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825-1.jpg

光禁抖音還不夠!8月6日川普硬起來,指出WeChat一樣對美國國安有威脅,威嚇若沒有被美企併購,就要一起禁。結果引爆一群華人火速改用LINE,讓LINE美用戶暴增兩倍。現在外界除了看好LINE可漁翁得利,還有Signal、Telegram等更小眾的App也被點名。但是依照Google前任老董的預言,結局可能不是那麼美好?簡單兩個原因分析給你聽。

首先,這些出逃的華人用戶,確實是擔心中美網路平台大戰只會愈打愈兇,把LINE當應急。

《日經新聞》採訪一位長居在洛杉磯的李文(直譯,原文為Li Wen)小姐指出,她是WeChat死忠粉,最近發現許多朋友改用LINE,理由是擔心WeChat遲早要被禁採取因應行動,她得知後決定跟進。至於沒有改用臉書訊息工具,是認為這是美國公司產品,在中國是不可能使用的。

不過,這位李小姐與她的朋友,真是誤會大了。

用LINE取代WeChat可避免中美惡鬥?誤會大了!

LINE即便是源自韓國,早自2014年就被中國政府封鎖,在中國要用LINE,和使用臉書Messenger一樣都得借助翻牆工具才行。

從市調機構SensorTower
近期觀測的美國蘋果App Store市集上LINE的排行爆衝趨勢,可以觀察出這股出逃LINE風潮,是因為美國白宮兩次對中國社群平台不友善的發言引起。

0825-2.jpg
圖/LINE近期在美國App Store的排行爆衝。

第一波高峰是7月14日,正對上白宮顧問納瓦羅在7月 12日首次警告,美國政府將對中國社交平台展開封鎖行動。第二波高峰則是8月7日,自然是因為川普在前一天,出言將要嚴禁WeChat引發。

而光是7月那一波,就讓LINE美國用戶當週下載量達到11.9萬次,比前週的3.8萬下載量成長高達213%,同時間其他美國出品的社群App都沒有明顯成長。這也說明這股出逃潮,心裡擔憂的是中美對立激化,將讓網路世界也跟著分化的問題。

Google前董座早就預言:網路世界將分成中國一邊、美國一邊

並不是只有這些美國的華人用戶注意到這趨勢,Google前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早在2018年就
私下預言,網路世界將因為中美對立,分成兩邊。

他當時
分析,在未來10到15年內,將會看到網路世界分成兩大塊:一邊是由中國主導;另一邊是由美國主導。因為中國在網路產業的發展非常成功,占整個國家的GDP比例相當高,這樣的網路產業要輸出到全球,非常有競爭力。

0825-3.jpg
圖/Google前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曾預言,未來將呈現中美壁壘分明的網路世界。Flickr by JD Lasica

那為何會分裂?施密特進一步指出,網路產業的競爭力中國人自己也很明白,還會善用一帶一路的計畫虛實整合,吸引很多國家向中國靠攏。雖然中國對於網路世界採取的是嚴格監控,但這些國家只要有利可圖,會認為損失一些自由無妨,肯定會形成另一股強大新勢力。

只是沒想到川普總統積極反中,讓施密特的十年大預言,才不過了兩年就應驗了。

Telegram執行長杜洛夫憂心:川普霸凌科技公司,將扼殺全球網路!

Telegram執行長杜洛夫(Pavel Durov) 在上週得知川普封殺抖音的舉動,就在
自己的推特帳號發文表示憂心,他指出,川普做的事情,正在開一個危險的先例,因為,以前只有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才會用併購不成就禁止的手段來霸凌科技公司,現在美國也跟進,這股趨勢若變成主流,會扼殺全球網路世界。

第二點,接下來如果台灣企業有興趣進攻全球網路市場,有可能在中美夾縫中,兩邊討好生存嗎?

從施密特的預言就可看出,往後網路世界分裂,想用這樣的模式成功,應該愈來愈難。短期出逃的華人用戶,很快就會發現LINE依然無法在中國使用的事實,接下來,要找到在中美都能正常使用的社群App的機率肯定更低。

因為,以這個態勢看來,只要一有人發現可用的工具,極可能會被中、美政府嚴加監控或封鎖。

目前,到底還有沒有中美兩地都可以用的社群App?來自美國的社群聊天App Signal 是其一。該公司在日前
發表聲明,說仍可通過中共的防火牆,已引爆中國與香港當地下載潮。但,也已有人權觀察團體憂心,由於許多中國民運人士愛用,Signal即將遭到封鎖。

0825-4.jpg 圖/Telegram執行長杜洛夫(Pavel Durov) 表示將極力突圍中國的網路封鎖。Flickr by TechCrunch

香港反送中人士愛用的Telegram也在努力中。執行長杜洛夫6月底指出,正在突圍中國的網路封鎖, 由於他曾突破自家普丁政府的網路封鎖成功,因此對「解封」中國有信心,只是至今仍未聽到成功消息。

無論如何,未來網路中美兩個世界,沒有灰色地帶,每個聊天App都得選邊站,市場發展勢必受限,看來是逃不掉的大未來。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林士蕙     
錄音轉述/陳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