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壽司是台灣首家手機點餐的餐廳;陳之俊攝。
害怕AI顛覆你的工作嗎?最新的世界趨勢或許能讓人稍稍心安;原本高深的技術正在變簡單,沒學過程式的人,也能輕易養成「數據DNA」。
平民資料科學家,就在你身邊。
台大財務金融系畢業的葉周羿,才28歲,卻是台灣餐飲業擁有最豐富數據經驗的人之一。退伍之後,他加入迴轉壽司品牌海壽司,當了4年新光A8和台北101分店的店長。某一日,公司下令數位轉型,人生職涯也被迫瞬間切換跑道。
用他的話說,從沒學過資訊軟體的一個年輕人,只能邊做邊學邊試錯。做店長時,注視的是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壽司,轉做行銷時,監看的成了電腦螢幕和數據,一實一虛差別很大。
海壽司是台灣第一家推出顧客手機點餐的餐廳,去年更全面導入會員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催化精準行銷。
每天一睜開眼,葉周羿要與多達40萬筆的資料奮戰,從4萬餘名會員的數位軌跡中,判斷每一波的促銷,能否更有效地觸達消費者的內心渴求。
改革,總需要上位者的大力支持才能成功。培育員工善用數據做決策,有賴於海壽司總經理施文真與特助李玲玲,她們雖是高層,又從事傳統行業,卻是全公司最早具備數據觀的人。
而他們會對數據完全不陌生,源於兩人20年前在好樂迪任職時受過的資訊化洗禮;好樂迪正是台灣第一家操作電腦點歌系統的KTV。
介面簡單,AI模型自動生成
每週一早上,葉周羿必定向主管呈上熱騰騰的分析報表,會員數據經過初步整理,施文真清楚識別出主力客群的面貌:30歲、喜歡健康飲食與精緻生活,更勝於高CP值的女性。
這多虧第三方公司開發的Ocard會員系統,簡便好用。過濾後的數據,還能篩選出活躍顧客、沉睡會員,或是針對特定店別的單店行銷,無論是哪一個,都可量身訂做專屬優惠,增加回流誘因。
從素人變身資料科學家的路途中,葉周羿認為,閱讀數據其實花的時間不多,重點是如何把資料轉化為有用的資訊。他沒有去其他機構上課,每一次分析數據衍生的推播促銷,成了他訓練自己的場合,從成效回推做對做錯了哪些事。
像葉周羿這般的平民資料科學家,勢必愈來愈多。
比世界潮流走得更快,早在三年前,全球大數據分析領導廠賽仕(SAS),便預知到「AI平民化」的時代即將來臨,著手開發機器學習自動化的產品。
「科技進步到一般人也能運用AI了。」賽仕台灣總經理陳愷新形容,數據技術將由天上落入凡間,受過半年到一年機器學習自動化的訓練,即使是IT絕緣體的業務或行銷,也能輕鬆揮動數據分析的魔法棒,使用AI來輔助銷售決策。
簡單明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是機器學習自動化的一大特色,只要動動滑鼠輸入資料、選取數據,這些工具就會自動生成AI模型。
根據權威分析機構顧能(Garner)最新發布的《2020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預估到2023年,數據分析技能、開發設計程式等各類專業技術能力將被簡化,快速釋出給普羅大眾。
這份重量級報告,同步列出全球十大機器學習自動化平台的關鍵原廠,除了耳熟能詳的IBM、Google、微軟等國際巨擘,台灣人創立的行動貝果(MoBagel)也赫然在列。
一群來自史丹佛、柏克萊、台灣大學的資料科學團隊,在2015年,成立了行動貝果。這一年,一個叫Big Data的詞,開始在台灣流行。若說數據真像一座金礦,行動貝果就是教導企業如何淘金的人。獨家開發的「Decanter AI」分析平台,主打門檻最低、時間最快、效益最明確,企業能輕鬆獲得「AI腦」。
Decanter是醒酒器之意,企業擁有海量的數據,好比酒窖裡存放了很多桶的紅酒,但都很難喝,因為數據過於雜亂。行動貝果的服務,能自動點醒這些數據紅酒,萌生柔順的口感。
擺脫人工作業,讓AI做AI
立志讓Decanter AI變成像office軟體一樣普及,行動貝果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哲民認為,今年以前的AI,從收集數據、清洗數據、再手動寫程式、數據建模,像是手工業。但今年以後,從頭到尾的所有流程,都可以由機器全部做完,「讓AI來做AI。」
令鍾哲民印象深刻的,是味全的一位採購經理。
那位經理本身是財務背景,從來沒有學過程序語言,起初接觸,並試用行動貝果的解決方案,本以為不可能導入成功。「但我們的工具,就做到像Exce一樣拖拉點選,生成一份報告。」鍾哲民說,AI平台打掉了技術障礙。
如何在各個銷售點放置最適數量的牛奶,既讓消費者即時喝到最新鮮的牛奶,又同時減少過期報銷的浪費或缺貨?這一向是味全的煩惱,最強只能做到產銷及配送之間70%的精準度。結果,通過行動貝果的AI平台進行計算之後,精準度竟可到90%。
這位採購經理曾像發現數據新大陸一般,半夜興沖沖打電話給鍾哲民,等不及要分享數據測試結果。短短兩個月內,這位採購經理就變成了平民資料科學家。
「未來十年,絕對是跟AI一起工作時代,」鍾哲民說,當AI走向平民化,決策不是全交給AI,而是跟著AI一起思考。很自然地,人類的部分工作不會被取代。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莉燕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