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1005-1.jpg
圖/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天下文化提供

33
年新加坡外交官經歷的馬凱碩,見證無數強權大國欺壓小國的歷史事件。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馬凱碩從美中台關係詭譎多變當中,深刻剖析小國生存之道!

自川普當政後,不論是貿易戰、華為禁令等,都讓中美之間的矛盾不斷被激化。而在這兩大強權夾縫中生存的台灣,如今要尋求到未來最佳的自保暨發展模式,愈發困難。

此時,若懂得和深諳小國外交精髓的學者借鏡經驗,也許能找到解方。來自新加坡的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就是這樣的學者。

他曾擔任聯合國大使,有長達33年的外交官資歷,為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其在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任內,曾親眼見證許多強權大國欺壓小國的殘酷現實,包括1983年,雷根總統決定入侵格瑞納達,遭聯合國多數會員否決,依然無視等關鍵事件,這些都成了他日後進行地緣政治研究的素材。

馬凱碩曾在多年前大膽預言西方衰微、中國崛起。如今,在這本新書《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
(Has China Won? 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中,融合他長期聆聽已逝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教誨,以及自身做國際外交的經驗智慧,深刻剖析地緣政治下小國的生存之道。

小國別做出頭鳥,台灣人請小心

9月中,接受《遠見》視訊獨家專訪時,馬凱碩雖因新加坡疫情在家工作,對國際情勢卻仍密切關注。一聽聞記者提起近期中國軍機繞台頻繁,這位全球地緣政治專家馬上點明:「這不是個好兆頭!台灣人請小心!」

他在專訪中不斷強調,聰明的小國,要懂得低調,別做出頭鳥。

尤其當中美大國根據自身利益前來拉攏,小國千萬別選邊站。倘若被一方記恨了,總有一天兩大強權找到方式妥協,出頭鳥的下場卻是被犧牲。

今年台海詭譎的氛圍下,馬凱碩嚴肅認為,台灣正在進入一個相對危險的階段,若有機會面見蔡英文總統,他很希望能建議她,未來不論在面對美國總統,還是北京政府,都要注意台灣實質上能獲得什麼?這更勝於表面上的形式。

例如,當美國總統川普打電話來,要審慎思考背後真正的訊息。別只因為對方一兩個表面上的友好舉動,就誤認是實質的外交升級。

在川普心裡,北京政府較重要

畢竟,根據川普前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在回憶錄《事發之室》(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中的說法:在川普的心裡,北京習近平政府對美國的重要性,可是比台灣高!

至於,馬凱碩如何解構中美台地緣政治角力的最新情勢?可以從他對於中美最新競爭態勢、川普對中貿易戰的效應,以及台海情勢觀察,這三大關鍵問題的解析看起。

首先,從中美競爭態勢來看,馬凱碩認為,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競爭力逐漸超越美國,是不爭的事實,取代只是早晚的事。

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爆炸性成長,就是鐵證。他分析,1950年,以購買力平價(PPP)來換算,美國占了全世界GDP的27.3%,當時的中國只占4.5%。到了2018年,美國的占比僅為15%,已經落在中國18.6%之後。從這個關鍵數字,就能看出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的飛躍性成長,以及美國的停滯不前。

而近期川普政府以國安理由祭出華為禁令,是否能有效提升美國競爭力,並挫傷中國經濟實力?馬凱碩認為,長期來說,這些做法是美方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只有當中國還需要依賴美方提供半導體技術,美國才有機會利用這一點,來威嚇利用中國。

但因為美國人一向自視世界霸主,很難接受競爭力衰微的現實。

中美台關係,模糊要比清晰好

馬凱碩認為,其實,光從美國人選出川普如此作風極端的領袖,就可看出一般民眾的心態。也因此,中美的矛盾情勢,可能也不是美國總統換人就能馬上消解。小國夾在中間做經貿交流時,用圓融手法因應會比較好。

另外,川普政府近期有意打破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暗示有意將美台關係升級,已引起美國著名中國學者、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L. Shirk)高度關注與憂慮。馬凱碩又怎麼看?

在專訪時,馬凱碩多次強調,中美台這三角關係,就是「模糊」才好,變「清晰」反而不妙。因為多年來,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繁榮,就是靠著中美台之間刻意的『模糊化』所致。

什麼是戰略模糊?為何多年前,美國會決定針對兩岸關係制定這樣的政策?馬凱碩分析,歷任美國政治領袖都明白,有一個議題,是中國領導人絕不能妥協的,就是台灣議題。

因為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包括目前在任的習近平在內,若是被認為在台灣議題上軟弱,就有可能被趕下台。因此,美國理解自己若過度鼓勵台灣獨立,有可能刺激中國領導人被迫作出積極的軍事行動,用武力統治台灣。

另一方面,美國長久以來,希望中國能逐漸走向民主,已建立良好民主政治體制的台灣,就是美國希望中國學習的典範。因此,美國也傾向用較非官方的態度,來承認與扶植台灣。

因為上述種種考量,美國政府長期決定以模糊的戰略來因應:一方面絕不在承認台灣主權上過分積極;同時也協助台灣建立自主防禦的能力,以免中國有趁空武統的機會。

美方已頻踩紅線,對台海恐不利

然而,最近川普政府團隊多次來訪台灣,曾來台和蔡英文總統會面的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9月初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發文,呼籲美國政府該將長年的戰略模糊政策終止,提供台灣更直接的軍事協助,在馬凱碩看來,這表示美國試圖踩紅線,對台海和平相當不利。

他認為,即使未來台灣真的要和美國積極交流,一定要低調再低調。像是泰國,今年7月才剛和美國更新簽署互為捍衛國家安全盟友的聲明,官方在關鍵細節上也一律噤聲。

總而言之,這位地緣政治專家觀察認為,台海情勢相當緊急,也希望台灣人民與當權者能意識到嚴重性,並懂得駕馭這個不可知的未來。

但真能如此?只能交由全體台灣人深思與決定。

多相關報導與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林士蕙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