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遠見 | 遠見觀點
聲音課程 35小時40分21秒 共 10 集

0108-1.jpg
圖/森林高空鞦韆可以盡享東海岸風光。

台東,正如詩人余光中所歌詠的,天高星密,鷹飛風長。

在疫情癱瘓全球觀光業,不少國際知名景點乏人問津之際,台東反迎來大批國旅客,更觸發「有機觀光」誕生。

但,什麼是有機觀光?

代表性的旅遊方式,是植樹廣達30公頃的竹湖山居,這處面臨太平洋的小山凹裡,不時傳來驚喜呼聲,似乎也喊出有機觀光的無窮潛力。

樹海包圍民宿、高空滑索享山海美景 

穿越樹林,發現歡呼聲的來源,傳自90公尺高的高空滑索,穿上設備的遊人,從山谷左側懸空滑到右側,全程只花90秒,十分刺激。

這裡是台灣第一個樹冠層高空滑索,向左看,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向右望,視線則與海岸山脈的稜線平行。藍天白雲在上,下方有綿延不絕的美麗樹頂,這般寬闊的視野,令人畢生難忘。

溜完滑索,再來體驗刺激指數更高的森林高空鞦韆,從懸崖邊一腳盪出去,下面就是深谷,不遠處是蔚藍海岸,一邊腎上腺素激增,一邊開心大笑。

運動後,該來點靜態休閒,走到木造露台上,縱覽漂亮的東海岸美景,品嘗附近小農栽種的柿餅與芭蕉果干,搭配土肉桂、野牡丹、枇杷花、山苦瓜等合泡的複方茶飲,讓剛剛很high的心情平靜下來。

這樣的「有機」行程,讓你暫離「永不斷電」的地方,從網路世界的沉迷中抽離,轉而深入大自然,體驗地方生態。這,也是竹湖山居老闆賴金田與「山寨夫人」許美菊的衷心想望。

「在台灣找不到這種民宿,」協助經營的友人、福山農莊創辦人楊政宏說,竹湖山居只有3間房,周圍卻種了3萬棵樹,等於每間房被1萬棵樹包圍。

如果沒有賴金田長達16年的種樹成癡,竹湖山居不會給人這樣的震撼。如此講求生態的多樣性,山中混種有60種有機果樹,甚至主動復育殼斗科樹苗,種出稀有的青剛櫟、檞櫟、捲斗櫟等30餘種殼斗科植物,取名為「櫟見之丘」。

這也正是有機觀光所追求理想:後疫情時代的旅遊,一是旅人們健康養生的休閒旅遊,屏棄過勞旅遊。二是在旅行過程中,維持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最後,旅遊的元素必須是在地原生。

概念源自有機農業,為地方創造就業和生機 

率先提倡有機觀光的,是台東縣交通及觀光發展處處長余明勳,最初的靈感,從當地頗富盛名的有機農業而來。

余明勳解釋,有機農業的理念,是維持人類及生態健康。同樣的概念套用在旅遊上,便是要玩得健康、友善環境及尊重社區,同時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

再舉個例子,台東的偏鄉長濱人跡罕至,卻常有遊覽車載著滿滿的人開進社區,專程前來「領教」吳神父的足部反射健康法。教堂外的棚子擺放按摩床,師傅們手心的溫暖從腳底傳入,主張以專業足療技法啟動身體自癒力,改善客人的病痛和宿疾。

0108-2.jpg
圖/吳神父的足部反射健康法,吸引各地遊客到訪,又為社區創造源源不絕的工作機會。

來自德國的吳若石神父(Josef Eugster),今年已高齡80歲,40年前到台東傳教後,便長居長濱。眼見社區人口凋零,便試圖培養地方媽媽擁有一技之長。

沒想到,足療的口碑愈來愈好,人手持續增加,穩定的收入,也改善了偏鄉家庭的生活條件,甚至吸引外漂的年輕人回流家鄉。

由此可見,有機觀光主張藉由旅遊調養旅客的身心,也同步以旅遊的行為「讓在地的人事物變健康」,形成正向循環。

「它特別強調在地,而且是有生命力的,」余明勳認為,有機觀光的力量,會不斷從內在成長創造。

又如卑南鄉綠色隧道的「有機躺」。很多人不知道,在陰涼的綠色隧道裡,與曝曬在夏季豔陽下,兩者溫度相差可達攝氏6度。專營自行車創意旅遊的「阿度的店」,就常帶著遊客騎腳踏車,騎到綠色隧道裡,讓大家躺在馬路上,閉上眼睛感受鄉村的靜謐,同時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事實上,綠色隧道就是台東原生種的有機元素,透過業者的創意加值,逐漸形成一個旅遊品牌。

直播兼帶貨!「野菜皇后」用觀光拉動產業 

在地方創生的發源國、日本,振興鄉鎮大致分成以下兩大論述:
第一派主張「觀光」拉動,透過觀光商機來振興地方,藉此打造就業機會,平衡城鄉差距。另一派的說法是「產業」拉動,透過新進產業創造傳統農漁產品的產值,提升地方經濟結構,止住人口流失。

台灣若從有機觀光的新定位出發,這兩派並非對立,觀光與產業反而可以相輔相成。譬如新創團隊「野菜皇后」結合觀光與產業的商業模式,便令人眼睛一亮。

說是新創,但成員不是做美髮美容的,就是家庭主婦或無業遊民,清一色資深熟女,一點都不精英,但卻做著十分專業的自媒體。

這群姊妹創業緣起,是做了30年美髮師的原住民「小靜」一次重大發現:原來,大部分人的頭皮都有發炎狀況。

她回到遠離已久的部落,向耆老請教。先人的經驗是採集野菜來洗髮,但很少有發炎或頭皮屑。於是,便糾集一群部落女性和城市友人共同創業。

從野菜中提煉出純露製皂,只是其中一個營業項目。她們發現了野菜的好,決定大舉推廣野菜,擇定每週三實地走進一個部落旅行,並現場網路直播一小時推廣。

直播主林陳美珊活力十足地介紹該部落的野菜與飲食文化,口白逗趣,吸引不少網民收看。還採訪採集野菜的「Ina」和「faki」(原住民語的女性長輩和男性長輩),訴說他們的人生故事,傳達部落獨有的生活態度。

0108-3.jpg
圖/「野菜皇后」直播主林陳美珊與新創團隊,直播分享部落文化與產業。

自2019年11月正式上線,走進南迴線、縱谷線及東海岸,短短8個月,走訪了30多個部落,做了將近100場直播。

除了直播,她們還順便「帶貨」,線上銷售野菜箱及野菜皂,吸引眾多粉絲採購,幫忙採野菜的部落長者,意外成為產品代言人,賺到額外收入。

不給me too體驗!推動島內觀光產業升級 

「我們未來希望,重新打開台東的生活方式,」林陳美珊與團隊下一階段的進度條,希望是天天有線上直播,週一介紹台東150個不能不去的部落旅遊,週二舉辦不插電音樂會,週四做野菜料理,週五講原住民工藝,週六推野菜保養品,展開「部落創生」的系列節目。

「我們要發掘地方的與眾不同,讓人願意一來再來,」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表示,地方政府看待疫後觀光的態度,不再以到訪人潮為施政KPI,在大眾旅遊之外,還想打造可能也許只有一、兩千人的「分眾旅遊」。

以台東為例,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池上秋收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已經廣為人知,持續維持熱度跟創意即可,未來策略是如何讓台東的有機元素365天都能被看到,發展在地旅遊的品牌特色。

縣府即在2020年試推「台東最美星空」音樂會系列,主打台東無光害、空氣品質好、還有滿天星斗。讓人可以徜徉在銀河之下,在3萬年前的八仙洞遺址,聆聽台北愛樂交響樂團的悠揚演奏。如此奢侈的情景,吸引不少人遠從台北、高雄特別趕來。

「旅遊體驗不能再me too,」王志輝認為,經營分眾旅遊的話,人潮不會像熱氣球節一樣湧入375萬人,但這些遊客願意一來再來,造訪季節也能均勻分散到各個月,讓眾多部落或社區都能參與、分享利潤。

王志輝強調,有機觀光不是走馬看花,而是創造有溫度、有記憶、有情感的旅遊體驗。「決定旅客是否成行的,不是價錢,而是內容!」

事實上,有機觀光也代表台灣旅遊勢在必行的升級動作。總有一天,國境會解封。當國際旅遊解禁,屆時國人還會不會再風靡島內觀光?這一切,端看國內旅遊的品質,是否具備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莉燕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