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03-1.jpg

圖/鬼才導演盧建彰。成大提供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許多畢業生被迫透過遠距直播方式參加畢業典禮,就算有些學校開放學生入場,但不只家長不能陪同,場內也得和好友們保持社交距離。成功大學於上個月舉辦的「防疫畢典」,更採三地分流、外加直播,選在校園戶外「雲平廣場」、「工設歷史廣場」以及「博物館前廣場」同步舉辦。

 

看似無奈分流,成大卻反而利用一場變三場的機會,找來三位不同領域的貴賓為畢業生送上三倍祝福,分別是「鬼才導演」盧建彰、「女人迷Womany」主編柯采岑,和Blink創辦人楊涵茜。

 

其中歷任奧美、智威湯遜廣告創意總監,29歲就獲全球創意報告Gunn Report Ranking台灣第一的盧建彰,以一支過去探討「22K」的作品,帶領學生重新思索「人生」的定義與設計。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GgemMoB2g&feature=youtu.be)

 

畢業生最該在意的,不是起薪的22K,而是未來的22K

 

在盧建彰這支2018年紅遍台灣的廣告作品中,爺爺和孫女一邊慢跑,一邊討論孫女大學畢業後的出路。當孫女煩惱著自己畢業會不會缺乏競爭力時,爺爺先是提點愛孫:「以前我找新鮮人,給28K;現在他們找新鮮人,給22K,如果說競爭力,你說誰的競爭力降低了?當然是那些老闆們啊!」

 

話鋒一轉,爺爺告訴孫女,其實除了月薪的22K,還有另一個「22K」更該在意,那就是「你的人生還剩幾天?」

 

爺爺算給孫女聽,台灣女性平均壽命是82歲,男性是76歲,大學畢業以22歲計算,未來人生假設還有60年,一年365天,加上潤年,總共是21915天。

 

「如果你擔心薪水22K少,更該擔心日子22K。月薪還會增加,但日子不會,過一天就少一天。」爺爺忠告:「這個時代,不缺算計,只差計算,在剩不到22K的日子裡,你要設計你的人生啊!」

 

影片最後,盧建彰給在場畢業生每個人的提問是:「下一個十年,你要在哪裡?下一個十年,你會在哪裡?」

 

盧建彰說,自己離大學畢業已經20年,如果活到父親的年紀,自己只剩7000多天,換句話說,自己的每一天都等於在使用剩下的七千分之一,「這是一個很讓人害怕的數字」。

 

現在的他,每次接到活動與工作時,都會好好思考,自己僅剩7000多天,值得自己去這樣消耗那珍貴的一天嗎?「原來我過去許多時間活得這麼辛苦,是因為我沒有真的去面對我自己,所以我儘量不再和自己說謊。」


 0703-2.jpg

圖/2020年成大畢業典禮。成大提供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討好別人,但你喜歡自己嗎?

 

盧建彰進一步追問現場每位畢業生另一個問題,「如果人生最後那天來臨時,誰會跟你一起去死?」他笑說,以前問同學這個問題時,有學生回答說:「媽媽」,但想想如果你有天要走了,還要拉媽媽一起去死,這不是陪葬嗎?「答案是,只有你自己!那個人,就是你!」

 

最後那一天來臨時,那個人會看著你的眼睛,你得回答一個問題:「那個人喜不喜歡你?」這是每一個人面對自己時的一個終極問題。

 

但盧建彰感嘆,多數人都選擇不去在意、也不去在乎這個問題,但這又是一個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那一天來臨時,當你什麼都不能做,也無法迴避他的眼睛,如果他不喜歡你,你怎麼辦呢?」

 

盧建彰說,從小到大,我們有非常多機會去練習怎麼討人喜歡,在意老師、同學喜不喜歡自己;長大一點之後,會在意同學的同學、朋友的朋友喜不喜歡自己;進入職場後,則會面對老闆、同事、客戶喜不喜歡自己,「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討別人喜歡,但你忘了討一個人喜歡,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盧建彰曾做過一個練習,就是利用手機倒數計時的功能,每天訂一分鐘來進行自己和自己的對話,結果他發現,那一分鐘好長好久,甚至無話可說,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如此陌生,但明明「這個人」是自己認識最久、也最需要爭取認同的一個人。

 

生命旅途中,你是「不虛此行」,還是「不需此行」?

 

那麼,該如何做到認識自己、喜歡自己?

 

盧建彰以最近很多台灣人感嘆和遺憾的「敦南誠品熄燈」為例,當敦南誠品收起來時,很多人都特地前往憑弔,能夠參加這場「告別式」固然很好,但盧建彰更想問的是,「在這之前,你在哪裡?」

 

盧建彰說,很多人認為書店關門是市場機制的必然結果,但每個人就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如果你現在不去支持你喜愛的事物,很快地,那些你喜歡的,就會像敦南誠品一樣,變成你只能懷念的事物。」

 

也有很多人會問,自己沒那麼遠大的抱負,只想低調安穩過平凡日子,「難道我們不能安安分分地管好自己的日子就夠了?」

 

「當然可以!」盧建彰說,「但你過的每一個小日子,都是由那些你喜愛的日常小事情聚在一起,才能成為你人生大大的日子,如果你連這樣小的事情都不願意付出,不只可惜,更是危險。」

 

盧建彰告訴所有畢業生,千萬不要忘記,每個人組合起來,就構成了環境,「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不是從好的面向去做判斷,也就構成了我們的世界。」

 

倘若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途,那麼,每天就是一場小旅行,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能「不虛此行」,但每位同學回顧過去四年,到底是「不虛此行」、還是「不需此行」?未來的22K日子,又想怎麼過?盧建彰說,「你自己一定會知道,你自己也一定可以決定。」

 

以上,是鬼才導演盧建彰給成大畢業生的忠告。而綜觀未來的教育趨勢,轉變,似乎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除了原本就在今年上路的108課綱,大學迎來新世代的新鮮人之外,新冠肺炎肆虐全球,60人以上的課程一律改為遠距教學,各大學也被迫加速數位轉型,就連年逾七旬的資深教授也必須學習數位教學。

 

這場疫情帶來的震撼教育,是否也鬆動了延續千百年的傳統教室教學模式?《遠見雜誌》發現,2020年,正是未來大學新秩序的起始年。四種改變帶來的衝擊,讓高等教育也有了更多面貌與可能。

 

正因如此,邁入第五年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也從六大面向、39項指標中,觀察並評比未來大學的必備條件。《遠見》團隊採訪多位大學校長,以及數十位國內外學者,從他們願景中,看見未來大學的新面貌。

 

面對「未來大學預想圖」,如果大學能提前準備、超前部署,或許不必爭總榜排名第一,只要能找到優勢,便可成為學生必選的唯一!

 

【遠見觀點】周末版,將為你解析「2020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敬請鎖定收聽,跟著《遠見雜誌》檢視過去、展望未來!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謝明彧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