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12-1.jpg

清華大學以科技+X的核心理念,積極拓展跨域學程,成效卓越。

 

當疫情迫使遠距授課,學習打破時空限制,全球大學互相跨境競爭學生的「教育4.0」已加速到來,以跨領域起家的清華大學,早已開始超前部署,迎接國際競爭。

 

「科技與網路下的未來大學,國際早已討論20年,現在的問題是,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說,如果將未來大學比喻成一個人,台灣高教界早就熟悉他的樣貌,還不時遙喊「Hello!」

 

「疫情就像一記重錘,瞬間就把未來推到你門前,沒時間再讓你繼續優雅做準備,」賀陳弘說,當疫情讓這位「未來」瞬間站在你家門口,叩叩敲著大門時,「已經不是你要不要打開門迎接他,而是他今晚就要住進來一起生活了,你要怎麼辦?」

 

疫後教育如泥巴戰,爬也得爬過去

 

賀陳弘以「教育4.0」概念做解釋,「教育1.0」指人們將口述記錄成文字,讓個人經驗變成可以流傳的文字,知識傳遞開始突破時間限制;「教育2.0」是學校制度的建立,教學場合、教師制度搭配印刷技術,教師、教室和教材三者到位,知識教育開始可以量產化,也是現代化大學的濫觴。

 

「教育3.0」則隨著數位科技發展,教學內容開始電子化,變成可以儲存在硬碟裡的影音、簡報、檔案,一舉讓學習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教室也得以翻轉。

 

「『教育4.0』隨著教育網路化,開始具備多樣化、客製化的可能,」賀陳弘說,透過網路虛擬課程,教師、教材、對象,可以產生無窮多的選擇組合,形成龐大網路的學習社群,跨領域學習與適性教育將成常態。

 

賀陳弘認為,接下來的20、30年,網路課堂與實體學校將處於混合期,一旦技術與基礎建設成熟,教育將走向虛擬。大學固然不會消失,因為面對面的實體授課體驗、實作課程仍無可取代,但虛擬課程將為各所大學開啟新的戰局。

 

賀陳弘用「人在曹營心在漢」比喻未來的大學競爭實況,學生可以跨校,甚至跨國際選課,一個課堂沒有國界、領域、人數的限制,全球名校將在網路課程上彼此競爭。不管是聯盟一起打群架,或是一校獨大壟斷特定學科,未來在極端狀況下,大學弱肉強食,甚至可能全球只剩20~30所大學各自獨大。

 

「以前大家還姿態優雅地想慢慢轉型,現在疫後教育如同泥巴戰,你用爬的也得趕快爬過去!」賀陳弘說,此次疫情大幅加快教育4.0的腳步,台灣的大學即便受到疫情衝擊不大,但108課綱適性教育、多元學習的理念,也將驅使各大學不得不面對教育4.0帶來的跨域、適性的學習新常態。

0712-2.jpg

圖/多年來,清大校長賀陳弘努力推動跨域適性發展。

 

跨域不是爭搶資源,是互利成長

 

「教育4.0的關鍵字就是『跨』,」賀陳弘強調,教育要適性多元,就是建立在跨領域,不能跨,就沒辦法滿足學生的發展,現今許多大學已爭先恐後朝著跨域學院、學程發展,追逐著這樣的未來趨勢,「而清大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科技跨域歷程,跨領域就是清大的傳統。」

 

以台灣第一所現代化大學台灣大學做對比,台大成立之初,就直接設定「文理法醫工農」六大學院,但清大在台復校時僅有科學與工程的兩個學院,慢慢延伸至今11個學院。

 

賀陳弘再度妙喻,當增設新的學院,就像一個家庭新增加新成員。每多一份碗筷來分菜飯,就一定有人會質疑,新成員就得想辦法要說服大家:「我不是來搶資源,而是和大家一起互利成長。」

 

以生命科學院為例,其中的腦科學研究團隊就包含了工學院、理學院、人文,甚至教育學院的參與,「這個研究團隊的勝出,不是靠著原本領域的提升,而是靠著跨領域刺激、發展而來。」

 

此外,以科技、技術見長的清大,每一個學院的發展,都是以「科技+X」為核心,這也是貫穿所有學院的DNA。

 

賀陳弘舉例,全台各大學都有管理學院,但清大管院訴求的是「科技管理」,探討科技發展下,各行各業管理議題的演變與應用。

 

再如竹教大原有的體育系,在併入清大後,轉型為運動科學系,不再只專注技術訓練,更透過數據搜集、智慧化分析訓練結果,讓傳統體育進階為智慧棒球、智慧羽球等科技應用。轉型隔年,馬上招收到滿級分的學生,老師也嚇一跳。

 

清大今年成立的台北政經學院,乍看聚焦在政治經濟等人文社會科學,但不管是能源、飢荒、戰爭、流行病等問題,重大政經問題一定都有科技因素在其中,「如果政策研究與決策不能與科技結合,一定是和社會脫節,而科技,就是清大的強項,」賀陳弘說。

 

兩成學生跨域,單一專長也能切換跑道

 

相對其他大學僅有部分學程與學院擁有跨域機會,清大在每個學院都設立「院學士班」,學生除了學習既有院上的專業,也可至其他學院培養第二專長。透過雙專長、甚至多專長的培育,讓學生不是只連結一個系所,而是透過跨域與整合,迎戰愈趨多元的社會。

 

目前清大已有20%的學生來自於跨領域、雙專長的院學士班,而另外80%單專長的學生,也能輕易轉換跑道。

 

遠距的數位課程開展之後,更能強化跨領域的落實力道。

 

「實體教室因為空間、資源的限制,做到兩成學生跨領域已是高標;但如果轉為虛擬,要超過兩成、三成簡直易如反掌,」賀陳弘解釋,跨領域最常遇到教師、資源不足,或是人數限制等問題,但若未來學校走向虛擬、數位化,這些實體障礙都將不再是問題。

 

「創新是清華的共同價值理念,」賀陳弘說,清大早已在適性、多元的面向超前部署,夾帶著創新的實驗教育計畫與院學士班,以及科技DNA與跨領域的傳統,與周遭新加坡、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頂尖大學眾多的國家相比,清大一點都不遜色。

 

 面對教育4.0帶來的未來大學挑戰,賀陳弘自信滿滿笑說:「我們的餐桌已經擺設好了,就等邀請『未來』一起吃飯。」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于瑄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