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在封城、鎖國、零社交成為常律下,不少學者專家紛紛撰文表示,「這是壓倒全球化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很多熟悉企業運作的專家認為,新冠肺炎會過去,但全球化不可能過去,而是以新風貌出現,破除往日贏者全拿、投資員工,邁向更負責任的全球化。
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東歐重歸自由、中國門戶開放、印度迎向現代化,到東南亞吸引外資)全球化最簡單定義,是人、貨物、貨幣(有形無形)流通。只是,此次全球化並非新現象。
事實上,人類史上有多次因經濟因素而停止交流的經驗。最近一次是大蕭條以前,各國打開疆界,讓人員和貨物自由流通,那時觀光客不用護照就可自由進出各國,1928年大蕭條來臨,各國為自保,提高關稅,設起藩籬,使經濟情勢更加險峻,甚至各國溝通不易,間接導致二次世界大戰。
核心競爭力不會遽爾改變
而此次新冠病毒帶來的經濟衰退最樂觀的估計是六個月,最悲觀是三年。此時企業最需要穩定,不會輕易改變,一位台灣資訊公司負責人說,花了30年所建立的供應鏈,運籌管理、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全球化,怎麼可能遽爾改變呢?
也就是說,企業仍然會運用原有的全球化架構,可能機動修改,以適應各國鎖國現況。
一位在墨西哥設廠的資訊業者說,本以為美國鎖國不會太久,墨西哥可全速生產以趕上美國開放後的需求,但是墨西哥也在4月1日實行居家避疫,必須等待美墨兩國重啟國門,但是不會放棄墨西哥的製造和美國的市場。
而新興國家在新冠之後,最需要的是工作機會所帶來的經濟成長,例如中國受惠從1990年代起的全球化,門戶大開,讓全世界企業「力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未來甚至晉升為世界研發中心,不單擺脫貧窮陷阱,截至去年為止,中國GDP已經占了全球GDP的16%,(全球化之前只有3%),印度也靠全球化,近來經濟成長率屢創新高,甚至超過中國,被聯合國譽為發展典範。
對先進國家來說,要把大部分生產線移回本國,逆全球化,更不可能。例如美國新娘婚紗100%來自中國,其中手工縫製、穿珠繡銀的功夫,美國早已失傳,因此當新冠肺炎造成中國婚紗工廠停擺,連帶讓美國人婚禮都被迫取消。
富士康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原本風風火火,但打完地基後,就發現甚難招募員工,不單作業員難找、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更難覓,最後只有縮小投資規模,朝研發工作進行。
後2020,監督力道將更強
不過,值得反思的是,歷經30年的全球化確實有副作用,例如贏者全拿、貧富差距擴大、生產國環境汙染。因此,「後2020」的全球化,預期會更受各方監督,公民團體、消費者團體及企業團體都會自主監督,其中消費者及公民團體的制裁力量最為可觀。
其實近年來,歐美消費者發起抵制運動,如沃爾瑪及耐基運動鞋、iPhone等,已促使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外資企業(包括台商)必須負起公民責任。
他們聯合這些企業,到中國工廠檢查勞工保護、環保措施、上班時數,責成工廠規定勞工最多只能工作12個小時,超過8小時就得付加班費,由於公民團體的大力監督,中國工人權益已大為改善。
宏觀來看,這幾年各界對資本主義及全球化的批判,促使資本主義也在轉變中,去年代表蘋果、百事可樂、沃爾瑪與摩根大通等近200家上市大企業,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工商團體「企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table),聯名發表名為「公司的使命」公開宣言,強調不再獨尊股東利益,在300字的宣言裡,直到第250字才提及股東。
而宣言論及的公司使命依序是:1.為客戶創造價值;2.投資員工,包括公平薪資、提供員工訓練及教育;3.對供應商公平且符合道德原則,不論供應商大小,都公平以待。
此舉不單推翻了該會以前以「公司利益為核心」的精神,也改寫了資本主義的定義,現任喬治梅森大學國際事務教授皮爾斯坦撰文指出,這項宣言是資本主義興起500多年來第一個大動作,意味著美國大企業終於回到美國資本主義良善的一面。
而美國企業高管及執行長坐擁巨額分紅及豐厚薪水,所引發的贏者全拿不公現象,也可能有改善,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研究指出,1978年至2018年,企業執行長的薪水飛漲940%,而一般勞工在同期間內的薪資調幅僅12%。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差距增長。
此次美國紓困方案2兆美元,500多頁的法案裡面就規定了申請補助的企業不能裁員,也不能做為執行長加薪用,而且白宮和國會共同成立監管委員會,稽核企業是否遵照法規行事。
全球化不可逆,但是最終目的仍然是造福世界,而不是某人或某企業。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楊艾俐
錄音轉述/邱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