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520-1.jpg

圖/達志影像

 

互聯網巨頭「們」正在全球大舉徵才,但它們的考量不只是因為疫情帶動了宅經濟、業績暢旺,背後還有哪些盤算?看準哪些疫後新趨勢?

 

疫情衝擊波強勁,震得就業市場東倒西歪。3月,已經有1/5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中國就業情況也不樂觀,專家估計中小企業的摩擦性失業接近2000萬人左右。

 

正當失業的厚重陰雲壟罩在世界的上方,中美各大互聯網公司卻逆勢大舉徵才,包括家喻戶曉的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網飛等科技巨頭,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字節跳動等,近期先後招兵買馬,而且招募規模還不小,有的一次找人動輒上萬人。

 

先看美國互聯網陣營。臉書表示今年將再招募超過1萬名員工,擔任產品開發的職務,而谷歌在過去幾週也發布了許多新職位。要找最多人的是亞馬遜。先前已大量招募了多達10萬個職缺,4月13日又表示還要再招募7萬5000個名員工,還調薪每小時增加2美元。

 

再看中國現場。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早前在內部備忘錄透露,計畫在世界各地招聘共1萬個職位,令員工數目增加到10 萬。中國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關係企業、盒馬鮮生應對暴增的線上流量,則是首創「共享員工」模式,接納了40多家企業待業中的5000名員工「臨時上崗」。

 

大型互聯網公司業務量激增,廣招人手,固然是受益於宅經濟,但其實背後還有著大而深遠的綜合戰略──攻掠「疫後新世界」的城地。

 

動作最大的是騰訊。4月16日,騰訊投資以5000萬美元悄悄增持大陸第三大電商拼多多,又以跟投身份,入股新創獨角獸跨境支付平台Airwallex的D輪融資。

 

其實,騰訊在2020年首季以來,先後共投資了29家企業,除了增持猿輔導、拼多多、嗶哩嗶哩等知名企業外,還成為了虎牙的第一大股東,不因疫情延燒而放慢投資腳步。

 

0520-2.jpg

圖/阿里巴巴旗下生鮮食品子公司盒馬鮮生,百億基地於4月17日正式開工。盒馬鮮生提供

 

鏡頭轉到上海。4月17日上午,盒馬產業基地在浦東新區航頭鎮正式動工。這座集全自動立庫、自動存儲輸送、分揀加工為一體的加工配送中心,預計2022年投產使用。

 

三天後,同集團的阿里雲公司重磅宣布,未來三年將再投2000億人民幣(約8500億台幣),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同步建設「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

 

美國大咖那樣撥算盤:宅經濟灌進現金多,是併購好時機

 

其實,中、美兩陣營的全球互聯網大咖雖同樣加碼徵才、擴大投資,但背後邏輯並不一樣。

 

首先,自然是宅經濟使得收入激增、現金流暢旺,成為疫情下的大贏家,互聯網大咖手上現金多多。再加上,眼下眾多投資標的價格回落,是併購「抄底」的好時機。

 

顯而易見,人力擴編其實是公司擴張的其中一步棋。

 

較為不同的是,在這一波招聘潮中,中國互聯網企業和美國GAFA四大巨頭的聘僱思惟不太一樣。

 

大陸人力資源專家、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中心聯席主任唐秋勇分析,矽谷大公司現在瘋狂招聘,一是出於公司有錢有底氣,人們在家網上付費大增,巨頭們受益於此手握大量現金。更重要的是,它們希望抓緊時機,吸引小型互聯網公司的優質人才。

 

中國大咖這樣卡商機:政策作多,搭上「新基建」順風車

 

反觀大陸互聯網公司網羅人才的邏輯,更多的是「跟著政策走」。

 

大陸GDP在2020年Q1首度見負,慘跌至-6.8%。眼見經濟回落,大陸政府要拉抬GDP,擬定的計畫便是大力推動「新基建」。可以遇見,大量資金將持續進入該領域。

 

「與新基建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皆會受益,」唐秋勇指出,這是美國所沒有的情況。

 

新基建,指的是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含括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本質上就是資訊化、數位化的基礎設施。

 

0520-3.jpg

圖/達志影像

 

新基建「號稱」是全世界和人類歷史上最具雄心的科技基礎設施投資計畫。預計到2025年,大陸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兆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投資超過3.5兆元。如此巨額的投資,也就不難理解互聯網公司為何要大規模招聘了。專家預估,受到新基建滋養的公司,未來二到三年在大陸將有爆發式增長。

 

證諸字節跳動傳出要招聘的職位當中,約1/3為高級研究或軟件工程師等職位,便是企圖登上新基建的高速發展火箭。

 

相較於中國以科技性的基礎設施刺激經濟,美國的作法就不太一樣,大量的刺激資金大多進入了金融市場購買債務和股票,接著是派發現金給美國民眾,以刺激消費的方式提升GDP。

 

雖然還無法判斷中美陣營的作法孰優孰劣,但大咖們已經出手布局,業界得看懂邏輯、跟上腳步。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莉燕

錄音轉述/邱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