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依序為左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竹科管理局提供
竹科上個月剛過40歲生日,一路協助草創的張忠謀、曹興誠等科技大老均親自前來慶賀。同時點出,竹科現正面臨缺水電、缺人才、缺新產業三大「中年危機」,若不解決,眼前百花齊放恐一起凋零。
40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15日),只有13家廠商進駐的新竹科學園區正式成立,時任總統蔣經國親自到場主持,顯見當時政府的期盼。
40年後竹科不負眾望,在工研院、海外歸國精英協助下成功打造產業聚落,長出台積電、聯發科、聯電等傳奇故事,如今也吸引高達15.6萬人就業,截至2020年11月,營業額達2.44兆元。
而竹科管理局,則舉辦論壇慶祝竹科40大壽,並邀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等老竹科人共襄盛舉。
素來競爭、關係尷尬的張忠謀、曹興誠兩人,在會中兩人「一握泯恩仇」、互相拍背問好,現場響起如雷掌聲。
圖/曹興誠與張忠謀一時瑜亮,早在30年前就因故結下樑子,本次則是2001年兩人首度見面。曹興誠在獲頒「竹科40傑出成就貢獻獎」,逕自走向張忠謀伸出雙手。張忠謀則面帶笑容起身握手。兩人和解,現場響起如雷掌聲。毛凱恩攝
但,竹科輝煌榮景的背後,科技產業大老也提出建言,指出產業這三個中年危機,將來不得不面對。
危機一〉缺水缺電缺地問題 隱憂仍在
曹興誠認為,科學園區的未來,必須克服用水、用電兩大問題。
曹興誠指出,每年到了竹苗的枯水期,園區都有缺水危機。園區廠商可合力推動海水淡化,新加坡、以色列都有成功經驗。
曹興誠所言非假,2020年10月因水情緊張,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突宣布桃竹苗停灌,影響1萬4000公頃農地。在新竹擁有廠區的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11月也向媒體表示,水情有點緊繃。
而在用電上。曹興誠表示,零碳排放世界趨勢,而零碳排需要用電,但只靠再生能源不夠,「一定要核能」。曹興誠認為目前台灣主流風向仍是反核,希望對此議題能夠科學討論。
而台積前任、現任董座張忠謀、劉德音都一致指出,園區的成功,就是「土地」及「單一窗口服務」。張忠謀尤其點出,台灣土地取得困難,「沒有土地,很多初創企業都辦不成」。
科技部長吳政忠則掛保證,科技部是園區主管單位,會扮演好房東角色,把水電土地準備好,讓廠商展翅高飛。
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毛凱恩攝
危機二〉人才流出 用包容與教育彌補
「台灣人才淨輸出,要怎麼創造產業下個高峰?」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在上台致詞時則特別提到「包容」的重要性。
童子賢認為台灣法規逼走外國人,讓企業難留人才,因此多次呼籲要修法引進外國白領人才,不過,卻有立委對他表示,開放人才是「搶國人工作」。
童子賢則點出,英特爾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是東歐猶太移民、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則有敘利亞血統,「你會說賈伯斯搶走矽谷居民的工作嗎?」。
童子賢提到,台灣新移民人數已超越原住民,將是社會重要力量。他常問同事對於「假如有個越南、菲律賓新移民創造台灣最大、市值最高的公司」的想法。從大家的回答,童子賢認為台灣的包容性還是低於矽谷,「矽谷都是以成就,而不是以血脈來評價人,」台灣這方面還要加油。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論壇中也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到了「人才供應有點限制的時候」,希望台灣教育系統能鬆綁,讓「年輕人喜歡念甚麼就念什麼,不要被限制住。」
圖/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毛凱恩攝
危機三〉林相單一 百花齊開也可能一起凋亡
儘管台灣科技業欣欣向榮,但童子賢仍呼籲,如果台灣只有網通、晶圓、電腦等科技產業,就變得單調了。
童子賢舉例,Zoom在今年3月的市值,就已經逼近鴻海;好萊塢論產值,也不輸電腦產業。他指出,儘管台灣硬體強,但「價值最高的往往不是硬體」。
童子賢認為,目前台灣的環境還是而會誘導大家往硬體發展,而「台灣產業百花齊放,但林相太單一,恐怕可能百花凋零」。
因此,培養基礎科學與人文素養,成了解決之道。童子賢引用莊子名句「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許多因素都會默默運作,最後產生發揮影響,例如研究純數學、物理,以十年角度看,也會影響台積電先進製程;而重視人文素養,才能讓台灣講自己的故事,像好萊塢一樣發揮影響力與附加價值。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毛凱恩
錄音轉述/郭美芝