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721-1.jpg

圖/僅為情境配圖。賴永祥攝

 

台灣5G才剛開台,但韓國的5G用戶已破600萬大關、滲透率達12%,又摘下一項世界第一!根據韓國科技與資通訊部的最新統計,在4月底來到634。以當地約5100萬人口來計算,12%的滲透率已是全球各國中的No.1!

 

為什麼?其實,今年4月剛好是韓國5G開台滿一週年,去年開台初期曾不被看好,連當地民眾都一路唱衰,這次憑什麼跑在最前面?從以下兩點來解讀,就可看出韓國贏得不僥倖。

 

光快不夠、還要有感

 

從3G到5G,許多人已養成了一聽到升級,就馬上問速度。不夠快,何必用?但,能否實際享受到5G的快,也很重要。如果只有在市中心幾個點網速快,偏偏你家旁邊就是收不到訊號,不過就是無感服務而已。

 

去年開台初期,韓國也曾經歷這樣的問題。在上線百日時,日經新聞就曾派記者至韓國當地實測,發現5G訊號只有在電信門市裡收得到,一旦踏出門市在首爾市區閒晃,竟有30%的時間手機只顯示著4G訊號,更不要說市中心以外地區了。難怪,即便當時主要電信商祭出超優惠升級方案,民眾反應偏冷淡,更有人考慮要降回4G。

 

沒辦法到處收得到,主要是基地台涵蓋得仍不夠廣。於是,韓國電信商就決定用速度拚戰,半年內搶蓋基地台近一倍,從6萬增加至現在的11萬,成效終於展現。


0721-2.jpg

圖/僅為情境配圖。賴永祥攝

 

這從Open Signal調查機構,針對韓國、美國、英國等5G超前部署國作的最新統計,就可看出來。Open Signal不只統計下載速度,也統計可用度(Availability)。所謂的可用度這個指標,就是一般人每天有多少時間確實可以用聯網工具接上5G,比較貼近實際使用經驗。如果你只偶爾在特定地點收得到,可想見這種5G服務的可用度,就不會很高。

 

OpenSignal調查出的下載網速冠軍,目前是美國的Verizon,它使用的是mmWave技術,高達506Mbps,比起韓國電信商的下載速多了一倍有餘。不過它在可用度排行就偏低。Verizon的用戶,每天大約只有千分之五的時間比例,可以連接到5G。千分之五?若用一天24小時、1440分鐘來算,不就一天只有7.2分鐘能連得上?

 

這主要是Verizon的5G,目前只有在美國幾個城市的特地區域開放,平均到每一個用戶實際能享受到的時間就很少。相較於韓國三大主要電信商SK的15.4%;LG的15.1%與KT的12.6%,雖然還比不上4G的可用度接近百分之百,已經相當讓人有感。

 

而在下載速度方面,韓國三家電信商雖不是冠軍,也分居第二、三與四名。也難怪,OpenSignal分析指出,韓國三家電信商在一年內想辦法用速度拚出了服務的快和廣,終究挽回民心,拱出世界第一高的5G滲透率。

 

搶先布局多元應用、疫情時發酵

 

韓國民眾一開始不看好5G的另一主因,就是沒有吸引人的新應用。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報導,一位當地的建築師抱怨說:只有在下載檔案或照片的時候,才會感覺到5G網速的快。

 

有了5G,還只是拿來下載照片等,3G時代就辦得到的事情?真是浪費了5G的網速啊。但換句話說,5G欠缺吸引人的新應用,確實是許多電信商不想力推的背後主因。我們來看看韓國電信商怎麼因應?

 

從去年底開始,當地三家電信商,陸續引進了5G雲端串流遊戲服務,標榜比起下載遊戲來玩,即時線上玩手遊,節省更多手機空間。同時每月付一次月費,比一次下載數十種遊戲需要花的錢更少,CP值頗高。

 

0721-3.jpg

圖/僅為情境配圖。蘇義傑攝

 

但是,誰會需要隨時在手機上玩那麼多遊戲?在疫情期間,這樣的需求終於湧現。因為封城與在家工作,欠缺實體娛樂的民眾開始轉向用手遊解悶,根據愛立信2020趨勢報告,不只韓國,全球遊戲市場疫情時都高度成長。但搶先布局,才有辦法再賺第一波。

 

從韓國第一大電信廠商、SK電信的財務長尹京根(Kyung-Keun Yoon),最近的公開談話就可以解讀出,韓國電信商已經開始初步回收5G開台成效。

 

「在Covid-19疫情期間,漫遊服務有受到衝擊。但是,5G服務持續成長,因為5G的費率相對高,也因此拉高了公司的APR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意指從每個用戶身上平均能獲取的收入,是電信業獲利關鍵指標)。…整體行動業務收入也因此微幅成長1%。」

 

漫遊因為疫情減少,是可以想見的,因為人們出門使用漫遊的機會變少了,未來疫情獲得控制仍可能變好。但5G帶來的高ARPU,會讓他們抵抗住疫情衝擊,未來營收成長是持續看好。

 

2019年慘澹開台,度過一年適應期後,2020年歡呼回收。韓國這個全球科技模範生,在5G之戰也交出第一波好成績。更趁著疫情這個非常時刻,養出第一波使用者偏好,以後續推新服務,就更能跑在潮流前面,值得台灣借鏡。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林士蕙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