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1209-1.jpg
圖/東協10國和中、日、韓、澳洲和紐西蘭等15國15日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達志影像

雖然剛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灣被排除在外,但台股今天(11/16)卻在台積電領軍下,再創歷史新高!長遠來說,這項協定對台灣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

涵蓋全球三成GDP與人口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1月15日簽署,被《經濟學人》稱為「中國改寫全球化規則之舉」,但台灣卻被排除在外。

目前,台灣周邊有兩個主要貿易協定,包括中國主導的RCEP,以及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夾在美中貿易戰,又被RCEP拒於門外、加入CPTPP遙遙無期,到底會帶來哪些衝擊?

衝擊一:占台灣外銷訂單約四成,加速傳產外移

RCEP涵蓋的中國、日本和東協10國,占了台灣外銷訂單約四成。2020年上半年,中國(含香港)占台灣外銷訂單26%、東協占9.2%、日本占5.4%。

由於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資訊科技協定》(ITA)後,電子和資通訊產品出口早已零關稅,但傳產卻沒有這種待遇,尤其是工具機、石化、紡織等產品,在RCEP上路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恐會受到威脅。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就直言,RCEP的簽定,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影響不大,但是,對傳統產業如紡織、機械、石化等行業的產品外銷到RCEP成員國將面臨很大挑戰。

東協是台灣的重要市場,蔡練生表示,台灣若未加入RCEP,無法享受到包含貿易、服務業及製造業等關稅優惠措施,「未來台灣在RCEP成員國之間的市場開拓相當不利,台灣企業恐將加速外移至RCEP成員國投資設廠。」

衝擊二:產業兩極化,電子強、傳產慘

事實上,今年以來台灣出口呈現兩極化,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等高科技產品出口呈現兩位數成長,創歷年同期新高。反觀機械、塑化、紡織等產業,出口金額卻是兩位數衰退,紡織更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如今,隨著RCEP成軍,產業兩極化的問題恐會更趨嚴重。經濟部長王美花盤點受到衝擊的產業時指出,因中日韓未來降稅,可能對石化業影響最大;紡織業的上游原料面將會面臨競爭,但中、下游廠商已進行分散布局,衝擊較小。

1209-2.jpg
圖/經濟部長王美花。經濟部官網

至於汽車零組件業,王美花指出,若關稅降低,會讓日本在中國的汽車廠進口汽車零組件更為方便,但台灣產品以銷往歐美為主,影響相對有限;工具機產業,則要繼續多元布局,政府也將推動高階製造、智慧製造,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

雖然台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已經有逾七成是免關稅,但中經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也提醒說,剩下關稅受影響的三成,卻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尤其以機械、紡織與石化業,影響最大。

劉大年還指出,RCEP對服務業、電子商務做了很大程度的開放,這也是過去東協國家較少提供優惠的範圍,「如果我們不能加入,金融業到東南亞開分行、拓展市場,就會有很多困難。」

衝擊三:中國經濟影響力大增,台灣要加入恐須付出代價

以中國馬首是瞻的RCEP生效實施之後,不只加劇與美國在區域的競合態勢,也會強化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認為,雖然RCEP並未大幅改變現狀,卻象徵中國對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加,能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區域最重要經濟強權的形象。

而台灣若想加入這個由中國占據主導地位的RCEP,很可能必須做出政治承諾。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當前社會氛圍並不支持,而且,就算做了,也未必能如願。

1209-3.jpg
圖/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蘇義傑攝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法院備詢時,就直言:「爭取加入RCEP,中國一定會提要遵守一國兩制,國人可以接受嗎?」

衝擊四:中日韓之間零關稅,台灣將面對新競爭

李淳認為,考量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之間已有實施生效的FTA,RCEP只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升級,「對台灣有影響,但影響沒有想像那麼大」,RCEP真正需要立即關注的議題,反而是台灣在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些主要競爭對手間的勢力消長!

李淳指出,原本沒有簽定FTA的中日、日韓,當RCEP生效後,台灣在中國市場將面臨來自日本的競爭壓力,而在日本市場也會面對來自中國和韓國的競爭壓力。

因此,李淳建議,CPTPP不是完美,但卻是很重要的替代選項,若能加入,應能夠有效抵銷不少RCEP帶來的衝擊。

面對RCEP的衝擊,除了期望政府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或者爭取加入CPTPP之外,業者恐要自立自強,拉高產業門檻,築起護城河,遠比等待有朝一日能加入區域協定更為可靠。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鄧麗萍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