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618-1.jpg

 

香港的命運,向來身不由己。剛過去的五月天,更驗證香港的風雨飄搖。

 

5月28日,中國人大會議以絕大多數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5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大動作拔除香港的特殊地位與關稅優惠。

 

這意味著,數百億美元的香港貿易將被加徵關稅,捲入美中你來我往的貿易戰中;香港也將很難購買到美國認為敏感的尖端科技;更重要的是,目前與美元自由兌換的港幣,未來可能將受到威脅。

 

港版國安法引發中美衝突升級,已讓這座國際級的金融城市,淪為中美貿易戰的新戰場,更宣告中美衝突從關稅戰、科技戰,延燒到金融戰。而美國對香港的制裁,對於中國經濟和政治的衝擊程度,預料將會高於關稅戰和科技戰。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宣布制裁香港之際,卻未有宣示明確時間表,似乎又給了緩衝空間。到底美國此次制裁香港,帶來哪些重大影響呢?

 

衝擊一〉取消特殊地位:香港關稅被加徵,尖端技術進口遭限制

 

美國制裁香港,最直接的威脅是,香港在進出口方面,不再享有與中國不同的特殊地位。除了對香港出口商品加徵關稅之外,美國的敏感技術也不能再出口到香港。

 

進出口方面,專家認為美國針對香港提升關稅,實質影響不大,原因是小小香港,卻是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單一經濟體。據統計,美國和香港2018年貿易額超過660億美元,其中,美國當年出口到香港的金額為501億美元,從香港進口僅168億美元。

 

不僅如此,美國在香港擁有大規模的經濟與金融業利益。香港是美國第三大紅酒出口市場、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場,和第七大農產品出口市場,更重要的是,約有1400家美國企業在香港營運、8萬5000名美國人居住在香港。

 

在香港,美國企業總部的數量僅次於中資企業,包括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美資金融業在香港活絡營運,涵蓋外匯、股票、期貨和資產管理等市場領域,且獲利豐厚。一旦美國終止香港的特殊地位,恐後座力無窮,美企將首當其衝。相較之下,高科技是香港受美國制裁、影響較大的區塊。

 

「倘若香港失去特殊地位,將限制美國出售敏感技術給香港企業,」凱投宏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指出,「美國出口到香港的知識密集產品,占總額約5%,可是一旦受限,香港企業相較於中國企業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也指出,香港出口美國的商品量極低,每年從香港製造銷往美國的貨物,只占香港製造業不到2%,貨值不到香港總出口量的0.1%。而在此之前,香港原本就不易從美國進口敏感設備與技術,因此陳茂波認為,美國相關制裁對市場影響有限。

 

衝擊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恐難保:企業、人才與資金出走

 

過去,多數評論堅信,只要一國兩制仍存,香港以地利之便,加上資訊流通、法律透明、資金自由猶存,那麼,香港身為「全球金融中心」就有舉足輕重地位。

 

如今一切似乎漸成雲煙。

 

隨著美國祭出制裁,可能削弱在香港經商的美國企業及外國企業信心,隨之而來的企業、人才和資本的出走,更將危害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事實上,就連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香港的地位也持續下降中。對比1997年回歸時,香港占中國GDP逾七分之一,隨著中國近20年來快速發展,香港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已被削弱,只相當於中國GDP的3%。

 

儘管如此,香港的開放資本,以及企業對國際治理標準,依然是中國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香港仍是中國和世界接軌的重要金融門戶,許多外來直接投資都是經由香港操作。

 

一直以來,香港可說是中國連接國際金融的主要樞杻,扮演著中國的「現金牛」角色。中國企業蜂湧而至,在香港透過發行債券或貸款進行融資。此外,中國企業也會利用香港,作為進軍海外的起點。

 

隨著美國制裁香港,讓香港對國際企業的吸引力消退,投資銀行預估,撤出香港的資金可能會滴水成河。

 

資金持續湧入香港的對手新加坡,即可看出資金流向的端倪。自2019年7月至今年3月底,在新加坡運營的外幣存款幾乎翻了一番,總計150億美元,經濟學家認為,這與香港的不確定性有關。


0618-2.jpg

 

就連台灣金融業也深受衝擊。香港向來是國銀海外獲利最多的地區,目前有19家國銀在香港設立19家分行。沒想到,受「反送中」等因素影響,台灣銀行在香港分行獲利罕見衰退,今年第一季獲利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25%,僅48億元。

 

隨著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對台灣銀行業的香港分行衝擊恐將擴大。金管會銀行局主秘童政彰已提示,目前影響仍屬初始階段,但長期而言,金融業仍須因應情勢變化,做好風險控管。

 

衝擊三〉付我美元:港幣系統恐崩潰、聯匯制度面臨瓦解

 

「港幣是不是要崩潰了?」一名香港金融圈私募基金經理指出,支持反送中的「黃絲」說香港要完蛋了,公司要付他們美元薪資;支持香港建制派的「藍絲」則說沒有關係,他們可以繼續領港幣。「每家公司都在吵,到底要不要領港幣?」

 

但也有人乾脆這麼說:「付我美元!」這是近日在香港金融圈社交群組最沸騰的一句話。香港人乃至國際最憂患的是,美國的制裁是否會打擊香港聯匯制度?與美元匯率掛鉤的港幣會崩潰嗎?

 

原本可與美元自由兌換的港幣,在美國制裁下,其可兌換性恐將受到威脅,但瑞士銀行的答案是:「可能性極低」。瑞士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媒體電話會議指出,雖然中美衝突真正最大的殺手鐧,會是美國取消港幣和美元自由兌換,「但這機率應該非常小。」

 

事實上,通行已久的香港聯匯制運作,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保障。

 

究竟美國會否從聯匯制度著手制裁,目前各界有不同看法。瑞穗銀行東亞資金部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張建泰認為,只要香港有足夠外匯儲備,就能保證聯繫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可繼續掛鉤,「兩種貨幣掛鉤,一般情況不用另一個國家同意,只要有足夠外匯便可保證貨幣繼續掛鉤。」

 

但也有經濟學者指出,美國可能會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禁止對港外匯交易等,逼使香港聯繫匯率制度脫鉤。倘若如此,港幣必受衝擊,香港金融體系也會大地震,也連帶拖累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香港金融自由開放,是接軌大陸與國際金融最重要的窗口,更是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基地。香港占全球人民幣交易量高達79%,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就是香港。

 

由於市場擔憂近期中國想推動港版國安法,人民幣持續重貶,距離破底只差一線,美元兌人民幣逼近7.2附近的低點。倘若中國希望人民幣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貨幣,它的實現就必須以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人民幣清算重鎮為前提。

0618-3.jpg

圖/Unsplash by Macau Photo Agency

 

衝擊四〉中行受擠壓:中國的銀行與國際業務恐受美國制裁

 

中國銀行很大一部分的國際業務,都是在香港進行,且以美元進行。華爾街日報認為,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可能會利用自身在全球銀行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對中國採取進一步行動。

 

香港以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占有一席之地,在國際貨幣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香港也是獨立的實體。債信方面,標普、惠譽或穆迪對於香港的評級,目前都高於中國。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限縮貿易、技術和簽證往來之後,美國若進一步遏制資本,可能對中國經濟構成最大挑戰。這意味著,中國高度仰賴美元交易、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美國此次制裁將具有強大威力。

 

香港如今看似風雨飄搖,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美國制裁暫時還不會立刻改變什麼,但長期來說,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將逐漸腐蝕。

 

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曾對韓國、法國和黎巴嫩等金融機構與被制裁方的交易進行處罰,近期則威脅凍結伊拉克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賬戶。這顯示,美國將金融基礎設施作為一項外交政策工具的意願愈來愈強。

 

儘管美國對香港的制裁,仍須分階段完成,不過,一旦美國認定香港不再擁有高度自治,可能標誌著中國的國際金融業務受到擠壓的開始,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沒有對等的報復能力」。

 

面對疫後新世界,香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被取代。只是,夾在中美衝突間,香港要麼回到街頭抗議,要麼接受北京的國安法,前者透過不間斷的巷戰、破壞香港作為有序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後者也同樣趕走香港經貿和資金。

 

香港這座國際金融城市,從維多利亞女王使節口中的「不毛之地」,已蛻變成世界最繁華、最具活力的全球城市之一。香港曾在東方與西方、自由主義和專制秩序之間,開闢出一塊中間地帶,未來是否光芒盡失,答案仍在風中。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鄧麗萍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