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紅袍地安靜矗立街頭、躺在大馬路上癱瘓交通,你看過這些席捲各大社群平台的抗爭畫面嗎?激進又前衛的畫面,不禁讓眼球為他們多停留個幾秒。不過,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他們是誰?是在爭取什麼?」這樣的問號,恰好就是「反抗滅絕」想達成的目的——關心「氣候變遷」全民動起來!
這兩年,「氣候遊行」在全球各城市風起雲湧,除了環保團體和地方草根組織策劃的例行活動,還有由年輕世代發起Friday For Future「氣候罷課」。不過,最近你是否曾在西門町、大安森林公園,看過一群默默跳舞、靜坐、甚至躺在地上的老外,以另類的裝扮和表演呼籲大家關注環境危機?
這群人,就是目前國際上最夯、風格也最搶眼的「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
就是要吸睛!靜坐、堵路、表演樣樣來
2018年從英國崛起的反抗滅絕,並非傳統以掌權者和公部門為攻擊對象的環保團體和綠色黨派,相反的,他們訴求的是針對一般大眾,打算透過各種吸睛、前所未見的抗爭(或表演)手法,讓過去對這些現象漠不關心的人們留下印象,進而開始討論氣候議題。
圖/反抗滅絕的示威手法充滿視覺震撼,經常攻佔媒體版面。(圖片來源:反抗滅絕臉書)
上網搜尋「反抗滅絕」這關鍵字,你會看到一堆令人震撼、或說相當多采多姿的畫面,有上百人靜臥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大廳,象徵人類以後可能變成消失物種的標本。還會看一群身著紅衣長袍、猶如幽靈的舞者矗立在街頭,彷彿正在參加誰(地球)的葬禮。還有人堵住市區交通要道、跳上地鐵車廂頂端、或用膠水把自己黏在建築上,讓抗爭新聞變成路人皆知的熱門事件。
附近常看得到「SOS」、「停止浪費時間」、「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等標語,及X形的砂時計logo,表示搶救氣候危機的時間所剩無幾。無怪乎有媒體形容:「不僅是場抗爭;還是一場秀!」
儘管成立還不到兩年,但反抗滅絕已經展現強大的國際連鎖效應,目前在跨越五大洲的各城市出現近60個分支機構。更被加拿大名作家Naomi Klein形容,是足以和「氣候少女」Greta Thunberg並列的新世代熱門環境傳播現象。包括高齡逾80歲的好萊塢影星Jane Fonda、英國演員Emma Thompson、甚至剛拿下奧斯卡影帝的Joaquin Phoenix(電影《小丑》男主角),都是他們的支持者。
圖/反抗滅絕標榜簡單操作和跨國串連模式,有效擴大了整體傳播效益。(圖片來源:反抗滅絕臉書)
除了充滿視覺震撼的倡議方式,反抗滅絕的主要訴求有四點:
1.請政府說真話,宣布現在就是「氣候緊急狀態」
2.2025年前就要全面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
3.立刻停止破壞海洋及陸地生態系統,
4.由各界代表組成「公民大會」(citizen's assemblies),讓人民決定採取何種氣候應對措施。
如同許多新世代發起的社會運動特色,反抗滅絕也是種「去集中化」的分散型組織,任何人只要願意遵守運作規範和其價值觀,就可加入或成立分部,各分支機構可自主規劃和展開行動。進入他們的官網,可以看到即將在各地啟動的的數百場活動,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借鏡。
雖然主張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但反抗滅絕要求響應者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倘若發起的抗爭觸犯當地法律,就得做好被懲罰、逮捕、甚至入獄的心理準備。
成立不到半年,鼓勵台灣人關心、反思、行動
這股嶄新的氣候倡議風潮,現在也吹到台灣了。
圖/去年底才成立的反抗滅絕台灣分部,三位核心成員接受《城市學》採訪。
去年十月,台灣的反抗滅絕分部悄悄成立了。事實上,這群人並非外國組織派來的先遣部隊,更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激進環保份子,只是一群在台灣生活、工作多年的外國人,自發性成立的網路社團。
擔任英文老師、有著一頭長捲髮的馬美真(Rn Male),就是其中一位。她參與的動機,來自每天接觸的7~10歲小學生,「有次教到環境課程的時候,我跟學生們討論如何解決環境危機?大家想到的除了少丟垃圾跟資源回收之外,好像沒別的辦法了,」受到這番刺激,她覺得大人們應該有責任做更多事。
從英國來台四年、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柯蘭(Catherine Kaar),更坦承以前很少關心環境新聞,不久前才在親友介紹下接觸到反抗滅絕和氣候議題,產生興趣後她開始蒐集資訊,結果發現台灣正處於氣候災難最前線、民眾也非常關心空氣品質、但大家用的能源竟然大多仰賴化石燃料,「我們不是要上街大聲吼叫,告訴人們說;『世界末日到了!』只是想呼籲更多人站出來、一起做點事。」
圖/儘管在國內知名度還不算高,但反抗滅絕嶄新的氣候倡議概念,已慢慢引起關注。
戴著黑框眼鏡的Renee,則是台灣反抗滅絕裡少數的本土面孔,去年底到雪黎參加朋友婚禮時,她抽空參加澳洲的反抗滅絕活動。後來回台策劃第一檔活動,沒想到要先到警局報備,預繳3萬元集會遊行保證金,舉行時還有一堆警察在旁蒐證。「這對我來說也是種學習,以前學校公民課都沒教這些,」她苦笑。
此刻近200位成員大多還是外籍人士,但台灣反抗滅絕希望吸引更多台灣人加入,也有意願和既有的環保團體積極合作。馬美真觀察,「其實很多人是關心氣候議題的,只是還沒採取行動,或以為沒辦法幫上什麼忙,」加入反抗滅絕後,她發現許多城市的分支機構同樣由「素人」組成,還能彼此學習、激盪創意,更有緊密參與國際潮流的切身感。
圖/反抗滅絕另類的倡議訴求和傳播手法,或許源自半世紀來環保運動和氣候政治的原地踏步。
柯蘭認為,反抗滅決設計的簡易守則和參與程序有其必要性,「這樣才能讓一般人快速認同,願貢獻一己之力!」不是剛開始就要你狂啃一堆環保書籍或科學文本,或被一堆難以理解的政策主張嚇跑。
今年邁向50週年的「世界地球日」,常被認為是近代環保運動的濫觴,但過去這幾年,愈來愈多人對原地踏步的氣候政策和減碳成績感到失望。或許,反抗滅絕就是從這種悲觀情緒下誕生的產物,變成以素人帶頭、透過社群工具串連、擴大為國際風潮的新型態氣候行動。
如同台灣反抗滅絕成員們說的:「我們不是要出來指控誰,而是希望有更多人試著停下腳步、開始反思,當愈來愈多人都在討論氣候變遷的時候,社會氛圍就不一樣了!」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高宜凡
錄音轉述/邱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