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610-1.jpg

圖/4月失業率飆升至4.03%。池孟諭攝

 

年輕人不要以為台灣是防疫模範生,就以為「後疫情時代」與你無關。

 

5月15日,台積電證實擬斥資120億美元(約3600億元台幣)到美國設廠,將提供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職缺,並間接創造半導體生態系統上千個工作機會。

 

這正是疫後世界的變化之一。

 

保守主義抬頭以及地緣政治的關係,讓全球供應商陷入中美兩大陣營「選邊戰」的困境,深受其害的就是本國求職者,而20~25歲的新冠世代便首當其衝。

 

失業率直逼1930年大蕭條

 

「老師,我怎麼這麼倒楣碰到新冠疫情,都找不到什麼好職缺?」104人力銀行職涯發展諮詢顧問、專欄作家王淑華(小黛老師)的諮詢熱線變多了。應屆畢業生、年輕上班族紛紛向她求助,該如何因應以爭取到工作機會。

 

全球的新冠世代都面臨同樣困境。美國社會企業家、Art.quarter創辦人喬丹.帕特爾(Jordan Patel)說,未來幾年對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影響巨大。他們可能沒有畢業典禮,人事也被凍結了。即便明年恢復正常招募,不僅要與同屆競爭,還得跟明年的新鮮人搶工作。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李沃牆感觸最深。每年3月,都有金控公司到學校舉辦大型徵才活動,今年全都暫停,冷清到連一張求才廣告都看不到。「對應屆畢業生衝擊非常大,今年絕對是歷屆新鮮人最慘的一年,預估全球失業率將直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他悲觀地說。

 

今年3月以來,企業裁員減薪、放無薪假;飯店、餐廳倒閉的新聞屢見不鮮,6月將有28萬7991名大專畢業生(含碩博士)踏出校園,稱他們是百年來最慘的社會新鮮人」並不為過。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附和說,這群青年與社會沒什麼連結,毫無調適時間,馬上就要面對低迷的就業市場,衝擊可想而知。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今年畢業、退伍的新鮮人選擇「先就業」的比例較去年減少11.3%,創九年來次低紀錄,另外13.6%轉為繼續讀書,並悲觀預估第一份正職的平均求職時間為90天,締造七年以來新高。

 

疫情下的就業市場有多慘?主計處公布4月的失業率飆至4.03%,是2016年9月以來首見「4」字頭,創下近七年來同期新高紀錄。失業人口則為48.1萬人,成長達8.15%,為2013年11月以來最多。因經濟導致一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更衝向40萬人,較上月增加13萬9000人,為調查以來最高數字。

 

每月總職缺更直直落。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今年3月還有65.9萬個工作機會,4月驟降至59.7萬個,5月更跌到55.5萬,60天內,新冠病毒讓10.4萬個工作機會蒸發了。

 

觀光業最慘,金融科技吃香

 

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深切感受「一職難求」。年初商研院開出「碩士以上的研究以及大學以上的管理師」兩種職缺,履歷如雪片般飛來,有曾在大陸發展回國的老師、新創產業青年,還有企業老闆的祕書等。

 

「我們要徵聘從事商管相關的研究專才,有高職剛畢業的美髮助理丶也有還在就學的大學生都來投履歷,」李世珍驚訝地說,這並非人力銀行篩選出的人選,而是求職者主動投遞,還有人重複寄送,深怕你沒收到。

 

職缺也跟著大洗牌。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用數據說話,疫情「慘」業如餐飲、觀光、住宿、旅遊等職缺大砍,5月旅遊休閒類釋出的工作比去年衰退63.37%,金融專業相關類卻逆勢突出,4、5月比去年同期成長11.6%、9.6%。主因是金融業趁勢發展網路銀行、行動支付,新增許多職缺。

 

半導體雖不如預期強,但具跨領域整合能力的全端工程師卻異軍突起。鍾文雄分析,以前企業會聘雇前端、後端工程師,疫情後全端工程師行情看漲。2015年平均每月職缺僅67個,今年暴增至416多個。

 

全端工程師頓時成熱門話題,有人在PTT留言,全端工程師會開發也懂維運,老闆月花5萬各請一位前端、後端工程師,總成本10萬元,不如請月薪7萬的全端工程師,省錢又省溝通成本。

 

疫情過後還有哪些潛力職缺?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說,新職缺跟著產業走,未來的趨勢產業包括5G、物聯網、自動化、電子商務、線上娛樂、遠距商務、遠端醫療,以及外送服務、線上教育、資訊安全、串流影音等。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則指出,新科技應用起飛,如FinTech、數位行銷、宅經濟正夯,這些人才招募不受影響,想轉型的企業反而渴望更多網軍世代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帶來的「反全球化」「自動化與AI」趨勢也影響著未來的工作。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說,反全球化將阻礙人才國際移動,原是年輕人翻身的途徑之一,當海外機會變少時,人才只好留在台灣找工作,但本地市場有足夠的胃納量嗎?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進一步分析,反全球化既衝擊國內勞動市場,也影響海外工作者,根據推算台灣約有100萬~120萬人在國外,包括台幹與遊學打工族群,又以後者處境更艱難,不易獲得政府幫助。

 

疫情加速企業往AI發展時,也對新鮮人造成衝擊。以動作積極的金融業為例,李沃牆說,銀行使用Pepper做客服,沒有獎金、請假、情緒等問題,一台平均月成本僅2萬8000元,機器人確實會搶走一些人的工作。

 

培養第二專長,充電覓出路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到2030年自動化會讓8億個工作機會消失。辛炳隆擔心台灣的工業4.0不強調人機協作,而是以取代人力為目標。「政府與企業必須改變想法,一旦無人化進展比少子化速度快,出現死亡交叉,將造成大量失業,」他提出警告。

 

新冠疫情帶來產業與職缺變動,也翻轉既有工作型態,出現五大變化。

 

遠端、居家辦公蔚為主流。鍾文雄觀察,很多老闆發現視訊會議的效率比實際開會好;不少企業為減少近距離接觸,採視訊面試,未來求職者需具備遠端面試技巧、居家工作以及數位行銷能力。

 

推特(Twitter)率先開出第一槍,暫停所有出差行程,員工可自願在家無限期上班,公司會提供購買電腦、辦公桌椅等津貼。臉書也隨即宣布允許部分員工申請永久性遠端工作。預期未來五到十年,4.8萬員工有半數將永久以遠端模式工作。

 

但在家上班也讓勞資關係面臨考驗。雇主擔心工作效率,出缺勤、考績不知如何處理,勞方則在意水電辦公費用及在家滑倒算不算職災。「勞雇雙方需要不斷磨合,建立互信基礎,」鍾文雄說。

 

雇用制度也開始轉變。小黛老師分析,資方為降低成本,會朝向多元化雇用條件,滿足不同求職者需求,例如彈性工時讓職業婦女可兼顧照護孩子;資方也可聘雇中高年齡工作者,一天只做幾小時,提高二次就業機會。

 

再來是徵聘較多短期人力,派遣比例將逐漸增高。「雇用方式的改變,都是資方為有效控制成本,除非經濟恢復到疫情前,否則仍會緊縮人事,」小黛老師說。

 

職缺縮水、雇用方式改變並非最壞狀況,鍾文雄提醒,企業都是先凍結人事、請員工休完年假,再薪資打折、減少工時(無薪假),要三到六個月才會進入資遣與解雇階段。

 

由於疫後的世界詭譎多變,李世珍建議在校生能拿雙學位或修輔系,接觸各種職業,培養第二專長,包括語文、數位、跨領域整合能力,掌握國際財經趨勢,並善用政府職訓與求職資源。

 

李沃牆則建議學生,最好能學習投資理財。從小具備正確觀念,透過時間複利加成效果,才有機會擺脫困境。

 

儘管瘟疫造成百業蕭條,但視訊會議平台「Zoom」卻逆勢大爆發,這類型的新創領域正好是新冠世代的優勢。換個角看疫情,它帶來衝擊之餘,也為年輕人帶來無限可能。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彭杏珠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