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19-1.jpg

台師大降低雙主修及輔系門檻,讓學生能在各領域中自由探索,將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

 

4月初,台灣師範大學因兩位學生先後確診新冠肺炎,成了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被迫全校改採遠距授課的大學。數天之內,全校師生硬生生地從過去的面對面課堂,走向線上同步與非同步上課。

 

「這是一場寧靜革命,」台師大校長吳正己說,台師大推行線上課程、數位平台行之有年,但進展緩慢,最多僅止於課程簡報與資料下載等應用。這次全校師生被迫一起數位轉型,連70歲的教授都開始學習遠距授課,「真的證明大學數位教學過去不是不能,只是不為。」

 

災情雖慘重,卻是轉骨新契機

 

經此一役,資訊教育背景出身的吳正己說:「未來的大學,遠距教學的角色一定會很吃重。」台師大針對400門遠距課堂進行調查,七成以上學生表示學習效果滿意,八成學生表示可接受未來採遠距上課。

 

很多人因此認為,對比國內其他大學,當初災情最慘重的台師大,浴火鳳凰,反而成為最能在疫後轉骨的大學。

 

但吳正己表示,遠距只是上課工具的改變之一,當學生透過遠距與數位工具,去其他大學、甚至是海外名校上數位課程,才是大學下階段最大挑戰。因為「學習的主動權,由學校給予,變成學生選擇」。

 

加上108課綱在去年上路後,未來高中生的學習,轉為以「素養導向」為核心,不再是學會工具,而是內化思考。

 

身為108課綱資訊科技課綱召集人的吳正己,以資訊教育為例,過去課堂上是要學生學會寫程式,未來則是讓學生理解運算思惟,學會如何與機器溝通。而跨域、適性學習也將成為新常態。

 

吳正己在描繪台師大的未來藍圖時則主張,台師大不僅針對跨領域、自主學習的走向,重新調整學分門檻、課程規劃與系所資源配置,更要利用國際化的優勢,試圖在未來大學競爭中,走出差異化之路。

 

「跨領域、雙主修、輔系喊了這麼多年,但放眼真正完成的學生其實不多,」吳正己始終堅持,跨領域最重要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但門檻與學分限制卻成阻礙。於是,台師大從108學年度開始,降低雙主修與輔系門檻,將過去的甄選制改為登記制,只要學生想要,就可以跨系所修課。

 

其次,大幅降低必修學分數,過去雙主修的必加選為75學分,如今改為不超過50學分,輔系更降到不超過30學分。當然,降低雙主修與輔系門檻,可能導致熱門科系如英文、資訊等湧入大量外系學生,稀釋甚至排擠本科學生學習資源。

 

對此,吳正己除了不斷反覆與校內老師溝通,更從制度面釋放利多。在確保各系都有基本資源之下,台師大開放熱門科系向校方申請更多師資員額,並提供對應資源,避免各系爭搶經費,也不會犧牲冷門科系。


0719-2.jpg

圖/吳正己始終堅持,跨領域最重要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

 

讓外籍生與本地生一起完成學位

 

過去台師大提供外籍學生的課程,以中文授課為主,但今年開始,台師大從碩博士班開始推動雙語並行,外籍生能透過全英文授課,完成碩博士學位,強化台師大國際化優勢。此外,台師大也要求外籍老師需具備國際化能力,以帶給學校新的教學方式與文化觀點。

 

但吳正己也說,計算有幾門英文授課意義不大,就算有1000門課,卻只有本地老師與學生上課,也難真正達成國際化的交流效果。反之,若能讓外籍學生與本地學生共同修課,在外籍老師的帶領下,一起用英文完成學位,創造出來的跨域碰撞,才真正具有未來大學的效益。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于瑄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