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104-1.jpg圖/嚴長壽近年來鮮少公開發言,一場疫情讓他萌生焦慮感,決定再度挺身而出,為台灣社會發聲。池孟諭攝

國際大門閉鎖,國旅雖迎來利多,但衍生諸多亂象,把一度打算「封麥」的嚴長壽逼了出來!由於擔憂旅遊業可能的「墜崖式崩毀」,他再次提出建言、針砭時局,盼台灣走向更文明的生活。

一株病毒,無情地封鎖各國大門,過去如候鳥一般,頻繁追逐白雪、紅葉、世界絕景的國人,因為走不出去的窒悶壓力,一瞬間全往國內各大景點跑,把高山、離島擠得水洩不通,花東、澎湖也處處是人。

一年多來,報復性旅遊、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塞車……,一連串畸形現象接續上演,甚至出現搭機、搭船的「偽出國」風潮,試圖讓遊客自我催眠。

在政府推波助瀾下,國旅市場確實呈現猛爆性成長,看似風光的背後,「台灣觀光教父」嚴長壽卻預見不少危機。

嚴長壽說:「我原本打算70歲退休,把舞台讓給年輕人,繼續深耕偏鄉教育及公益。但這場疫情,讓我有很深的焦慮感!」

全世界都在失火,台灣難獨善其身

兩年多前,當美國矽谷最後一場巡迴演講熄燈後,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決定不再公開建言。但曾擔任台灣觀光協會會長的使命感,加上目睹旅遊業伙伴恐面臨「墜崖式崩毀」,讓他打破沉默,特地出版新書
《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再度為台灣社會發聲。

雖然台灣防疫表現不差、國旅市場大幅成長、疫苗研發屢傳捷報,世界局勢似乎往好的方向走,但嚴長壽仍憂心忡忡,認為全世界都在失火,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尤其想走出去時,各國的火都還沒滅,必須群策群力把火滅掉,大家才有恢復的機會。

「就算火滅了,被燒黑的焦土,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長出嫩芽,台灣不能太樂觀!」他提醒。

0104-2.jpg 圖/嚴長壽雖投身公益與偏鄉教育多年,但仍關心台灣觀光業的未來發展。張智傑攝

亂象1〉各行各業崩壞「由撐到爭」

面對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停滯危機,嚴長壽坦言,許多產業將出現「由撐到爭」的崩壞景況。

以航空業為例,因傳統旅遊市場停滯,許多業者紛紛利用緊急運送物資需求,將部分的客機轉為貨用,造成貨運漲價、空運費大漲三倍,大夥「撐著求生」苦等復甦。

但貨運榮景只是一時,這波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緩解,受創的市場經濟,也無法馬上讓載客量回復原有規模。可想而知,觀光業必須經歷漫長的修復期。

當旅客持續萎縮、航空交通需求減少,航空業者只能被迫降價、砍價,甚至公司遭到拍賣,飛機也面臨拆解或變賣命運。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飯店業。頓失客源的業者,仍需負擔龐大租金和成本,撐到最後,不是倒閉、就是被併購、轉賣;新業主將以低廉成本承接資產,進行低價競爭,市場最終恐形成血流成河的割喉戰。

嚴長壽提醒,以兩岸交流停滯的現象研判,即使沒有這次疫情,台灣也會有許多旅館面臨拍賣。每個業者都在撐,撐到把以前盈餘吐光,或是向銀行超額貸款,後果難以想像。

0104-3.jpg 圖/嚴長壽研判,這波疫情短時間不會緩解,觀光業要做好萬全準備。池孟諭攝

亂象2〉陸客急凍效應恐再重演

即使國旅熱為台灣的觀光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疫情始終混沌未明,嚴長壽繼續扮演「烏鴉」角色,針砭時局。

他直白點出,政府在台灣疫情相對平穩之際,應「預留存糧」,而非「撒錢應急」,要把握難得的機會擬定縝密策略,推動產業升級。

至於旅遊業本身,也該重新整頓營運、調整體質、優化品質。以前大家忙著衝業績,現在突然停滯,反而可以靜下來,重整思考和反省,為再出發做好準備,「但顯然,大家都錯失這次讓台灣『轉大人』的最好時機!」

嚴長壽以多年前剛開放陸客觀光的盛況,對比當前的國旅熱。

當時,全台業者為分食陸客商機,一窩蜂地搶建旅館、削價促銷,大手筆添購遊覽車,讓各景點瞬間塞爆。後來兩岸關係急凍,陸客頓時縮水,一堆旅行社接連倒閉,遊覽車也賤價求售。

近來的報復性出遊熱潮,雖宛如一場及時雨,讓國旅業者得以喘息、也確實獲利,卻再次抱著「中樂透」的心態,把原有東西丟出來、再賣一次,不僅沒有提升,反而更加粗俗,端出路邊攤的水準,卻收五星級飯店的錢,「質低價高」令人搖頭。

倘若兩、三年後,疫情威脅遠去,國際大門重新敞開,遊客又一股腦地往國外飛,業者將頓失客源,災難又開始循環。「浪潮一旦退去,所有炒短線取巧的作為,都將赤裸裸地露出窘態,甚至血本無歸!」嚴長壽語重心長地說。

0104-4.jpg 圖/台灣必須改變旅遊思惟,發展出結合當地文化與特色的「慢遊旅程」,才是永續發展之道。陳之俊攝

解方1〉政策先行、找出定位、管控成長

面對恐將暴起暴跌的國旅市場,嚴長壽強調,不合理的成長絕非好現象,反而是警訊。對此,上至政府決策者、下至任何一個經營者,都要懂得「管控成長」(management growth)。

他觀察,許多業者只看短期成效,進行反射性的盲目跟風,甘於做旅遊資源的被動提供者,直到濫用殆盡被遺棄。

但負責任的決策者,必須做好通盤規劃,清楚掌握什麼要存、什麼要廢、什麼要擋、什麼要加強,考慮周全後讓政策先行,再找出定位,決定發展方向後編列預算,把錢花在刀口上,施行總量管制,進一步掌控成長,才能打造永續的經濟體質。

在政策先行、找出定位的實踐上,瑞士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2013年3月,《遠見》團隊曾遠赴瑞士採訪,探討同樣身為小國,又遭三強環伺(瑞士夾在德、法、義之間,台灣則鄰近中、日、韓),它如何從烽火連天的窮鄉僻壤,搖身一變為觀光活躍、經濟耀眼、形象優質的典範。

文中披露,瑞士舉國上下精心策劃、通力執行許多「故意策略」,也盤點自身優缺點,如自知重工業贏不過德國,就不強出頭;評估發展鐘錶是優勢,打出自己的獨特性。

旅遊當局也掌握整體資源,知道哪些人、哪些地區必須保持原始風貌,哪些地方可以有計劃開發。

因此,半個多世紀過去,瑞士在經濟上沒有被周圍強國壓倒,養牛的依舊養牛、擠牛奶的仍在擠奶,獨特的觀光賣點與工匠精神,讓全球遊客趨之若鶩。

位於宜蘭大同鄉寒溪村的「不老部落」,便是管控成長的本土典範,經營多年仍聲名遠播。

全村沒有被利益沖昏頭。旺季時,當其他景點業者忙著大撈一筆,犧牲品質、削價競爭;他們卻勇敢地拒絕遊客,每天最多只收30位,慢慢改變來客的旅遊習慣,教育市場重視深度體驗。

做好總量管制後,村民再利用剩餘時間顧好品質,專心維繫原住民傳統文化,並安排子女念部落裡的原根職校,協助復育地方生態。因此,不老部落能不受疫情和淡旺季影響,始終不愁客源。

「相反的,台灣許多地方卻是短視近利,跳不開暴飲暴食、質低價高的循環,永遠學不到教訓!」嚴長壽痛心地說。

0104-5.jpg 圖/不老部落沒有被利益沖昏頭,堅持管控遊客人數,讓當地旅遊品質得以維持水準。天下文化提供

解方2〉打破湊假迷思,建立生活文明

當政府、業者改變觀念的同時,一般民眾又可以怎麼做?對此,嚴長壽建議,可從休假方式與時間安排開始調整起,逐步建立生活文明。

一般來說,國人有「週休」「節慶」「特休」三種假期,卻常在規劃上產生混淆,導致休假無法盡興,又帶著滿身疲憊返家。

他解釋,「大家都以為出遊塞車是公路管控的問題,其實問題不在公路,而是出在湊假期及休假時間安排!」

對於政府為了便民,在節慶強推的「彈性假」,嚴長壽其實不樂見,因為這不僅打破日常生活節奏,也喪失原始節慶背後的文化意涵,假期人潮更成為難以避開的壓力。

他的建議是,週休二日是工作短暫的喘息,用來調節生活壓力,只從事短距離的休閒,陪陪孩子、整理家務、修剪花木,也是不錯的方式;而節慶假日,不一定要去風景區人擠人,可喚回集體文化記憶,與家人享受節慶的獨特意義。

例如,元宵節若能找回「小鎮文化」,每個家長帶孩子用竹子做燈籠,然後打著燈籠逛小鎮,即是非常美好的生活體驗,也是一種文明的展現。

至於年度特休假,可以拿來規劃長途行程,進行深度慢遊與特殊體驗。透過到外地旅行的疏離效果,從日常的軌道游逸出來,讓人調整步伐、充飽電力,達到休憩的真正目的。

當國人重新調整三種休假的排序,便能錯開出遊時間,不僅能有效疏散車流,幫助業者弭平淡旺季落差,民眾也能更平均、有品質地造訪各地景點,形成良性循環。

讓旅客願意「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然而,嚴長壽不諱言,要顛覆國人的旅遊習慣並不容易,最終仍得從教育著手,一步步導正觀念,唯有如此,台灣的旅遊生態系才會更健全、更優質,也才能細水長流。

「在疫情紛擾下,更要讓心情放慢,關掉非常焦慮的『躁』,當我們對每趟旅程都能『細嚼慢品』,業者自然會端出高品質的內容,創造體驗與感動,讓旅客願意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位「封麥」許久的台灣觀光教父,暌違多時難得再拾筆桿,他對台灣社會邁向更文明的生活,有著深切期許。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劉宗翰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