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1009-1.jpg
圖/華為及供應鏈遭美方封殺。達志

美國施壓全球,要求對華為全面斷供,嚴重影響華為手機及5G設備生產,中芯也恐將列入實體清單。但中國擁有龐大市場與大數據,不可能輕言舉起白旗,台灣又該如何因應全球科技業的「平行時空」?

愈接近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舉棒暴搥中國科技公司的力道就愈重。

8月,繼「華為禁令」後,川普突然舉起行政命令的機關槍,對準WeChat與TikTok,下令在45天後,禁止兩家公司在美國提供服務。

一個月後的重砲尤其密集,美國施壓全球晶片企業對華為全面斷供,措施正式生效,嚴重影響了華為手機及5G設備的生產。

美方制裁中芯,比華為禁令更傷

9月20日,WeChat就此停止再在美國提供移轉資金及支付等功能,但被加州法官發令阻止。

暫時逃過一劫的,除了WeChat,還有TikTok,將與甲骨文、沃爾瑪共同成立新公司,以迴避相關制裁(表1)。

1009-2.jpg
圖/中美科技摩擦。

「很明顯就是選舉到了,」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判斷,於是,美中科技衝突急遽升級。

熟稔美中台之間博弈關係的何春盛,從歷史的縱深觀察,過去只要任何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上逼近美國時,美國都會出手,就像二戰後的俄羅斯,以及1980年代的日本一樣。這一次,美國鎖定中國,貿易和科技戰輪番上演,愈演愈烈。

美國從2018年開始狙擊世界通訊設備龍頭、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華為,華為歷經副董事長被捕、安卓作業系統禁斷,到再沒先進製程晶片可用,迄今沒被打垮,顯見它內含的實力。

然而,當市場傳出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可能被美國政府列入下一波禁止出口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之後。業者研判,中芯若成為新靶子,這才是華為真正危局。「中芯這一波如果打下來,會比華為禁令的影響更深更遠,」半導體零件及原料廠、意德士科技董事長闕聖哲觀察說。

由於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中,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Tencor)、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皆為美國企業。闕聖哲預見,美國將繼阻斷美系半導體設備賣給中芯外,後續也會限制設備維修等的售後服務,因此,甚至最後連設備妥善率勢必降低。

闕聖哲認為,一旦中芯被封鎖,華為將不只是先進製程的晶片斷貨,就連成熟製程的晶片也會被劈得痛苦不堪。

中美科技大戰,誰能笑到最後?

值得玩味的是,美國政府出手,往往只是一紙政令,就讓中國業者跌入火坑,為何中方只能挨打?

「把半導體整個產業鏈攤開來,」會發現關鍵技術和設備,主要還是控制在美國手上,何春盛指出。

美商除了掌握全球六成的半導體設備,IC設計軟體公司也主要由三家美商公司:新思科技(Synopsys)、益華(Cadence)及明導(Mentor Graphics,2016年被西門子併購)把持,意味所有IC設計的工具,幾乎全來自美國。「這就是為什麼台灣跟美國,要建立緊密的關係,」何春盛說。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洪春暉研究,美國因為集合全球的優秀人才,除了在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半導體設備、IC設計軟體等具有領先優勢,在作業系統、生醫、無人載具、太空科技等,亦是勝者。而中國大陸因為集結全球製造產能,在量產製造能力上具優勢。

美國政府面臨科技外流與國家安全的風險,一是透過限制技術輸出的方式進行箝制,再者是逼迫中國科技業者退出美國市場。

各界研判,中美科技戰短期內不會停火,而且恐怕不會只聚焦半導體,主戰場還將包括其他攸關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領域。比方說人工智慧。

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曾採訪美國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執行長埃齊奧尼(Oren Etzioni)認為,美國會贏,尤其是商業領域,但差距正在縮小。

同篇受訪的「AI Singapore計畫」首席科學家、新加坡大學副校長陳祖瀚,則指出中國已在機器學習方面占有優勢,「因為他們獲取數據更容易。」

而在網路平台的領域,互聯網公司市值前20大排名,美國有GAFAM:Google、Apple(蘋果)、Facebook(臉書)、Amazon(亞馬遜)、Microsoft(微軟),中國有ATABB:Alibaba(阿里巴巴)、Tencent(騰訊)、Ant(螞蟻科技)、Baidu(百度)、ByteDance(字節跳動),似乎各有擅場。

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傾全國之力,計劃在2025年,培養出數家能進入世界前十名的新能源汽車巨頭,為此給予極大補助,有叫陣美國特斯拉之意。

另在無人機部分,中國的大疆創新占有全世界70%、連美國市場也有47%的市占率,遙遙領先北美最大的無人機廠商3D Robotics。

只是,科技的持續創新,強烈依賴著數學、理化、材料科學等基礎科學,以及半導體、光纖、微波、超導體、無線、軟體、網路等關鍵技術。因此,何春盛提醒:「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美國還是世界最強。」

根據大陸《財經》雜誌報導,在醫療技術、發動機、高分子化學、計算機技術及基礎材料化學等,中國都高度依賴美國。熱處理和設備、電信、視聽技術、光學、奈米技術等是低度依賴,這些的技術含金量相對較低(表2)。
1009-3.jpg
圖/中國產業仍依靠美國。

只是,中美科技開戰,其實美國也會受傷。以華為禁令為例,大陸媒體評估,美國高通將每年失去80億美元的訂單,另一家晶片巨頭美光的損失也將超過20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0%以上。

台積電則不受太大影響。知情人士指出,華為空出的產能,立刻就被其他客戶搶走填滿。

處於兩強間,台灣得小心走鋼索

至於中美對決,台灣科技如何因應?何春盛分析出四套劇本。

第一是為了中國內需市場,在中國保留合理的產能。其次,勞工需求量大的台廠,分散生產基地到印度、東南亞。第三,附加價值高的產業,返回台灣以自動化生產。第四,最終市場在美國、日本、歐洲的產業,宜規劃布建靠近市場地的製造價值鏈。

洪春暉觀察,美國持續管制之下,未來中國恐將發展出自主供應鏈系統,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也就是,全球科技業正在裂變成兩個「平行宇宙」。

美國希望世界各國科技業者配合它所主導的政策,重新再調整供應鏈,台灣ICT產業勢必首當其衝,生產基地挪移已經紛紛展開行動,但台灣企業要如何選邊站?

1009-4.jpg
圖/美國總統川普,點名TikTok、WeChat退出美國市場。達志

「台灣電子業會變成,『在不得罪中國的情況下』配合美國,」一位重量級美商台灣總經理如此分析。

理由是數家台灣大廠的「身家」,從生產線到中衛體系,絕大部分產能設在中國,要搬遷,一時半刻也沒法那麼快,「萬一動作太大了,讓中國不爽,不是台灣資通訊行業能夠幹的事情。」

同時,一定得配合美國,因為台灣的資通訊行業包括半導體,「是與美國分工,跟美國人分錢長大的。」這位總經理認為,如果得罪美國的話,光是針對某個廠商實施禁運,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得看兩大國臉色的台廠,彷彿拿著平衡木,小心翼翼地走在鋼索上面,而且未來要走很長一段時間。「假使中芯被封殺,兩年內,大陸半導體產業會有很大幅度的重組,」闕聖哲說,這是危機,當然也就是轉機。

大陸將更加積極培養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包含設備、零組件等,「我們會在看清楚狀況之後,審慎做出下一步進軍中國的計劃,」闕聖哲說。

中美這場看不見煙硝的科技戰,沒有好壞之分,僅存敵我。在戰爭的陰影下,既不能坦然擁抱善的一方,也無法對惡的一方斷然詛咒。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莉燕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