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0世代展現改變台灣未來走向的力量。張智傑攝
誰是「00世代」?他們是1998~2002年誕生的台灣年輕人。「00世代」是什麼模樣?他們不輕信權威說法,勇於查核;他們沒歷史包袱,冷靜看待局勢變化;他們是數位原生代,習慣與全球同步。這群台灣新世代大軍,是當下政治、經濟、文化的新興勢力。但,正因為他們活在一個與其他世代截然不同的環境,來不及參與和感受前世代的歷史與氛圍,我們希望藉由對話,將世代間潛存的偏見與標籤,化為跨世代的共榮與力量。
你,還記得你的20歲嗎?
20歲,是「轉大人」的數字。有了投票權,或許有第一份工作,也對生活擁有更多選擇權。
今年20歲壽星,誕生在千禧年前後,國際上常被歸類於「Z世代」(指1995~2005年出生的世代),成長過程深受網際網路、社群媒體、3C科技的影響,被視為「活在網路上的第一代」。
在台灣,2000年前後誕生的這群人又更特別!
因為1998~2002年這五年間,台灣在政治、經濟、教育、媒體、景氣、文化上,都發生了「斷裂式巨變」,當舊模式破滅、新模式不明,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衝撞,也塑造出他們獨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合稱「三觀」)。
這群總數約110萬人的年輕人,是台灣的「00世代」!
經濟上的崩世代 影響政治板塊的首投族
他們代表的,是台灣接下來最重要的世代分水嶺,因為在他們之後,台灣所有世代都成長在「網路原住民」「政黨輪替後」「經濟不景氣」之下,00世代,是巨變後的第一代,透過他們,可預見未來30年台灣年輕族群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方向。
提到目前的年輕世代,你會想到哪些「形容詞」?
「不願意吃苦」、「只在意薪水」、「沒有企圖心」、「只想小確幸」、「只會怪政府」、「搞世代鬥爭」……這些評論大家並不陌生,如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曾說,年輕人找工作不要只想著鈔票,要思考這個工作能帶來什麼未來。
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也曾指出,上一代在艱苦環境中沒有抱怨,年輕世代不應該責怪政府,要自己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這些評論,看似直白,其實也揭露出長輩們的苦口婆心與極度擔心。
他們看著台灣20年來從四小龍之首一路跌成吊車尾,當年四地人均所得都不到5000美元,去年新加坡已達6萬3987美元,香港是4萬9334美元,南韓為3萬1430美元,台灣卻還僅有2萬5909美元。
當時遠遠落後的中國,20年來更是脫胎換骨,行動支付世界第一、北上廣深已是世界一級大都會,中國青年的「狼性」,更在全球快速嶄露頭角。
對比,台灣的年輕世代,好像只是沉溺在眼前,卻沒有多少「為自己改變」的實際行動,甚至還在各種政治惡鬥、社會內耗中「搗亂社會秩序」。
然而,面對「崩世代」「玻璃心」「豆腐族」這些標籤,第一時間,聽在感情表達直接的年輕世代,難免憤恨不平。
因此,在年輕世代的同溫層裡,開始以「慣老闆」「奧老人」「三寶族」……等聲音予以回敬年長世代,甚至這些內心的反動,近五、六年來,更一次又一次地從口號化為實際抗爭行動。
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年輕世代攻占立法院;2015年7月,由高中和大學生組成的反黑箱課綱聯盟,趁夜翻牆攻占教育部。
圖/台灣近年興起「世代交替」的訴求。陳之俊攝
這份「世代交替」的激烈訴求,在2020年,隨著00世代成為首投族而衝上最高點,1月的總統大選,蔡英文以史上最高817萬票當選總統;6月,高雄市長韓國瑜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被罷免下台的縣市首長,多多少少都與年輕世代的串連與主張有關。
先遑論政治的選項孰是孰非,但至少意謂00世代,已開始展現他們「掌握台灣未來路徑」的實際力量。
只是,世代間,非得只能以「老派」與「判逆」;「既得利益」與「血氣方剛」來互貼標籤嗎?在雙方都沒能參與彼此獨特的歷史經驗時,何不試著了解對方的「那些年」,交換「史觀」,了解彼此的心?
成功典範破滅,「不願相信大人」
我們試著從00世代與其他世代的交互視角來還原世代輪廓。
「世代衝突來自典範的破滅,而00世代,正是在其中拉扯最深的一群,」前台大社會系教授、知名社會學者李明璁表示,00 世代面對「自我渴望vs.社會期待」的緊張,前所未有的高,最大原因,是隨著科技、社會、經濟轉變,00世代小時候被教導的「成功典範」,長大後發現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
奧美集團最年輕的總經理莊若芸進一步分享,從前談到「台灣之光」,往往是學術巨擘、體壇明星、政治精英或產業領袖,但如果瀏覽維基百科(Wikipidia)上的台灣大事記,會發現2000年後的「台灣之光」,開始有了各種新樣貌,可以是專心做麵包的職人、投身偏鄉教育的老師、小眾領域表現頂尖的學生,甚至以前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電競選手。
「不再一定要『高大上』才叫成功,只要做出一件值得被肯定的事,就可以是成功。」
然而,台灣社會一面稱許這種「創造人生意義」的新典範,卻還是對「賺大錢、成大業」的傳統典範深信不疑,這也讓00世代面對未來時,充滿了認知上的矛盾。
李明璁對此解析,台灣的不同世代爭議的背後,其實是強調自我價值的「個性人」,與傳統社會價值「集體人」間的矛盾,李明璁分析後認為,「00世代被鼓勵努力長得沒有包袱,但社會對他們這個世代還是充滿包袱。」
2000年後全球掀巨變 台灣囝仔如何成長茁壯?
「我們對世界的反應,是根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來決定的,」知名社會學者、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表示,00世代的成長背景,和19XX年誕生的其他世代,有著極大的斷層,2000年前後,台灣發生了許多延續至今的大事。
2000年,台灣政治上發生「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族認同開始發生轉變;2001年,《壹週刊》來台,八卦內容引發「新聞造假」的信任危機;1999年,《教育基準法》通過,教改打破過往單一知識標準;2001年,台灣經濟首度負成長;2002年,全台房價開始起漲,薪水趕不上物價與房價,引爆民怨。
同時,全球科技也一日千里。
1999年,Google成立,人人可以隨時搜尋與檢證資訊;1999年,微軟MSN Messanger普及,人際溝通進入即時通訊時代;2000年,PChome電子商務啟動,在台蓬勃發展;2007年,iPhone上市,智慧型手機更徹底改變大眾日常。
面對這些轉變,上一個世代是被迫順應,但對00世代來說,這些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生活,從小到大的學習、思考、決策,都是直接對應這些變化的原生反應。
以往,社會經驗得以輕易地代代相承,但如今,爸媽與子女、老師與學生、長輩與晚輩,面對2000年前後的各種巨變,都是站在同一條通往新世界的起跑線上,所有人都沒有典範可循了。
更進一步反思,由於00世代來不及參予「二戰世代」當年顛沛流離的體驗與恐懼;「戰後嬰兒潮」胼手胝足打造出經濟奇蹟時的驕傲,以及今昔對比時的失落;更難以理解(19)70後(20)00前的X、Y夾心世代,在既沒有上世代的威權和地位,更不如00世代敢怒敢言、敢愛敢恨下而產生的壓抑……
壁壘分明,「世代需要對話非交替」
因此,就在世代切割太快、太壁壘分明下,也加深了00世代與非00世代間在政治、經濟、國家認同、社會議題上的認知歧異。
有些人認為,解決現今社會問題,要推動「世代交替」,但「交替」的潛台詞,是認為年長一方有可以解決年輕世代問題的解方,但他們不肯分享,所以必須強迫他們交出來。
劉維公說,這是台灣社會對世代議題最大的誤解,也是最應該要有的認知,就是沒有誰理所當然地要給誰什麼,不管年輕人還是年長者,每個人都應該要盡自己的責任。
但如果大家面對未來,其實都沒有確切解答,這時候,最重要的就不是交替,而是對話。
而你,準備好對話了嗎?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謝明彧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