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08-1.jpg

人因設計所營運長林靜怡打造亞洲No.1交換平台Swapub,開啟「以物易物復興時代」序幕。

 

2005年7月12日,一位加拿大青年用一根紅色迴紋針,經過14次交換後,在2006年7月換到兩層樓高的農舍,當時轟動全球。14年後的今天,台灣的線上平台「Swapub」,竟悄然成為「亞洲No.1」的交換市集!只要20支普通衣架,就能換到市價600元的CACO針織長版外套。

 

遊戲橘子集團旗下「人因設計所」開發的Swapub平台,堪稱是誤打誤撞下的產物。人因設計所營運長林靜怡原想經營網路電商,發現已是紅海市場,轉而開發第一款App交換平台。2015年4月1日開站,半年內就吸引10萬個喜歡挖寶、二手物的「換友」,用戶主要來自台灣、泰國、香港、馬來西亞,累計有280萬個會員,台灣最大宗為120萬個。

 

除了物品,連技能、勞務也能換

 

不同於時下的二手拍賣網站,這裡不愛金錢交易,九成五都是以物易物。交換物件達900多萬件,有換友用一小瓶提神滾珠凝露和一塊香皂,換到市價500元的小型空氣清淨機;一盒保健食品,換到市價3000多元的Pandora串珠手鍊;一小瓶日本香水和一包海底撈,換到迪士尼相框。

 

以「交易達人」Sara為例,2015年註冊至今,成功交易3287個物件,估算換物總值達台幣近百萬元,她的戰果輝煌,沒有換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例如:面膜換口罩收納夾與奶茶、剪刀換一本書、T恤換鍋子、寵物整腸藥換一件上衣、碗筷瀝水盤換COACH名牌包、一包巧克力換一盒染髮劑……。

 

「Sara幾乎全身上下的物品都可以交換,還幫先生換到需要的物品,」林靜怡說,許多人的消費行為改變,激發出以物易物的潛在市場,連朋友生小孩,Sara都能用二手物換到數千元嬰兒用品,再轉送給朋友。

 

不僅以物易物,換友還可以用技能、勞務交換。例如,教騎檔車、釣蝦、變魔術、彈烏克麗麗,或是打工換宿。也能開設俱樂部,吸引同好分享心得,目前最紅的「3C買賣交換」有1萬5040個粉絲,還有「換東西的雜七雜八」「喵星人的日常」等俱樂部。

 

無拘無束、不需付費的利基型交換平台,Swapub快速吸引年輕世代目光。但團隊作夢也沒想到,新冠病毒意外開啟「以物易物復興時代」的序幕。疫情最嚴峻的4月,Swapub全球用戶成長達207%,封城的馬來西亞、泰國更飆漲1500%以及220%。許多人在平台交換鍋碗瓢盆等民生必需品。

 

女性比男性愛用,25至34歲族群最熱衷

 

在台灣,以物易物也迅速走紅,Swapub今年前5月與去年同期比較,物品成交率成長近二成。不分性別、年齡的用戶數均大幅增加,其中18至24歲的男性用戶提升151%,35至44歲的女性用戶爆漲245%。

 

換物的年齡層不斷向下、向上延伸,這一點讓團隊非常驚喜。

 

人因設計所營運經理林志明分析,35到44歲的女性原僅占2%,現增至10%。疫情期間,許多職業女性被迫在家工作,發現家中許多用不到的物品可以交換,而家庭主婦也出現逆襲現象,口罩等手工藝品交換物件增多。學生則因延後開學,導致換物欲望大發威。其中,文具、居家園藝、手工藝品及寵物用品增長最明顯,約在10%至90%不等。

 

一位40歲家庭主婦說,家裡好多用不到的物品,例如,股東會贈品、衝動購買的、只用一次的,堆滿倉庫。「透過平台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很實用。」

 

各個年齡層的價值觀差異化,換物頻率也迥然不同。林靜怡發現,18至24歲的換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種現象愈發明顯。有一位女孩要參加晚會,換到小禮服達成目的後,很快又被釋出交換。

 

而換物持有時間,則隨著年齡而增長。25至34歲會更長一些,而五、六年級生交換到心目中的物件時,幾乎是持有一輩子,不想再交換出去。

 

其實,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行為,正是業者最想知道的「最後一哩路」。Swapub透過社群經營方式,即時掌握會員此刻最想要什麼?不要什麼?分析大數據後,發現25至34歲族群最熱中交換(占45%),其次是18至24歲(占29%)、35至44歲(占21%),顯見年紀愈輕,需求變動愈高,更能接受以物易物。

 

今年5月,Swapub與遊戲橘子集團旗下的有閑電商平台合作,為換友精準導入需求商品,以近期當紅電玩為例,Swapub讓有閑知道有換友急著想買《動物森友會》遊戲軟體,即時推播相關產品資訊,促成交易。

 

這是雙贏的電商經營模式,Swapub創造舞台讓網友安心交換,換友愈黏著,Swapub愈能提供精準服務。林靜怡說,善用、反思物品價值的「以物易物復興時代」已來臨,業者可滾動修正行銷方式,從中找到商機。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彭杏珠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