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Mario Gogh
長期以來,矽谷被視為全球新創科技的巨人,不料一場疫情來襲,讓矽谷創投產業的信心跌入谷底,獨角獸企業在資金難覓的困境下,紛紛跌落神壇,全新的遊戲規則,正悄悄成形。
矽谷最耀眼的獨角獸、旅遊訂房平台Airbnb,5月5日宣布裁員25%,總人數多達1900人,斷臂求生的作法,震撼業界。
不少同情的眼光,將問題歸咎到疫情,連撐起矽谷半邊天的巨型獨角獸都難敵大環境不景氣,又有誰能保證不受影響?
如今全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158萬,幾乎各行各業都飽受衝擊。對於矽谷新創公司而言,活下來,才有機會茁壯。然而,面對投資者收手、創投基金緊縮、營收驟減等內憂外患,新創企業還是得設法挺過來。
所謂有錢好辦事,矽谷貴為全球科技金童,新創企業要募資向來垂手可得,過去捧紅WeWork、OneWeb、Uber、Palantir等新創獨角獸,不同規模的風險基金都扮演著背後重要推手。但現在,病毒捲走了資金。
矽谷營收衰退,投資者出手更謹慎
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分析矽谷因新冠病毒而受重創,新創產業的早期估值(early stage valuations)正持續下滑,投資者在風險管理上變得更加嚴苛,即使是向來對新創較友善的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也不得不更加審慎評估。
例如近期Airbnb的案例,就炒熱了風險分攤的議題。Airbnb曾是矽谷發展最快的企業,卻在新冠肺炎爆發後,局勢全面逆轉,反而是過去為生存掙扎的貨運業,在疫情期間開始翻轉商機。
這同時意味著,矽谷生態系統出現巨大轉變,無論大型企業或新創公司,成長趨勢勢必備受挑戰,針對風險承擔及分攤能力,矽谷人如何評估非流動性股票與現金相比的價值,也會是矽谷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
風險投資人以往對矽谷新創充滿信心,股權協議文件所提供的保護,幾乎等於零,現在則附帶了許多控管措施及防禦性規範,例如迫使新創公司重新分配股權,或以特定方式投入資金等保護性條款
儘管融資難度變高,但對矽谷新創公司而言,也非全然是負面消息,疫情後出現幾項重大轉變,頗耐人尋味。
圖/疫情改變全球工作型態,降低尋覓人才的成本與力氣。Pexels
創業風險升,矽谷人才更好找
首先是人才更好找了。過去,矽谷優秀人才可遇不可求,由於融資市場的開放,有能力的工程師、設計師或產品經理,都有機會自創公司圓夢,以致大型企業未必留得住人才。
如今,隨著融資持續緊縮,矽谷人才為了避險,單打獨鬥的趨勢不再,新創公司要組織一個高素質團隊,變得容易許多。
其次是,廣告費意外下降。過去Facebook和Google廣告價格不斷哄抬的情勢也因疫情趨緩,隨著大公司廣告支出收縮,代表廣告成本下降,對於想為產品宣傳的新創公司而言,無疑是一項大利多。
遠距工作與社群媒體超夯,開創融資順風
疫情下,矽谷的工作模式也起了很大變化。目前,美國灣區隔離措施已持續兩個月,絕大多數的公司都轉型遠距工作,且很有可能在疫情之後,仍會繼續維持遠距模式。
原因何在?不外乎為了更容易獲得融資。
由於疫情而打開的全球人才庫,加上幾乎所有的會議都在Zoom(遠端會議程式)上進行,對於要向全球汲取技術經驗的新創公司,「到公司上班」的地理因素早已被顛覆,也意味著,新創企業能以更低成本獲得全球優秀人才的加入,並增加融資空間。
此外,社群媒體在疫情期間的轉變,則是為矽谷開創另一番契機,促使人與人之間更關注「真實」朋友。疫情爆發前,社群媒體如Instagram上,出現過多引人入勝卻不能走進現實的內容,隨著疫情愈演愈烈,反而「暫時」逆轉了這種網路現象。
人們被關在家中時,有了更多時間透過社群媒體,去關心身邊真正的朋友,並建立聯繫,彼此支持,透過虛擬維持真實關係的模式,都為新創公司開創了全新契機。
一場疫情過後,無論是籌資、人才招募、產品宣傳、工作模式等,創業重鎮矽谷變得不一樣了。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徐養齡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