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16-1.jpg

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Flickr, BY Ecole polytechnique

 

三倍券怎麼用?救經濟的效果到底如何?在台灣撒出各種紓困方案的同時,各國政府也沒閒著。但紓困方案為何沒效果?來聽聽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建議!

 

各國投入紓困的金額已來到全球GDP10%!投入大筆資金挹注經濟,效果到底好不好?如果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預估,答案是不樂觀的,各國的挹注策略很難達到振興消費和投資的效果。

 

花了大錢卻沒有效果,原因到底出在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認為,錢從政府搬到民間,卻沒有真正到市場上流通,就是問題所在。

 

原因一:雨天不知還有多久,沒人敢花錢、借錢

 

為何政府紓困、挹注資金,卻沒有效果?

 

史迪格里茲說,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實在不知道疫情要延燒多久,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大多把挹注的錢當作救命錢,放著不敢用。

 

這也造成了另一位經濟學家凱因斯在美國大蕭條(1930年代)時所說的「流動性危機」。當時,為了避免疫情造成的經濟問題,大把大把的錢投入民間,挹注本身並沒有錯。

 

時間回到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方案,總值達2兆2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6兆3900億元),不過,從4月至今,雖然發達國家疫情逐步獲得控制,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新冠不會那麼快就消失。

 

這樣一來,銀行突然發現,他們手上滿手都是錢─因為沒有人敢花錢,更沒有人要借錢。以美國來說,從2月到4月之間,美國的存貸機構存款部位,從1.5兆美元,翻倍到2.9兆美元。如果錢都沒有在流動,怎麼可能有所謂的「乘數效應」?

 

0716-2.jpg

圖/達志影像

 

原因二:人民手上的錢不動,錢只在資本市場流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多出來的錢反過來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社會成本:一方面,市場疑慮債務增加和通膨;另一方面,這些躺在銀行的錢也可能加劇資本市場上的投機活動。

 

史迪格里茲認為,股市的波動,不僅加深了不確定性,從而讓更多人必須進一步採取資產防禦策略,以避免跌價風險。

 

3月底以來,S&P500指數緩步上升,6月初已來到3200多點,逼近年初創下的3400多點歷史紀錄,期間,S&P500還寫下近十年來最快的50天漲幅紀錄,納斯達克指數也寫下歷史新高。然而,對照美國就業市場,失業率仍超過13%,兩相對照,就可印證史迪格里茲的擔憂。

 

更糟的是,過度上漲的股市,也讓美國政府陷入兩難,畢竟在思考是否進一步紓困的同時,財政官員必須考慮,由於沒有真正的消費和投資,紓困的錢都進了股市,對於實體經濟的復甦沒有太大幫助。

 

史迪格里茲指出,這樣一來,我們就面對了流動性陷阱,陷入兩難:錢的供給大量增加,但家戶和企業卻能用到一點點。

 

反之,設計良好的挹注方案可以在疫情一結束就發揮作用,帶動經濟回復常態。但目前看起來,只要疫情未完全消除,經濟就絕對不會回復常態。

 

0716-3.jpg

圖/達志影像

 

原因三:政府未減少企業風險,讓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各國政府在持續挹注的同時,要注意到真正減少企業面臨的風險,並提高消費誘因。由於大多企業預估經濟至少要半年或是一年才能恢復,必定不敢投資,而這也讓復甦更困難。

 

史迪格里茲認為,這時候政府就要採取行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他建議,政府應該擔保,減少企業承擔的風險,讓企業知道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經濟沒有恢復的話,他們將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的補償。

 

他引用「阿羅德布魯證券」(Arrow-Debreu Security)的概念,針對未來每一種可能存在的情況提出一種政府擔保。舉例來說,為了振興車市,政府可以擔保一個家庭今天買車,如果疫情在六個月之後仍然沒有改善,買車的貸款就可以獲得展延,展延的利息由政府負擔。

 

此外,另一種可以採行的方式,是根據借款人的收入來制定貸款,利息同樣由政府負擔,這不僅適用於消費者購買房子等耐久財上,同樣地,公司如果要做真正的投資(排除金融性投資),也可以獲得同樣的貸款優惠。


0716-4.jpg

圖/Unsplash by Jason Leung

 

挹注不能縮手,只是設計要更精良

 

史迪格里茲建議,政府也可以發行消費券,來鼓勵消費,目前中國的作法就是如此,全國有超過50個城市都發行了數位消費券,使用期限的設定很短,因為目的就在於在短期內創造消費。

 

最後,為了讓企業真正保持競爭力,政府可以要求接受挹注的企業必須留住員工,政府可以依據企業營收減少的比例,補貼企業的薪資和成本。

 

由於疫情拖得比預期長很多,各國政府勢必要再推出新的紓困策略,像是美國,已經陸續投入了3兆美元。只不過,如果方案設計不良,這些挹注對於企業來說,只能延續性命,並不能真正讓他們起死回生。

 

史迪格里茲強調,挹注策略不良,不只不能收到效果,還會加劇不平等,增加社會不穩定性,最終也會影響到政府的支持度。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李國盛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