集」下,人數剩下兩成,雖然從首相安倍到東京市長小池百合子都堅持,奧運要辦下去,但是看了週日的冷清場面,不少日本民眾心中想必是複雜的。


在淺草一位加油觀眾、68歲的Hiroshi Enomoto就說,「奧運的場面如果變成這樣,將是悲哀的景象。」

 

籌辦不順東京市長不快樂

 

去年10月,國際奧會在未與東京市政府商量之下,片面決定把奧運的馬拉松比賽搬到北海道,理由是「怕東京市區的夏天高溫,影響選手。」

 

為了這件事,東京市政府還一度跟國際奧會公開槓上,最後,雖然東京市政府讓步,市長小池百合子卻公開說,市府絕對不會為了比賽搬到北海道多出一毛錢。不過,肩負振興日本經濟的期待,東京奧運重壓下,小池百合子槓上國際不是唯一的一次。

 

2月份時,隨著日本疫情愈來愈嚴重,輿論開始討論奧運是否應該如期舉辦,倫敦市長選舉的保守黨候選人肖恩.貝利(Shaun Bailey)的一番隔海喊話,又讓小池上了一次國際新聞。

 

貝利主張,倫敦2012年剛剛辦過成功的奧運,且財務計畫在歷屆奧運中堪稱完美,如果東京因為疫情停辦,倫敦完全可以接手。他說:「我們有硬體設施和經驗,由於新冠肺炎,世界需要倫敦挺身而出。」貝利的發言立刻吸引國際媒體廣泛報導,也逼得小池不得不出面,除了堅持奧運如期舉辦外,還說貝利吃東京豆腐「極不恰當。」

 

貝利搏君一笑,成功推升選情,反映的只是日本左右為難的困境。


2.png

圖/東京市市長小池百合子。取自@ecoyuri twitter


所有賽場無一倖免

 

新冠疫情重創日本,除了東京馬拉松之外,足球、橄欖球比賽都受到影響,例如在大阪舉辦的相撲春季賽,已決定以「關門」的形式舉辦。

 

至於棒球,廣大的東京讀賣巨人隊球迷,週日無法進場看巨人對決養樂多,要看比賽只好到運動酒吧去,這一天,巨人以三比五輸球。沒有滿場觀眾,球員們看起來無精打采,另一支職棒球隊樂天金鷹的經理三木肇說得好,「這讓我們再次理解到,有球迷的參與才能帶給球員能量。」

 

比起運動迷,日本經濟更需要奧運能量

 

跟球員、球迷相比,日本的經濟更需要奧運帶來能量。根據東京法國巴黎銀行的估計,如果東京奧運取消,將重創日本的金融系統。除了將近300億美元的投資,取消奧運的損失還包括奧運期間各國觀眾湧入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將造成旅遊業和房產業壞帳急遽上升。

 

法國巴黎銀行認為,最後日本央行不得不出手相救滿手壞帳的銀行,最糟的狀況下,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會讓日本重蹈2010年歐洲面對債務危機的惡性循環。當時,歐洲部份國家由於借貸給銀行而造成財政困難,而國家財政困難又造成銀行無法獲利,最終國家財政和銀行一起被拖垮。


3.png

圖/取消東京奧運對日本經濟的衝擊恐重創首相安倍晉三政權。取自@AbeShinzo twitter

 

這無疑對明年即將到任的安倍政權是一大重擊,特別就在不久前,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日本GDP寫下6.3%的負成長,中美貿易戰爭、消費稅、颱風都是原因。

 

《彭博社》駐東京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認為,真正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東京奧運。他說,2013年以來,日本的各級政府和企業領導人只有一個關注焦點,那就是東京奧運。

 

1964年,看著外公岸信介申辦的東京奧運,讓日本成功宣示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陰影中站起的安倍,明年即將卸任,2013成功爭取到奧運主辦權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複製外公、帶領日本重返榮耀的大計,竟毀在一個至今還找不出源頭的病毒上。

 

到5月底前,他必須做出最困難的決擇──停辦(或延後舉辦)奧運,或是留下歷史上最冷清的奧運場面,一如剛剛過去的東京街頭。

 

 

採訪撰文/李國盛   

錄音轉述/邱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