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818-1.jpg
圖/美國總統川普。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從香港《國安法》到南海主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警告一次比一次重,讓人驚覺,軍事行動是否已不可免?

不過,在國際政治上,適度展現肌肉從來不是壞事,因為從二戰經驗到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戰事中,美國已經學到,單純的「姑息」無法帶來和平,適度用軍事力量示警,往往可以讓各方更為克制。

從釣魚台到台灣周邊以及南海,從空中到海上,稍微關心國際動態的人都會感到風雲詭譎。

今年以來,中國軍艦和戰機多次接近台灣,頻率之高史上少見。在台灣附近的兩個熱區──「釣魚台海域」和「南海」,同樣狀況頻傳。

首先是釣魚台,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4月宣布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區住址,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牽動釣魚台主權爭端的敏感神經。為了回應日本,中國出動兩艘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滯留超過39小時,寫下日本把釣魚台「國有化」後的最長紀錄。

在南海,6月底美國調齊三艘航空母艦,進行軍事演習,告訴中國,雖然美國國內新冠疫情和抗爭還是現在進行式,但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霸權,美國仍有餘力可以在太平洋管管國際事務。

香港《國安法》讓情況更詭譎

釣魚台和南海,向來是東亞兩大領土爭議,7月1日,香港正式施行《國安法》,讓美中以及周邊國家涉及的外交問題,又多了一個新戰場。

在《國安法》實施前一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明表示,美方即日起停止出口美國製防衛設備至香港,並中止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

0818-2.jpg
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Flickr, GPA Photo Archive

一連串發展到本週一(7/13)來到新高點。本週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指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完全不合法」。「世界不會允許北京把南中國海當作其海上帝國,」蓬佩奧說,美國將和東南亞盟友站在同一陣線。

聲明指出,中國多年來在南海「實施威嚇以便控制」近海資源。該聲明呼應海牙國際法庭
2016年一項裁決,該裁決裁定中國在南海的行為違反國際法。

這是美國首次就南海領土爭議公開表明立場,蓬佩奧的聲明表明華盛頓執行該法庭的決定—儘管中國拒絕接受那項裁決。

雖然聲明中沒有明確表示美國採取軍事行動,但讀過聲明的人絕對不會意外:如果中國侵略導致衝突爆發,美國可能會出兵保護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

當中國對外策略愈來愈走向激進,美國和西方國家應該如何應對,一直是外交圈激辯的議題。

在一篇名為
「台灣是下一個香港嗎?」的文章中,兩位曾經擔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Michael Green和Evan Medeiros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指出,中國一再在外交領域進逼之際,美國不能任由中國測試底線,「美國溫和的反應,將導致北京誤認,它就算在亞洲進行其他爭議性行為,也不會受到報復。」

姑息主義正式退場

Michael Green和Evan Medeiros還主張,對中國的姑息主義(appeasement)應該退場了。綏靖策略何時可用?如何用綏靖主義達到預期效果,是國際外交課堂必修主題。

不過,除了二戰經驗,西方國家幾次「姑息」極權政權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特別是俄羅斯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的教訓,更讓美國部分外交人士堅持,姑息不會帶來和平。

0818-3.jpg
圖/俄羅斯總統普丁。取自President of Russia

因為,美國外交學者認定,俄羅斯總統普丁之所以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正是由於先前2008年的喬治亞經驗。當年,普丁揮兵進軍喬治亞,聯合國和幾個大國,除了發言希望各方自制、停火,並沒有採取行動,國際社會的制裁力量有限。

因此,美國方面認為,如果美國一再讓步,持續「姑息」中國在香港、南海以及周邊其他爭議的手段,將會讓中國收到錯誤訊息,那就是無論中國怎麼做,美國和西方國家都不會干預。

也因此,美國在考慮如何因應香港情勢的時候,必須考慮更周延,切勿留給北京,可以一再跨越紅線的錯誤印象。因為中國會依據歐美對香港議題、南海議題的應對,決定接下來對外策略,其中包括對台策略,如不謹慎面對,中國將認為入侵台灣代價是「可以容忍的」。

對外強勢,習近平樹敵愈來愈多

近期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國還分別跟越南、馬來西亞以及印尼發生領土爭議。

在剛剛與中國發生邊界衝突的印度,同樣批判了「姑息主義」,多家媒體指責總理莫迪,認為他的「綏靖政策」要為20多名在中印邊界衝突中喪命的士兵負責。而在日本,英文日本時報指出,對中國的綏靖主義不會有用,且不應再使用。

0818-4.jpg
圖/達志影像

不過,即便美國對於《國安法》和南海爭議動作頻頻,從歐洲到東南亞,各國反應只能說不如美國預期:亞洲國家大多未對《國安法》表示意見,歐盟也僅說「會緊密跟進局勢發展」。

川普上任以來,強調「美國優先」的策略原本就讓各國很感冒,去年開始美國要求日韓分攤軍費、對G7的漠視,且從中東撤軍之後,今年又釋出訊號、打算從北約撤軍,再再都讓美國想要組織「抗中聯盟」困難重重。

許多盟友對於加入抗中聯盟有疑慮,是因為他們擔心,美中對抗將是沒有底線的對抗。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漠視WTO,甚至WHO等國際組織,意味著美國對於繼續擔任國際秩序領導者的決策興趣缺缺,根本就不是足以期待的領導人。

以戰逼和的中美新賽局

這也是為什麼蓬佩奧週一的聲明如此值得重視的原因,蓬佩奧否定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合法性,意味著美國接著將以「仲裁者」「國際協議」執行者的角色採取行動,其中包括軍事行動。

這意味著台海周邊的軍事衝突不可避免嗎?

事實上可能正好相反。僅僅只是姑息不會帶來和平,藉由明確行動清楚對北京傳達意志,正好提醒北京重新思考對外「擴張」策略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換句話說,適度展現鐵腕往往比純粹的柔性勸導更有效,這是用肌肉來溝通,用展現軍事實力來做外交。

當然,未來兩國關係要修復不會是一條容易的路,這也讓許多人懷念起歐巴馬時代善待盟友的「坦誠溝通策略」。

不過11月(美國總統大選日)就快到了,雖然民主黨執政,美國對於中國態度也難以立刻由硬轉軟。目前領先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身上殘留著歐巴馬光環,無疑讓他在國際舞台比川普更受期待。

0818-5.jpg
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Flickr by Gage Skidmore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李國盛
錄音轉述/陳雨新



【小辭典】

姑息主義又可以翻譯為「綏靖主義」。最能詮釋該主義的經典案例是,1937年至1938年間,西歐持續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實施的政策採取讓步策略,希望藉此獨裁政權逐步加入國際合作。

只不過,後來希特勒撕毀他在慕尼黑的承諾,出兵於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讓原本採行綏靖主義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恍然大悟,綏靖沒有辦法抵擋獨裁者,決定採取行動,阻止德國進一步侵略擴張,這,也演變成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